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4篇
  免费   932篇
  国内免费   2058篇
安全科学   874篇
废物处理   142篇
环保管理   462篇
综合类   4621篇
基础理论   863篇
污染及防治   470篇
评价与监测   310篇
社会与环境   353篇
灾害及防治   259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391篇
  2021年   433篇
  2020年   531篇
  2019年   339篇
  2018年   317篇
  2017年   338篇
  2016年   320篇
  2015年   365篇
  2014年   390篇
  2013年   442篇
  2012年   517篇
  2011年   462篇
  2010年   465篇
  2009年   417篇
  2008年   394篇
  2007年   375篇
  2006年   373篇
  2005年   268篇
  2004年   215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the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s to evaluate the formation of trihalomethanes (THMs) and haloacetonitriles (HANs) during chlorination of source water with low specific ultraviolet absorbance (SUVA) in Yangtze River Delta,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gression models of THMs exhibited good accuracy and precision, and 86–97 % of the calculated values fell within ±25 % of the measured values. While the HANs models showed relatively weak evaluation ability, as only 75–83 % of the calculated values were within ±25 % of the measured values. The organic matter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or UV absorbance at 254 nm] and bromide exerted the most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formation of HANs. While for THMs, besides the organic matter and bromide, reaction time was also a key factor. Comparing the models for total THMs (T-THMs) in this study with others revealed that the regression models from the low SUVA waters may have low DOC coefficients, but high bromide coefficients as compared with those from the high SUVA waters.  相似文献   
992.
The residual levels of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OCPs) were examined in soils covering five types of land use along a salinity gradient o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The most prominent OCPs were 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 (∑DDT, arithmetic mean = 5.11 μg kg?1), hexachlorocyclohexane (∑HCH, 1.69 μg kg?1) and ∑endosulfan (10.4 μg kg?1).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of OCPs composition shifted from γ-HCH and o,p′-DDT dominated pesticides in coastal soils to p,p′-DDE dominated pesticides in inland soils. In different land-use types, the percentages of β-HCH and p,p′-DDE are characterized by more recalcitrant components in decreasing order of vegetable fields, cereal fields, cotton fields, wetlands and tidal flats with increasing soil salinity. However, the less recalcitrant components, γ-HCH and o,p′-DDT, showed an opposite trend. Endosulfan sulfate predominated in all land-use types. Residual levels of β-HCH were affected by soil organic matter.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γ-HCH and clay content and between p,p′-DDE, o,p′-DDT and salinity might associate with the influence of sediment cotransport by the Yellow River and the density of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in coastal region. Depth distribution of the OCPs in typical soil profiles also implied that local historical usage and sediment transport by the Yellow River both affected the OCPs residual in this region.  相似文献   
993.
为探索丙烯腈(acrylonitrile,ACN)诱导的氧化应激对大鼠睾丸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将50只SPF级健康SD雄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12.5、25、50 mg·kg~(-1)ACN染毒组,50 mg·kg~(-1)ACN+300 mg·kg~(-1)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干预组(NAC干预组),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玉米油),每组10只,灌胃,1次/天,6天/周,共90 d。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睾丸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还原型谷胱甘肽/氧化型谷胱甘肽比值(glutathione/oxidized glutathione,GSH/GSSG)、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睾丸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激活及核转移。Western Blot检测睾丸p65、IκB蛋白表达。结果显示,低、高剂量染毒组大鼠睾丸GSH/GSSG比值、GSH-Px酶活性与对照组比较降低(P0.05)。中、高剂量染毒组大鼠睾丸MD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升高(P0.05)。NAC干预组大鼠睾丸MDA含量与高ACN组比较降低(P0.05);NAC干预组大鼠睾丸GSH/GSSG比值与高ACN组比较升高(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高ACN组大鼠睾丸NF-κB被激活,并转移入细胞核。NAC干预组与高ACN组比较p65蛋白表达及核转移显著减少。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高剂量染毒组大鼠睾丸p65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升高(P0.05),IκB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降低(P0.05);NAC干预组大鼠睾丸p65蛋白表达与高ACN组比较降低,IκB蛋白表达与高ACN组比较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丙烯腈引起的氧化应激激活了大鼠睾丸生殖细胞NF-κB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994.
实验采用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与好氧膜生物反应器(MBR)组合工艺对糖蜜发酵废水进行处理.重点考察了组合工艺对发酵废水的处理效能,包括甲烷的产生效率、污染物(COD、NH4+-N和TN)的去除效能.实验结果表明:控温条件下[(35±1)℃]、进水COD约为2250mg/L、pH在为6.0左右时,EGSB对发酵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75.6%,甲烷的容积产气速率为0.48m3/(m3·d).MBR在溶解氧(DO)为1~2mg/L左右时,采用曝气-搅拌交替运行方式处理EGSB出水,可以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并且在曝气3h-搅拌1h交替运行条件下,NH4+-N、TN去除率分别为85.13%、58.57%,而最终COD去除率达到85%.  相似文献   
995.
基于环保投入的区域环保产业发展空间均衡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保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环保产业发展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年均增长率达30%以上,各地也将环保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对基尼系数内涵的扩展,提出了环保产业发展基尼系数的概念.本文计算了中国2004年和2011年环保产业发展基尼系数,提出了以产业贡献系数作为判断均衡的因子.结果表明,中国环保产业基尼系数近年来呈上升态势,分别为0.35和0.42,说明环保产业空间分布变化较大,产业分布更加趋于集中.基于产业贡献系数分析,结合各地区环保投入力度及需求,提出了发展环保产业的重点地区与策略.  相似文献   
996.
中国生态环境敏感区评价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采用遥感和GIS技术,针对区域自然环境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土地沙化、土壤侵蚀和石漠化等典型生态环境问题,建立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开展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定量揭示中国生态环境敏感性程度及地域空间差异,划定生态环境敏感区的红线控制区域。研究结果表明:① 土地沙化以轻度敏感为主,敏感性程度高的区域主要位于西北和北方地区的主要沙漠边缘和沙地;土壤基质多为沙粒、冬春季节多大风且植被覆盖率较低是土地容易发生沙化的主要原因。② 土壤侵蚀以轻度敏感和不敏感为主,受降雨强度和地质条件空间差异影响,敏感性等级高的区域集中分布在西南、东南湿润地区和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③ 石漠化以不敏感为主,受岩溶地质条件影响,石漠化易发生区域集中分布在西南喀斯特地区。④ 综合生态环境敏感性以轻度敏感、不敏感和中度敏感为主,综合敏感性程度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西南湿润地区、东南湿润地区以及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⑤ 基于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结果,将极敏感区划为生态红线区,在全国尺度上初步划定3大类和23个重点生态红线区域,约占国土面积的12.86%。  相似文献   
997.
2014年10月中国东部持续重污染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4年10月5─13日中国东部发生了大范围、长时间的(雾)霾及重污染天气. 采用AQI数据分析此次大气重污染过程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应用NCEP(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再分析资料以及地面、小球探空数据,分析了主要天气型演变、边界层及上空的风场、气象条件特征,以研究此次秋季重污染天气的气象成因和形成过程. 结果表明:①华北、东北是此次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其域内各城市持续数日的污染演变可分为AQI显著上升、持续高值、下降3个阶段. ②在AQI上升阶段(10月6—8日),受大陆高压控制,东部地区出现较弱地方风场和偏南风输送风场,风速在0~2 m/s,相对湿度在22%~86%,3 000 m逆温显著利于污染物积累. ③在持续污染阶段(10月8—11日),海上高压滞留,再加上台风“凤凰”北上阻挡大陆高压影响,使东部地区出现持续4 d的偏南风、偏东风弱风场,风速在1~4 m/s,相对湿度为57%~96%,造成严重污染. ④在AQI下降阶段(10月11—12日),后续大陆高压南下,前部冷锋利于污染物清除,风速达到6 m/s,是AQI降低的主要天气背景场. 因此,持续出现的稳定天气形势是导致此次中国东部重污染天气的主要气象原因.   相似文献   
998.
在过去 10 a中,海洋酸化已经成为全球海洋的一个新挑战。海洋酸化不仅会影响海洋中的碳化学、营养盐、微量元素等的地球化学特性,而且能影响海洋中微生物、浮游动植物、各种大型动物乃至整个海洋生态系统;不同区域的生物体系对酸化产生不同的响应,同一生物不同生命阶段的酸化响应可能截然不同;酸化给海洋带来的影响是及其复杂多变的,而且这些影响之间还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生态系统对海洋酸化的自然响应是很多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独立和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很多单一物种或单一因素酸化响应的简单概括或总结,远不能描述海洋酸化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规律。本文综述了海洋中微生物、浮游动植物、各种大型动物等海洋生物对酸化响应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海洋酸化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99.
基于2013年夏、冬季的最新实测资料,分析研究了滦河口海域温度、盐度、Chl a、浊度和DO等水文环境要素的季节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温度季节性差异较大,夏季呈现近岸向远岸递减之趋势,冬季与夏季截然相反,呈现由近岸向远岸递增之趋势;冬季水体的盐度要高于夏季,河口南部近岸存在向南流动的低盐水舌,夏季的范围大于冬季;冬季水体的浊度远高于夏季,且在河口以北和以南海域存在高值区,表现出夏储冬运的输运特征。冬季水体的Chl a和溶解氧也高于夏季,反映了Chl a、DO与温度的负相关性。各水文要素与潮汐潮流之间具备一定相关性。温度、Chl a、DO的变化极有规律,涨潮期间,温度、Chl a和DO减小,落潮期间增大,单周日内表现出双峰结构,且峰值不同。水体浊度在周日内也出现两次峰值,均出现于两次较大流速发生时刻。  相似文献   
1000.
SBR法交替缺氧好氧模式下短程硝化效率的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SBR法以实际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通过交替缺氧好氧的运行模式实现了短程硝化的快速启动.在不同的缺/好氧时间比条件下考察了短程硝化的启动时间、污染物处理效果以及氨利用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缺氧/好氧时间比为1:1和2:1条件下,分别用了31,55d使得两系统的亚硝酸盐积累率达到90%,短程状态稳定.氨氮去除率达到95%以上,COD出水在50mg/L以下,总氮去除率提高20%,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有所提高.由全程到短程的转变期间,系统氨利用速率分别提高了67.5%和89.8%,同时提高了短程硝化的效率.期间,污泥沉降性较好,污泥容积指数稳定在60~80mL/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