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4篇
  免费   264篇
  国内免费   1158篇
安全科学   343篇
废物处理   176篇
环保管理   248篇
综合类   2124篇
基础理论   568篇
污染及防治   911篇
评价与监测   161篇
社会与环境   127篇
灾害及防治   22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201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174篇
  2016年   182篇
  2015年   216篇
  2014年   259篇
  2013年   345篇
  2012年   300篇
  2011年   319篇
  2010年   252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249篇
  2007年   204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混凝法在滇池蓝藻暴发期净水除藻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精制硫酸铝为混凝剂,L93^4正交法安排滇池蓝藻暴发期混凝沉降除藻除净水工艺实验。结果表明,混凝剂种类、水样pH值对蓝藻去除率有很大影响。研究确定了混凝剂除藻最佳操作条件,为混凝法去除蓝藻的工业化提供了理论和实际操作依据。  相似文献   
62.
DNA链断裂作为醛类污染物接触标志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 ,通过对小鼠脾淋巴细胞染毒试验 ,测定了甲醛、乙醛、丙稀醛单独及联合作用下对细胞DNA分子链断裂损伤。结果表明 ,3种醛均能引起DNA分子发生链断裂 ,对于乙醛和丙稀醛存在明确的剂量 -反应关系 ,3种化合物还还存在着一定的协同作用。上述结果提示醛类污染物潜在致癌性的一个可能机制以及DNA断裂作为醛类化合物接触标志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3.
王银生  季学李  羌宁 《上海环境科学》2000,19(6):276-277,284
对脉冲电晕等离子体技术净化有机污染物-正己烷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脉冲成形电容、脉冲峰值电压、脉冲频率、气体流量、气体人口浓度等因素对净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形电容有一最佳值,净化效果随峰值电压、脉冲频率增大而升高;随气体流量、进口浓度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64.
胡冉  曹波 《重庆环境科学》1998,20(4):47-49,59
选用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实验和小鼠显性致死突变试验对新型食品添加剂“赛力奇”的致突变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三项试验的结果均生。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试行)》的规定,认为“赛力奇”无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65.
呼和浩特市大气中酞酸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呼和浩特市不同功能区和不同季度的大气中酞酸酯污染物的采样监测调查,证实了酞酯不仅存在于大气中,且浓度比较高,为531ng/m^3,是草原地区背景值(10-33ng/m^3)的16倍以上。根据调查表明,不同功能区中大气中酞酸酯(DNBP和DEHP)的浓度差异较大;相同功能区的不同季节,酞酸酯浓度也存在较大差异,但酞酸酯浓度与大气颗粒物呈现出良好的相关性,冬、夏季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1和0.  相似文献   
66.
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介绍了生物脱氮、除磷的基本原理,综述了国内上关于城市污水脱氮除磷机理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并对今后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提出展望 。  相似文献   
67.
海南万泉河水资源保护规划研究宗子就,荆帆,沙平(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北京100038)谢宁,蔡小平(琼海市环境资源局海南571400)关键词水资源,水质控制目标,保护规划ASTADYONTHEWATERRESOURCEPROTECTIONPROG...  相似文献   
68.
Fugitive road dust (FRD) contributes a great deal to urban rainwater and air pollution and is commonly controlled by water-sprinkling in most Chinese cities. However, there is a lack of information on its effectiveness. We used the Testing Re-entrained Aerosol Kinetic Emissions from Roads (TRAKER) method to monitor different types of roads in Baoding city before and within 1 hr after water-sprinkling and obtained the road dirtiness index (a) and PM concentration in the road environment (TT*), to evaluate the removal efficiency for PM deposited on the road surface (ηa) and the reduction efficiency for the PM concentration in the road environment (ηPM). The results give that the ηa for three types of roads is ranked: branch road (87%-–100%) > major arterial road (80%-83%) > minor arterial road (68%-77%), and the ηPM ranked: minor arterial road (70%) > branch road (46%-58%) > major arterial road (37%-53%). The ηa and ηPM varied non-linearly with time and presented a quadratic curve. The average effective control time (ηa> 0) was 62 min on the major and minor arterial roads, and much longer than 1 hr on branch roads. The ηPM values diminished completely by 72 min on average from the end of sprinkling for the three types of roads. Water-sprinkling can remove PM10 particles from the road surface and reduce their concentration in the road environment more thoroughly than PM2.5. Our findings could be helpful for controlling urban FRD emissions more efficiently and precisely.  相似文献   
69.
CharacteristicsofphosphoruschemistryanditsgeographicaldistributionintheHaiheRivervalley,NorthChinaJiangGaoming;HuangYinxiao;L...  相似文献   
70.
YellowRiverValleyfloodanddroughtdisaster:spatial-temporaldistributionpredictionandearly-warningGaoLin,ShaWanying,LiuHuaiqu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