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6篇
  免费   231篇
  国内免费   504篇
安全科学   204篇
废物处理   73篇
环保管理   142篇
综合类   1265篇
基础理论   238篇
污染及防治   297篇
评价与监测   148篇
社会与环境   121篇
灾害及防治   8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甲苯二次萃取-直接测汞法快速测定海产品中的甲基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童银栋  郭明  张巍  胡丹  王学军 《环境化学》2011,30(4):766-770
建立了甲苯二次萃取-直接测汞的方法对生物样品中的甲基汞进行分析测定.样品经氢溴酸水解、甲苯萃取、L-半胱氨酸反萃取等前处理,应用DMA-80直接测汞仪测定.对甲基汞鱼肉标准物质(GBW 10029)和贻贝标准物质(SRM 2976)的实测结果显示,测定值与标准参考值的相对误差小于4%,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甲基...  相似文献   
972.
链篦机一回转窑法氧化球团工艺是国外较为成熟,国内较为先进的球团生产工艺,其抽风干燥烟气属高温、高湿、高含硫量烟气。对净化抽风干燥烟气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进行了介绍,可供类似工程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973.
CAST分段进水强化脱氮工艺技术采用优化运行时序、调整充水比等方法,在污废水处理中利用原水中的有机物作为反硝化碳源,具有较好的脱氮性能,在节省外加碳源投加量的基础上,不仅保持了传统CAST工艺的优点,强化了脱氮效果,并且在系统启动时间、抗冲击能力、污泥负荷承担能力和节能降耗方面也均优于水厂传统的CAST系统,值得大范围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74.
稠油及超稠油污水具有黏度大、油水密度差小、乳化严重、水温高、水质水量变化大、成分复杂等特点,该废水的B/C小于0.3,属于难生物降解污水.通过试验表明,采用预处理工艺先除油、除悬浮物,再进行生物处理工艺去除可生化降解COD,最后经过深度处理工艺去除残余的难生化降解COD,可保证处理后水质全面达标.  相似文献   
975.
为改善受污河流水质,保障小城镇饮用水安全,在野外条件下构建DW(跌水池)、SW(深水池)和QW(浅水池)3种装置对微污染河流进行旁路复氧修复,考察不同装置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进水污染物负荷及水力负荷对污染物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旁路复氧修复装置在较高进水ρ(DO)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提升ρ(DO),复氧作用表现为QW>DW>SW.DW、SW和QW对NH4+-N、TN、TP和CODM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9.5%~41.8%、1.0%~25.8%、13.8%~16.4%和6.4%~8.8%.污染物出水浓度和进水负荷具有较强的线性关系(R2>0.8);随着水力负荷的降低,污染物去除效果均有所提升.一级动力学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修复系统中水力负荷与污染物去除的关系(R2>0.9).   相似文献   
976.
太湖蓝藻对Sb(Ⅴ)的生物吸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富营养化湖泊的藻类——太湖蓝藻,对Sb(Ⅴ)的生物吸附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藻类经0.1 mol/L盐酸处理后,对Sb(Ⅴ)的生物吸附效率大大提高. 原藻和经盐酸处理的蓝藻在1 h左右对Sb(Ⅴ)的吸附量达到平衡;Sb(Ⅴ)在原藻和经盐酸处理的蓝藻表面的吸附能力均随着pH升高逐渐减弱;原藻与经盐酸处理的蓝藻对Sb(Ⅴ)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不同离子强度的Cl-、NO3-、SO42-、PO43-对Sb(Ⅴ)在原藻表面的吸附影响较弱,而对Sb(Ⅴ)在经盐酸处理的蓝藻表面的吸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77.
978.
为了解不同土著草本群落对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的入侵抑制能力以及可能的机制,以杭州湾南岸湿地围垦区具有相同演替阶段的3种优势土著草本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和荻(Miscanthus sacchariflorus)群落为研究对象,以加拿大一枝黄花单优群落为参照,调查了不同群落中加拿大一枝黄花密度和地上部分生长(株高和基径)情况,测定了不同群落的光照水平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了土著群落中加拿大一枝黄花密度和地上部分生长与群落光照水平和土壤肥力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著群落显著降低加拿大一枝黄花密度(P0.05),白茅群落还显著降低加拿大一枝黄花地上部分生长(P0.05)。(2)土著群落降低了群落冠层光照水平,土著群落冠层中部光合有效辐射低于加拿大一枝黄花单优群落。白茅群落和荻群落盖度显著高于芦苇群落和加拿大一枝黄花群落(P0.05),冠层高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荻、芦苇、加拿大一枝黄花和白茅;加拿大一枝黄花株高与其邻株株高间呈显著正相关(P0.001)。(3)土著群落土壤肥力低于加拿大一枝黄花单优群落,白茅群落土壤肥力最低,但多数指标与芦苇群落和荻群落差异不显著(P0.05)。认为遮光可能是土著群落抑制加拿大一枝黄花早期入侵的主要机制,而较低的土壤肥力水平可能与光竞争协同作用进一步加剧了土著群落对加拿大一枝黄花扩散的抑制。通过筛选和培育那些能同时降低群落光照水平和土壤肥力水平的土著群落可有效抑制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  相似文献   
979.
China's Du Jiang Yan Irrigation Project, dating back to 256 BC, is one of the world's earliest water resources projects. Although it has been benefiting the Sichuan Basin area for over 2000 years, it is facing increasing problems due to ecological deterioration, over-exploitation from local industries and agriculture, suboptimal resource allocation arising from supply and demand mismatches, and an aging infrastructure. The traditional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model is no longer appropriate for current and future needs of the area. Therefore,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ramework is envisioned in which population,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coexist in harmony. Within this framework, major strategies, such as construction and renovation of infrastructure, promotion of water conserving irrigation through non-engineering measures, pollution control and ecological improvements, restructuring of management entities and exploration of new funding sources, are proposed. An evaluation system is also introduced to assess the degree of sustainability and to monitor progress towards a high leve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980.
为了对旋流气浮过程中的动力学行为和气浮分离效率进行准确预测,在借鉴重力场下气泡-颗粒碰撞模型建立方法的基础上,考虑旋流气浮的特点,首次将表征流态的雷诺数引入到各种碰撞过程中,推导建立了旋流气浮接触区的气泡-颗粒碰撞效率模型.理论模型显示:低强度旋流气浮工艺中气泡-颗粒的各种碰撞效应主要与雷诺数、气泡和颗粒直径有关.当颗粒直径接近于分子直径时,即直径为1nm时,碰撞主要受扩散碰撞所控制;当颗粒在1~10nm之间时,碰撞主要受扩散碰撞和离心沉降效应的共同作用所控制;当颗粒在10nm~1μm时,碰撞主要受离心沉降效应所控制;当颗粒大于1μm时,碰撞将受截留效应、离心沉降效应和惯性效应联合作用.该模型能够准确预测旋流气浮过程中的动力学行为和分离效率,为旋流气浮工艺的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