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5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347篇
安全科学   208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109篇
综合类   921篇
基础理论   169篇
污染及防治   41篇
评价与监测   80篇
社会与环境   100篇
灾害及防治   5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生物炭对三氯生的吸附热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秸秆、皇竹草和花生壳为原料制备成玉米秸秆生物炭(BCcs)、皇竹草生物炭(BCn)、花生壳生物炭(BCps),采用CEC、等电点滴定,表面官能团分析,元素分析、FT-IR、扫描电镜等方法对3种生物炭进行表征,采用单因素静态吸附实验方法考察了生物炭吸附三氯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CEC和表面官能团数量排序为BCcsBCnBCps,BCcs极性和亲水性更强,孔结构发育更加完善,其次是BCn,BCps的极性和亲水性最弱,孔隙极少.3种生物炭对三氯生的吸附去除率均随着三氯生初始浓度的升高而升高,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酸性更有利于吸附实验的进行.低离子强度有利于BCcs和BCn吸附三氯生,BCps则相反.在10、25、40℃3种温度下,3种生物炭对三氯生的吸附均更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Freundilich等温方程和Langmuir等温方程都能描述这3种生物炭对三氯生的吸附行为,吸附反应属于自发、放热反应.吸附机制主要为物理吸附,生物炭与三氯生之间无化学键、配位基交换等强作用力.  相似文献   
142.
选取冀南城市群为研究区,基于2012~2016年VⅡRS卫星数据热异常点产品,结合工业能源消耗量、工业废气排放量以及空气质量数据,利用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探讨热异常点辐射强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工业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热异常点的辐射强度可以表征工业能源消耗量,并间接反映工业生产规模与污染排放水平.辐射强度越大,工业生产规模越大.辐射强度与工业SO2排放量呈较高的正相关,与NOx排放量呈中度线性相关.PM10、SO2及NO2浓度与工业能源消耗和热异常点辐射强度灰色关联度均较高.工业生产活动产生的污染物中,颗粒物对大气污染的贡献最高,其次为SO2.2012~2016年,邯郸、石家庄以及廊坊的工业生产空间分布呈逐年收缩聚集的趋势,保定和沧州的工业生产分别出现向南、向西迁移趋势.  相似文献   
143.
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构建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力学平衡模型,对闽江流域各个地区2006~2016年耦合协调程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三明、南平、福州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环境保护水平总体上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在空间上大体表现为福州 > 三明 >≈南平.三明、南平、福州等地区的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呈现递增趋势,在空间上表现为福州>三明≈南平.从时间变化看,可以将闽江流域耦合协调度划分成3个阶段:阶段I (2006~2009年)、阶段Ⅱ (2009~2013年)、阶段Ⅲ (2013~2016年).根据闽江流域各地区耦合协调度偏离方向θ的大小,将闽江流域各地区不同年限的耦合协调发展划分为环境保护滞后型(I象限)、经济发展滞后型(Ⅱ象限)、社会发展滞后型(Ⅲ象限),并对不同滞后类型分别提出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44.
王倩  邱俊杰  余劲 《自然资源学报》2019,34(7):1376-1390
山区移民搬迁是否加剧耕地撂荒关系到移民稳定性及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基于陕西省南部地区商洛、安康、汉中3市8县(区)1578户农户调查数据,运用面板Logit和Tobit模型回归得出,移民年数对是否撂荒、撂荒面积及撂荒耕地占比在1%的水平上有正向影响;仅当移民距离超过0.5 km时,农户耕地撂荒面积及撂荒耕地占比显著增加;不同移民类型中,工程移民对耕地撂荒的影响程度最大,避灾移民影响程度最小;另外,户主特征、家庭特征、资源禀赋特征、农地流转特征显著影响了农户的耕地撂荒行为。可以得出,移民搬迁加剧了山区耕地撂荒,城镇生活的转变及务农时间机会成本的增加是耕地撂荒的主要原因。建议政府对工程移民农户进行有土安置,加大生态移民区退耕还林支持力度,扶持扶贫、避灾移民农户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农地流转信息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45.
目的研究温度对常用镁合金阳极材料MIC、AZ31、AZ63电化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根据GB/T 17848—1999,采用四天加速试验法,在25~70℃的人造海水介质中进行阳极电化学性能评价,并观察腐蚀后阳极的宏观腐蚀形貌。采用极化曲线测试技术,研究温度对加速试验前后阳极的极化行为影响。结果随着温度的升高,三种镁阳极的局部腐蚀明显加剧,溶解状态逐渐变得不均匀。随着温度的上升,三种镁阳极的实际电容量和电流效率呈小幅增加趋势,温度的影响不显著。极化曲线显示,镁阳极表现出活化溶解特征,温度升高明显促进了镁阳极的阴极过程,自腐蚀速率逐渐增加。结论在腐蚀初期,温度升高明显促进了镁合金阳极的腐蚀过程,但对镁阳极的电化学性能影响不显著,这可能与后期腐蚀产物生成以及表面状态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6.
梯级筑坝显著改变了河流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为了了解梯级筑坝对河流HCO_3~-的影响,本文对乌江中上游梯级水库的HCO_3~-浓度、溶解无机碳同位素(δ~(13)CDIC)及相关的环境参数进行了长时间跨度的分析。乌江中上游梯级水库-河流体系HCO_3~-浓度为1 42154~3 38752μmol/L,平均值为2 36321μmol/L;δ~(13)CDIC为-1066‰~-452‰,平均值为-854‰;梯级筑坝导致河流具有下游HCO_3~-浓度升高的变化趋势。河流筑坝发电,易形成峡谷型深水水库。碳同位素证据和相关性分析表明,上层的光合作用和下层的呼吸作用成为控制发电水库碳循环的主要因素。这导致HCO_3~-浓度在水库剖面上呈现出由上层至下层逐渐增高的变化规律,再加上水库底层泄水的发电方式,最终导致梯级筑坝河流下游HCO_3~-浓度逐渐升高。本研究将加深梯级筑坝对河流碳循环影响机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7.
为探究淮河流域安徽段水体与沉积物微塑料赋存特征及生态风险级别,采用野外采样、体式显微镜、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以及风险指数(H)和污染负荷指数(PLI)模型等方法,分析了流域水体和沉积物微塑料现状,并进行了微塑料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流域各点位微塑料检测率为100%,表层水与沉积物微塑料平均丰度分别为(39800±3367) n ·m-3和(5078±447) n ·kg-1,下游微塑料平均丰度要高于上游和中游.水体和沉积物微塑料粒径以20~150 μm为主,占比分别为82.96%和80.77%.微塑料形状主要为纤维(水体76.05%、沉积物84.53%)、薄膜(水体21.83%、沉积物15.43%)和碎片(水体2.12%、沉积物0.04%).水体和沉积物中微塑料主要以透明颜色为主,占比分别为63.31%和83.69%.水体和沉积物主要以聚乙烯(水体65.74%、沉积物80.62%)和聚丙烯(水体18.43%、沉积物9.71%)为主,微塑料主要来源于农业薄膜、废弃渔具渔网和港口人为废弃的塑料袋.微塑料风险指数(H)模型评估表明部分点位风险指数较高,淮河流域安徽段微塑料风险等级为Ⅱ级,污染负荷指数(PLI)模型评估表明流域地表水体和沉积物总体上生态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48.
生态效率是循环经济的合适测度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我国未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但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度量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首先论述循环率并非循环经济的科学测度,然后在阐明循环经济的本质是提高稀缺性自然资本的生产率的基础上.指出循环经济的发展可以用生态效率指标来度量。最后评述了Seiji Hashimoto和Yuichi Moriguchi建议的描述社会物质代谢的六个指标。并根据这些指标在确定政策目标时应该具备的标准和计算这些指标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DMI、DPO和GDP的生态效率指标可以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科学度量指标。  相似文献   
149.
程云芳  邱榕 《火灾科学》2020,29(3):190-198
将支持向量机(SVM)模型运用于事故前苯储罐泄漏事故风险预测,为使模型性能最优, 用粒子群算法PSO优化SVM模型参数,建立了PSO-SVM风险预测模型。为验证模型风险预测性能,分别采用遗传算法(GA)和网格搜索法(GS)优化SVM参数,并比较测试集与PSO-SVM、GA-SVM、GS-SVM三种模型预测结果的均方误差及相关系数。然后进一步探讨模型中权重调整方式、种群规模对PSO-SVM模型预测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权重线性递减所建PSO-SVM预测值与测试集相关系数更高、均方误差更小、预测效果更好,种群规模没有影响PSOSVM模型预测值但会影响计算时间,这为危化品泄漏事故的风险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0.
木本植物小枝功能性状及其变异性是反映植物环境适应性的重要指标。濒危植物大别山五针松(Pinus dabeshanensis)野生型和栽培型种群长期生长在不同生境,其小枝功能性状是否具有显著差异性尚不清楚。以安徽岳西县和金寨县大别山区分布的2个野生和2个栽培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对比分析了不同种群小枝形态、生物量及含水量等12个功能性状的差异性及其协变特征。结果表明:小枝性状变异系数在0.054~0.419之间,野生型一般高于栽培型。小枝性状在不同种群间均有显著差异,其中栽培幼株小枝的茎直径、茎截面积、分枝数、胸径、针叶长度、茎生物量和小枝总生物量均最低,但其茎长和叶茎比最大;栽培成株的茎直径、截面积及茎、叶含水量最高;岳西野生型植株小枝最短而其他性状处中等水平;金寨野生型植株针叶最长但茎含水量、叶生物量及叶茎比最小。不同种群小枝性状协变特征不尽相同,但有8个性状在不同种群间表现出相同的协变趋势。因此,不同生境下大别山五针松小枝功能性状虽然具有较强的变异性,但其协变关系具有一定的种内保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