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4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370篇
安全科学   160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105篇
综合类   880篇
基础理论   171篇
污染及防治   63篇
评价与监测   101篇
社会与环境   64篇
灾害及防治   4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对天然沸石及不同方法改性沸石的磷吸附性能及沉积物磷钝化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磷吸附实验结果表明,磷吸附量大小为改性沸石Z3>改性沸石Z2>改性沸石Z1>天然沸石,35d的平均吸附量分别为832、466、168和70mg/kg。改性沸石的磷吸附量与沸石含量正相关,并随时间呈增长趋势,其中改性沸石Z3第35d的磷吸附量可达1690mg/kg。离子交换量测定结果显示,沸石经改性后促进了Ca2+的释放,同时减少了K+、Na+的释放量。沉积物磷钝化实验表明,改性沸石可有效减少沉积物TP、DRP的释放,减少释放量达80%以上。天然沸石主要通过表面吸附减少水体磷含量,其次,物理阻隔作用拓展了钝化作用的时间和空间。Al(OH)3絮凝物通过表面吸附、电中和及架桥作用可显著提高改性沸石的磷吸附量,增强沉积物磷钝化效果。  相似文献   
962.
试验研究了在发动机喷管中加装金属辐射板前后,喷管壁面温度、热喷流温度与喷管红外辐射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加装金属辐射板后,热喷流与喷管壁面之间的热量传递显著增强,热喷流中心温度降低,壁面温度明显升高,在90°方向上,热喷流3~5μm波段的红外辐射强度降低了38.5%。文中从热喷流、喷管壁面以及金属辐射板等相关部件的温度变化情况对红外辐射强度的变化原因进行了解释。   相似文献   
963.
随着垃圾产生量的增加,垃圾处理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填埋、焚烧和堆肥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三种处理方式.在综合介绍、对比三种方法处理特点的基础上,重点针对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的相关问题着重进行了分析.采用垃圾焚烧工艺需要满足可燃物含量、低位发热值和垃圾含水率等基本参数,且选择层燃炉、回转炉、流化床等不同炉型又有其各自的技术特点.同时,把垃圾焚烧发电的焦点问题集中在焚烧处理中产生的有毒物质二恶英、焚烧飞灰和渗滤液几方面,并对其解决对策进行了分析,以解决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的瓶颈问题,实现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64.
稳定高效的高点监控对应急处置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低空飞艇的突发事件应急监测系统,实现在复杂环境下应急现场的实时监测。系统包含三个部分:视频预处理和目标追踪;目标的自动照准和定位;远程探测监测。利用稳像和跟踪技术实现视频预处理和目标跟踪,应用基于Harris角点的帧间运动估计稳定视频,使用基于GPS航迹信息的Kalm an-平均滤波方法分离主观运动和非主观运动,使用基于M ean Sh ift方法跟踪目标。通过三维云台电机的自动控制以及艇载GPS和三维罗盘实现对目标的自动照准及定位,利用小型投掷系统实现远程探测监测。该文提出的低空飞艇应急监测系统为突发事件现场实时监测提供了新的有效的解决方案,为应急响应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965.
土壤有机碳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型土壤动物对土壤碳库的稳定性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利用14C示踪技术,以14C-葡萄糖制备微生物源的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SOM),以蚯蚓威廉腔环蚓(Metaphire guillelmi)为代表,研究了14C-SOM在含有蚯蚓的两种土壤、不含蚯蚓的对照土壤和不含蚯蚓的蚓粪中的矿化、残留物在土壤和蚓粪中分布以及蚯蚓对14C-SOM的吸收。结果显示,15 d的培育期内蚯蚓显著加快了14C-SOM的矿化,在土壤中的矿化量是不含蚯蚓的对照土壤中矿化量的1.5~1.7倍,然而当移出蚯蚓后,残留14C-SOM在两种土壤中40 d内的矿化都比对照土壤中低。大约有4.2%~4.8%的14C-SOM被蚯蚓吸收利用。在有蚯蚓存在的土壤中,14C-SOM残留物在胡敏素中的含量有所增高,而在溶解有机物(DOM)中的含量显著降低。14C-SOM在不含蚯蚓的蚓粪中55 d内的矿化量和矿化动力学以及残留分布与在对照土壤中均没有显著区别。这些结果表明,蚯蚓对微生物源14C-SOM转化的影响主要是蚯蚓的肠道作用,这种作用可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初期对14C-SOM矿化的促进作用以及后期对14C-SOM残留物的稳定化作用。后续工作中应进一步研究蚯蚓对其它来源SOM降解和转化的作用,阐明蚯蚓对SOM稳定性的控制机理,对揭示全球碳循环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66.
石灰氮对镉污染土壤中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石灰作对比,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石灰氮用量对镉污染土壤中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量石灰或石灰氮处理均能显著提高酸性土壤的pH值,降低污染土壤中有效态镉质量分数及水稻茎叶和糙米中的镉质量分数。与不施改良剂的对照相比,石灰施用量达到1 200 kg.hm-2时土壤pH值显著提高,土壤有效态镉质量分数降低12.6%(P〈0.05),水稻茎叶和糙米中镉质量分数分别降低25.5%(P〈0.05)和28.3%(P〈0.05);石灰氮施用量达到600 kg.hm-2时,土壤pH值显著高于对照,土壤有效态镉质量分数较对照降低10.9%(P〈0.05),水稻茎叶和糙米中镉质量分数分别降低36.8%(P〈0.05)和33.0%(P〈0.05)。等量条件下(600 kg.hm-2)石灰氮对降低土壤镉有效性及水稻累积镉的效果相对优于石灰处理。因此,石灰氮与石灰一样可用于酸性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与改良,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土壤改良剂。  相似文献   
967.
淀山湖沉水植物——苦草群落恢复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淀山湖0.5、1.0、1.5、2.0 m水层进行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现场生长实验,试图找出淀山湖苦草植被恢复的适宜环境条件。试验期间每天测量光照强度和水体溶解氧等环境因子,每隔10 d监测苦草的根长、株高、鲜重等生长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水深对苦草的生长具较显著影响,光照强度、溶氧分别和苦草日相对生长率具显著相关性;苦草的株高、叶片数、根长等生物学生长指标在0.5、1.0 m水层生长良好,1.5 m与2.0 m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负增长状况。光照强度与苦草日相对生长率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0.905),0.5、1.0 m水层的光照强度下苦草的相对生长率分别为0.14和0.11,而1.5、2.0 m水层的光照强度下苦草出现负增长的情况。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与苦草成活率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0.935)。随着水深的增加,溶氧逐渐降低,苦草的成活率也逐渐下降。在2.0 m水层处,溶氧均值为2.76 mg.L-1,苦草的成活率为46.5%,在1.0 m水层处,溶氧为5.66 mg.L-1,苦草成活率为86.5%,因此,淀山湖苦草群落恢复宜先在1.0 m以浅的沿岸带开展。  相似文献   
968.
生物黑炭还田对晚稻CH4和N2O综合减排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华  纪雄辉  吴家梅  田发祥  霍莲杰  朱坚 《生态环境》2011,20(11):1620-1625
利用静态箱法测定了稻草直接还田和生物黑炭还田对湖南晚稻CH4和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添加稻草和生物黑炭处理的CH4排放量分别增加了24.70%(P〈0.05)和6.32%,而N2O的排放量分别降低了37.08%(P〈0.05)和37.61%(P〈0.05);生物黑炭CH4排放量较稻草还田减少了14.74%(P〈0.05)。按100年统计稻田CH4和N2O的综合增温潜势(GWP)表明,单位产量的GWP由大到小顺序为稻草(RS),不施肥(CK),黑炭(BC),化肥(CF)。综上说明,生物黑炭还田能保持晚稻产量稳定,减少了当季晚稻CH4和N2O的排放,具有一定的生态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969.
为了解天津市PM2.5-O3复合污染特征及气象成因,基于2013~2019年高时间分辨率的PM2.5、 O3和气象观测数据,对天津市PM2.5-O3复合污染特征、污染物浓度分布以及关键气象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3~2019年,天津市复合污染日94 d,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前期(2013~2015年)下降明显,由2013年的23 d降至2015年的11 d,下降52.2%;后期(2016~2019年)波动式上升,由2016年的12 d升至2019年的14 d,上升16.7%.复合污染日主要出现在每年的3~9月,年际变化较大,2013~2016年在6~8月出现较多,2017~2019年在4月和9月出现较多.小时ρ(PM2.5)在75~85μg·m-3时,小时ρ(O3)存在峰值区(301~326μg·m-3).在所有O3污染中,PM2.5...  相似文献   
970.
甘肃省某精细化工企业实际生产废水成分复杂、有机物含量高、可生化性差,为满足后续生化工艺需求,急需开展适宜的预处理技术研究.采用Fenton氧化工艺对该企业废水进行预处理,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初始pH、H2O2投加量、n(H2O2):n(Fe2+)、反应时间为考察因素,CODCr去除效果为响应值,构建响应曲面模型,分析4个独立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CODCr去除效果的影响;同时,对反应过程进行表观反应动力学分析,采用紫外光谱及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废水有机物结构变化,探究该反应过程机理.结果表明:①废水预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pH 4、H2O2投加量8 mL/L、n(H2O2):n(Fe2+)12、反应时间88 min,废水CODCr去除率达30.15%;模型的实际运行结果与预测值接近,模型可靠.②Fenton氧化降解该精细化工废水中有机物途径复杂,难以通过单一的底物模型进行拟合.③Fenton氧化能有效降解废水中不饱和有机物,但出水中仍含有酰胺类、不饱和醛类和芳香类化合物.研究显示,Fenton预处理能有效降解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但出水仍未达到后续生化处理要求,还需进一步优化或与其他预处理工艺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