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2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204篇
安全科学   79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61篇
综合类   478篇
基础理论   94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48篇
灾害及防治   3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长江下游支流水体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及生态风险评估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长江下游地区是我国一个典型的化学工业园区聚集地,化工园区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和排放的多环芳烃通过大气沉降、地表径流等方式进入支流水体,并最终汇入长江.本研究选择了典型的支流水体,开展了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源解析和生态风险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多环芳烃单体以低环为主,总浓度为37.27~285.88 ng·L~(-1),平均值为78.31 ng·L~(-1).PAHs单体浓度范围0~61.35 ng·L~(-1),检出率最低单体为苯并[k]荧蒽和苯并[a]芘,其检出率均为75%.苯并[a]芘是毒性当量因子最大的PAHs,其浓度范围为0~11.08 ng·L~(-1).根据我国《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 3020-1993)规定,饮用水中苯并[a]芘的限值为10 ng·L~(-1),其中研究区域内无锡市的一个水样(S12)中浓度超出了标准限值,长江下游支流水体的PAHs浓度总体处于低至中等的污染水平.根据比值法和主成分分析的源解析结果,水体中多环芳烃主要受化工排放、汽车尾气的影响,还有部分来自燃煤.生态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水体的生态风险处于中等水平,从长期的环境暴露角度出发,应当考虑采取相应地控制措施,防止进一步污染.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下游支流水环境中多环芳烃风险评估以及化工园区的污染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2.
宁夏引黄灌区农田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农田土壤环境直接关系到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了解宁夏引黄灌区农田土壤重金属特征及主要影响因子,在2017~2021年连续5年采样分析了重金属分布特征和相关关系,评价了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解析了农田重金属主要来源.结果表明,宁夏引黄灌区土壤ω(Pb)、ω(As)、ω(Zn)、ω(Ni)、ω(Cu)、ω(Hg)、ω(Cr)和ω(Cd)的平均值分别为19.74、11.67、66.88、29.09、22.55、0.03、62.27和0.19 mg·kg-1,相对宁夏土壤环境背景值存在一定程度的富集,无中度及以上污染等级.其中,Hg和Cd有中、较高等级生态风险点位,但均未超过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值,所有样点均无高风险和极高风险等级.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PMF)与相关分析结合得出的源解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来源有自然来源、工矿活动及居民生产生活的混合源、交通运输源、农业生产活动源和工业源等5个主要来源,贡献率分别为26.54%、25.59%、22.52%、15.63%和9.72%.综合来看,宁夏引黄灌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均无超标现象,且没有较高等级生态风险,农...  相似文献   
823.
汪香君  姜美彤  李森  倪浩为  孙波  梁玉婷 《环境科学》2023,44(12):7014-7023
化肥减量增效是保障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基础.微生物是调控土壤氮磷循环的关键驱动力,研究根际微生物氮磷转化功能可以为进一步提高土壤氮磷利用率提供微生物学调控途径.基于3种典型农田土壤(黑土、潮土和红壤)的田间微区试验,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研究玉米根际微生物在土壤氮磷转化过程中功能基因的差异及调控因子.结果表明,根际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受土壤类型影响,黑土和潮土的根际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主要受含水量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红壤受全磷(TP)和速效磷(AP)影响.在土壤氮转化方面,编码氮转化过程通路中相关酶的基因丰度以脲酶基因(ureC)和葡萄糖脱氢酶基因(gdh)丰度最高,分别为7.25×10-5~12.88×10-5和4.47×10-5~7.49×10-5.同化性硝酸盐还原的功能基因在红壤中总丰度要高于黑土和潮土,其它过程相关酶的功能基因总丰度以潮土最高.编码氮代谢过程相关酶的功能基因丰度主要受土壤细菌丰富度、全钾(TK)和TP含量的驱动.在土壤磷转化方面,催化有机磷矿化的碱性磷酸酶基因(phoD)数目为1093个,酸性磷酸酶基因(PHO)数目为42个.phoD丰度高出PHO丰度2个数量级,此外,同种土壤类型下施肥对phoDPHO丰度没有显著影响.随机森林分析表明phoDPHO丰度均受土壤水分、有机质(OM)和全氮(TN)显著影响,但AP含量对PHO丰度影响最大.从功能基因组水平研究了玉米根际微生物的氮磷转化特征,为利用微生物功能提高农田生态系统氮磷利用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24.
高锰酸钾改性活性炭的制备、表征及其吸附Pb2+的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活性炭对废水中Pb2+的去除效率,采用不同浓度的KMnO4溶液对颗粒活性炭进行静置氧化/冷凝回流改性;利用BET测定了改性活性炭比表面积,并采用BET、SEM、FTIR和XRD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吸附时间、投加量、pH值、温度对吸附Pb2+的影响。结果表明,Pb2+浓度为40 mg/L,在3 g/L的投加量下,0.01KMnO4-GAC和0.03KMnO4-GAC对Pb2+的吸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2%和94%,是GAC对Pb2+吸附去除率的1.84和1.88倍;在吸附剂3 g/L的投加量下,180 min基本达到吸附平衡;3种吸附剂对Pb2+的吸附,随着pH值的降低而减少;而温度对吸附Pb2+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825.
通过改变石英砂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提高滤料的吸附效率,并考察其对废水中Zn2+的去除效果。以石英砂为载体,用碱性沉积法制备了镁盐改性砂,测定了镁盐改性砂的比表面积,考察了镁盐改性砂对锌的吸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镁盐改性砂的比表面积为1.475 m2/g,比石英原砂比表面积提高了6.12倍;在pH值为中性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826.
溴氟丙烯/13X沸石复合粉体抑制汽油火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提高粉体灭火介质的灭火性能,基于粉体灭火剂在火灾防治领域的重要性,通过减压吸附的方法,将洁净高效的气体灭火剂溴氟丙烯负载在13X沸石的孔洞之中,形成气-固复合粉体灭火剂。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等对复合粉体的结构和组分进行表征。通过模拟试验研究溴氟丙烯含量不同的复合粉体对汽油油池火的灭火效果,并和普通的干粉灭火剂进行对比。结果证明,溴氟丙烯和13X沸石所形成的气-固复合粉体灭火剂针对汽油油池火具有很好的灭火性能,在同样的试验条件下,其灭火时间和灭火剂用量远少于普通的干粉灭火剂,且随着复合粉体中溴氟丙烯的含量增加,复合粉体的灭火性能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827.
针对目前大型综合性商业建筑拟采用钢化玻璃作为防火分隔物的使用需求,通过建立实体试验模型研究在自动喷水冷却系统保护下钢化玻璃作为防火分隔物有效性,并进而提出可行的自动喷水冷却系统保护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快速响应型洒水喷头在高温烟气作用下可及时启动并对玻璃进行冷却保护,使钢化玻璃完整性未受到破坏,且玻璃背火面温度和热辐射强...  相似文献   
828.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是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基本方法,通过危险源辨识找出与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管理点(危险源),评价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需要管理的重点(中度和高度风险),制定适宜的方法,即制定目标指标方案、运行控制或应急预案加以控制和改善,体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思路。只有正确运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方法,才能做到合理策划危险源的控制方法,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兼顾次要矛盾和一般问题的管理;根据不同危险源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合理的方法,既保证危险源的有效控制,又保证采用的任何危险源控制方法和措施与危险源产生后果的严重性和伴随的风险相适应,尽量避免危险源控制的盲目性和不经济,达到追求最佳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目的,提高整体和系统管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29.
有效控制水华,治理富营养化水体是目前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所谓化感物质,就是由植物、细菌、病毒和真菌所产生的二次代谢产物。利用水生植物的化感作用或化感物质抑制水体中藻类的爆发被认为是一种高效、低毒、环境亲合性好的方法而备受关注。然而,对于陆生植物应用于抑制藻类生长的研究却较少。文章在对化感作用的概念的演化、各种生物对藻类化感抑制作用、化感物质抑藻机理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论述,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陆生植物化感作用抑藻的研究进展。文章认为相对于水生植物在抑藻方面的局限性,陆生植物的优势体现在对水生生态系统影响明显(化感作用明显)、所含抑藻化感物质种类丰富、不易受水生生态环境影响等方面,并对今后陆生植物抑藻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陆生植物中尤其是菊科植物化感抑藻应用前景广阔。最后指出,陆生植物的化感抑藻作用研究还存在进一步探索和改进化感物质的提取和鉴定方法、抑藻作用机理的研究、应用实际水体时的生态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30.
蒋军  倪千千  可欣  烟征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7):3112-3120
通过简单的水热及煅烧方法制备了脯氨酸掺杂的g-C3N4纳米片,借助FTIR、XRD、SEM、BET、XPS、UV-vis DRS、PL、电化学工作站等手段对所制备的光催化剂进行结构、形貌、组成及光电性能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脯氨酸的加入可以自主剥离前驱体,制成纳米片状的g-C3N4,增加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此外脯氨酸的引入可以调节催化剂的能带结构,增加可见光吸收,提高光生载流子分离率.在模拟可见光照射下,考察其对罗丹明B (RhB)的光催化降解性能获得了最优掺杂条件.1%脯氨酸掺杂(PCN-1%)的催化剂经过60min可见光照射即可降解99%以上的污染物.降解速率得到显著提升,PCN-1%对RhB的降解速度(0.0271min-1)达到传统体相氮化碳(BCN)降解速率(0.0027min-1)的10.04倍,显著提高了g-C3N4的光催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