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9篇
  免费   335篇
  国内免费   693篇
安全科学   370篇
废物处理   50篇
环保管理   143篇
综合类   1619篇
基础理论   282篇
污染及防治   145篇
评价与监测   94篇
社会与环境   108篇
灾害及防治   10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181篇
  2021年   182篇
  2020年   202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利用垃圾渗滤液富集培养氨氧化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确保活性污泥中适当的氨氧化菌(AOB)的数量及活性对污水生物除氮过程至关重要,投加富集AOB是增加活性污泥中AOB浓度的方法之一. 为了经济有效地获取富集的AOB并有效处理难降解的垃圾渗滤液,对利用垃圾渗滤液富集培养AOB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 采用烟台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垃圾渗滤液作为培养基,利用辛安河污水处理厂A2/O工艺二沉池的回流污泥进行接种,通过更代方式富集培养AOB. 结果显示:更代4次后,菌液中AOB的浓度增至原来的5.6倍;向活性污泥中投加14.5%的经过4次更代富集培养的AOB,氨氧化速率提高了65.4%,从而验证了利用垃圾渗滤液富集AOB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2.
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干法腈纶废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干法腈纶废水污染物种类多且难以生物降解的特点,以及抚顺石油化工公司腈纶化工厂废水处理工艺脱氮效果差、出水ρ(CODCr)高的现状,采用填料式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处理干法腈纶废水,考察该技术对干法腈纶废水CODCr,NH4+-N和TN的去除率,以及处理效果的稳定性. 结果表明:MBR处理干法腈纶废水的出水水质稳定,对进水水质、水量的变化有较强的耐冲击性;采用缺氧-好氧工艺不仅可去除97%以上的NH4+-N,还可去除60%以上的TN;但是由于干法腈纶废水可生化性差,且ρ(NH4+-N)高,缺氧段反硝化作用及好氧段硝化作用存在缺少碳源和碱度的现象.   相似文献   
993.
石灰性褐土中磷锌交互作用及磷对锌吸附-解吸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室内培养和吸附解吸两种方法,研究了石灰性褐土中磷、锌交互作用.培养试验表明,在本研究浓度范围内,施磷明显提高了土壤中DTPA提取态锌含量,提高率为15%—134%,且这种作用在培养前3天之内就已经很明显,在整个培养期比较稳定.施锌也增加了磷的有效性,这种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培养的第7天始)逐渐增强.施锌可减缓有效磷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吸附试验表明,石灰性褐土磷含量或磷吸附量的提高均可降低其对锌离子的吸附容量和吸附能力.吸附磷提高了KCl解吸的活性较高的锌量,降低了HCl解吸的专性吸附态锌(活性很低的锌)量,即磷含量(吸附量)增加了土壤中锌的有效性.因此,石灰性褐土中磷锌交互作用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94.
利用多参数表面等离子谐振(SPR)生物传感器检测莠去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行研制的多参数SPR生物传感器,对莠去津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检测时间设定为15min,可以检测到10 n.gml-1的莠去津的抑制作用.利用多参数SPR传感器,可以同时对多种环境污染物进行检测,实现检测过程集成化,提高检测效率,获得对单一组份进行检测无法得到的全面和深入的信息.  相似文献   
995.
华北地区沙尘气溶胶对云辐射强迫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CERES SSF Aqua MODIS Edition 2B/2C和CALIPSO卫星探测资料结合地面台站沙尘观测资料,通过对强沙尘天气过程中纯云区与沙尘云区大气层顶处辐射强迫值的对比分析,研究了我国华北地区沙尘气溶胶对云辐射强迫的影响.研究发现, 2006年4月16日、5月16日、2007年3月30日3次过程沙尘云区大气层顶云的净辐射强迫绝对值比纯云区分别减小了7.1%,17.2%和3.1%,云的冷却效应受到不同程度抑制.纯云区与沙尘云区云的光学特性参量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绝大部分沙尘云区的云粒径、云水路径和光学厚度值均比纯云区的要小.  相似文献   
996.
不同载体生物滤池对渗滤液污染物的处理效果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陈垃圾和煤渣作为生物滤池反应器填料,分别构建了单一陈垃圾、煤渣以及复合该2种填料的生物反应器,对渗滤液中的污染物进行了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煤渣生物滤池对于渗滤液中COD和氨氮的去除效果高于陈垃圾滤池,但是总氮的去除率低于陈垃圾.复合填料滤池对于负荷和低温变化具有较好的耐受能力.电镜观察和微生物计数结果表明,2种载体适合微生物挂膜生长.粒径分析结果表明,2种载体的颗粒粒径组成对于滤池通透性能以及污染物去除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97.
多氯联苯在土壤中的吸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兆杰  宋善军  刘静 《生态环境》2010,19(2):325-329
为了建立定量描述土壤中多氯联苯(PCBs)迁移规律的数学模型,以采自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针对类二噁英类多氯联苯PCB81及阻转类多氯联苯PCB95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其吸附等温方程并分析了土壤有机质含量、颗粒组成、pH、矿物质含量等特性参数对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CBs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PCBs的吸附量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粘粒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土壤pH值及土壤矿物质含量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98.
基于水文学方法的珠江流域生态流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强  崔瑛  陈永勤 《生态环境》2010,19(8):1828-1837
珠江流域水资源丰富,但由于水体污染等原因,水质性缺水问题较为突出,区域水环境、水生态以及水安全等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开展生态流量研究对于评价地表水文过程演变对区域水环境与水生态的影响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并为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此,运用各种"水文学"方法(包括最小月平均流量法、改进的7Q10法、NGPRP法、逐月最小生态径流计算法和逐月频率计算法)对珠江流域11个主要水文控制站点的实测月径流量做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分析珠江流域生态径流过程,并通过与Tennant法对比分析,选择逐月最小生态径流计算法和逐月频率计算法分别计算了各水文控制站的最小生态径流量和适宜生态径流量,除个别站点外,其评价结果分别处于Tennant法"中"和"最佳"的等级。对于逐月频率计算法中保证率的选取方法,研究表明各月径流系列均取50%最适合珠江流域。研究同时为仅利用水文资料中的多年逐月径流数据来确定生态需水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99.
张宇峰  夏阳  崔志强  骆永明 《生态环境》2010,19(8):1960-1963
近年来酸雨危害频繁发生,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酸雨致使土壤中重金属锌的吸附和解吸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长江三角洲地区4种典型土壤,通过加入外源重金属锌培育污染土样,在不同pH的酸雨下对已污染土样进行解吸。通过实验探究土壤母质对于重金属锌的吸附及解吸的特点,为国家制定土壤标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结果表明:土壤中锌的解吸量随着pH的降低而增加;比较不同母质发育而成的土壤,在pH=4.0、5.6模拟已污染土壤中锌的解吸量顺序为:沟沟堆积母质〉湖相沉积物母质〉河相沉积物母质〉海相沉积物母质。在pH=2.0、3.0时,河相沉积物母质、湖相沉积物母质解吸量迅速增加,超过海相沉积物母质锌的解吸量。  相似文献   
1000.
多时间尺度上研究中国近代气温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MODIS数据反演了过去10年中国气温及气温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基于气象数据重建了过去60年中国城市、郊区、农村及气象台周边地区冬季气温距平的时间序列,从多时间尺度上,详细分析了20世纪中国气温变化规律。结果发现:气象台气温记录可能受城市热岛效应影响;60年来我国气温呈震荡波动,波动小周期约为7a;从10年尺度上看,近60年来,年代际气温增加幅度最大的是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气温虽然仍处于暖期,但已经出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