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9篇
  免费   861篇
  国内免费   1400篇
安全科学   736篇
废物处理   76篇
环保管理   394篇
综合类   3633篇
基础理论   577篇
污染及防治   112篇
评价与监测   228篇
社会与环境   259篇
灾害及防治   265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313篇
  2021年   326篇
  2020年   430篇
  2019年   273篇
  2018年   283篇
  2017年   264篇
  2016年   229篇
  2015年   300篇
  2014年   252篇
  2013年   322篇
  2012年   418篇
  2011年   364篇
  2010年   384篇
  2009年   322篇
  2008年   300篇
  2007年   348篇
  2006年   305篇
  2005年   208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0 毫秒
991.
利用两种采样技术监测淮河水中的有毒有机污染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固相萃取(SPE)和三油酸酯-半渗透膜采样器(triolein-SPMD)采集并测定了淮河信阳、淮南2个采样点水样中有毒有机污染物浓度.对2种采样方法的比较发现,对于水中多氯联苯、多环芳烃、取代苯3类目标污染物检出种类基本相同,但这些污染物在SPMD样品中浓度的富集倍数明显增加.污染物在triolein-SPMD酯中的高浓度,便污染物的定性和定量更加容易和准确,可以根据triolein-SPMD酯/水分配平衡理论计算目标污染物在水中的平均浓度,其结果与SPE具有可比性.综合triolein-SPMD在经济和操作上的诸多优点,本研究认为triolein-SPMD技术可在我国的优先污染物的监测工作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92.
马仕君  周传斌  杨光  赵志岚  刘懿颉 《环境科学》2019,40(12):5593-5603
填埋场中的生活垃圾成分复杂,即使在封场后其存量垃圾仍将持续产生温室气体、恶臭、地下水污染等环境问题,是城市生态环境修复的重点领域之一.生活垃圾填埋场物质存量、组成成分和理化特征是掌握其潜在环境影响的关键.但是目前关于填埋场物质存量及其环境影响的研究还不多见.本研究以我国城市化程度最高、人口最为密集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为例,基于国内外报道的科技信息和统计数据,对11个城市的生活垃圾产生量、处理量、组成成分、填埋场存量及关键元素碳存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粤港澳大湾区2017年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6. 4 Tg,平均每年增长0. 8 Tg,其中卫生填埋处置占58. 9%;②总生活垃圾填埋处置量为230. 1 Tg,其中食物、塑料和纸类垃圾的累计填埋处置量最多,分别为109. 6、38. 9和29. 6 Tg;③2001~2017年,大湾区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总碳输入量为50. 0 Tg,通过填埋气排放的碳为7. 1 Tg,通过渗滤液排放的碳为1. 5 Tg,累积碳存量为41. 4 Tg.本研究可为研究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影响提供基础数据,为大湾区城市生态环境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3.
物质代谢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的线性经济生活模式导致人类社会面临着巨大的环境压力,因此为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物质代谢研究逐渐成为近年来国际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文章从三方面对国际上关于物质代谢研究进展做了阐述:①物质代谢的研究背景;②物质代谢的基础性研究,包括不同层次的物质代谢吞吐量的研究和物质代谢定量分析方法的探讨;③物质代谢相关的研究进展,包括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自然环境效应和可持续发展与物质代谢作用关系的讨论。最后,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认为除了要进一步完善物质代谢研究方法和模型外,还应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尺度、政策和行为、生态环境效应等角度对物质代谢进行拓展分析。  相似文献   
994.
植被类型对黄土丘陵区流域土壤有机碳氮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恢复植被是遏止水土流失和提高土壤有机碳氮(SOC,TSN)积累的重要措施。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燕沟流域为基础,分析了主要植被类型的SOC,TSN变化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自然恢复的辽东栎群落SOC含量为29.5g/kg,其次为黄刺玫,狼牙刺群落11.6~21.3g/kg,铁杆蒿(+长芒草)群落为8.4~10.6g/kg。人工建造的刺槐林5.53~11.9g/kg,小叶杨12.8~18.4g/kg,沙棘群落为8.7g/kg,仁用杏为4.7g/kg,苹果园SOC含量3.4~3.9g/kg,退耕苜蓿为4.2g/kg,耕地3.3~4.8g/kg。自然恢复的灌丛群落和人工乔木群落可有效地改变坡面SOC含量与分布。土壤有机碳氮具有显著线性关系,而C/N比例和作用区间随着农田到林地的演变而变大。  相似文献   
995.
耐低温菌JH-9降解苯胺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耐低温菌JH-9在低温(10 ℃)条件下对不同初始ρ(苯胺)的生物降解情况,并采用反应动力学方程(Monod方程和Haldane方程)拟合其降解过程. 结果表明,菌株JH-9在低温下可降解苯胺,当菌体初始质量浓度一定时,苯胺降解率及平均降解速率主要与初始ρ(苯胺)有关. 初始ρ(苯胺)较低时(<550 mg/L),其在120 h内可完全降解,且平均降解速率随着初始ρ(苯胺)的增加而升高,菌体降解过程中没有出现苯胺毒性抑制作用,遵循Monod方程;当初始ρ(苯胺)较高时(>550 mg/L),苯胺降解率及降解速率均有所下降,由于初始ρ(苯胺)过高对菌体产生了抑制作用,其降解过程以基质抑制型的Haldane方程为主.   相似文献   
996.
氟苯尼考对海洋沉积物微生物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氟苯尼考对海洋沉积物中细菌数量、呼吸作用、纤维分解作用的影响,并对不同来源沉积物中异养细菌的抗药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培养前期 (7 d) ,较低浓度(10 mg/kg和100 mg/kg)的氟苯尼考刺激了沉积物中细菌的生长;高浓度 (500 mg/kg) 的氟苯尼考一直表现为对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大抑制率为22%.氟苯尼考对沉积物中纤维分解作用的影响明显,作用初期即产生抑制作用,且随着氟苯尼考浓度的增加影响越显著,其中高浓度(500 mg/kg)氟苯尼考对纤维分解作用的最大抑制率达91%.培养5 h后,氟苯尼考对沉积物呼吸有刺激作用;从24 h开始,则表现为对呼吸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加强.实验最后阶段,不同浓度(10 mg/kg、100 mg/kg和500 mg/kg)的氟苯尼考对呼吸作用的抑制率分别为22%、32%和43%.另外,使用过抗生素的养殖区海洋沉积物中异养细菌产生了对氟苯尼考的抗药性,而且使用过氟苯尼考的区域沉积物中细菌的抗药性明显强于使用过其它抗生素的区域.图3表2参18  相似文献   
997.
作者结合多年的钻孔灌注桩施工实践与理论知识,对影响其施工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与之相对应的质量控制措施.参6.  相似文献   
998.
北京市25种公路绿化植物及配置模式的绿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量研究公路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有助于科学评估公路绿化的无形价值。以北京市顺义区顺平路(S305)的绿化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运用WinScanopy For Canopy Analysis冠层分析仪采集数据,研究了公路绿化常见植物及配置模式的绿量率,并建立了25种公路绿化常见植物的绿量率模型,以期为公路绿化树种选择和群落配置提供基础分析与参考。结果表明:阔叶乔木的绿量率在3.02~4.80之间,针叶乔木的绿量率集中在4~6之间,灌木植物的绿量率较小,种植紧凑的绿篱绿量率达到3.94;不同配置模式的群落绿量率大小顺序依次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灌木群落。其研究结果为公路绿化建设和绿地生态效益的计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9.
根据烟草(Nicotiana tabacum)GA 20-氧化酶基因序列,设计2对分别含有特定酶切位点的特异引物,以烟草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目的基因(约250 bp)片段.将正、反向目的片段分别插入中间载体的内含子两侧.再经BamH I和Sac I双酶切回收约700 bp的目的片段,插入到双元载体质粒p2355中,成功构建了含GA 20-氧化酶基因片段的反向重复序列植物表达载体p23700,其转录产物能形成发夹RNA(hpRNA),产生小分子干扰RNA,干扰目的基因的表达.将p23700质粒导入根癌农杆菌EHA105中并转化烟草叶片细胞,经选择分化培养,获得表型矮化的转基因烟草.图4参14  相似文献   
1000.
构建6个池塘型微宇宙模拟水生态系统,1个设为对照组,试验组连续投加次氯酸钠13 d,投加剂量分别为1.0、2.5、5.0、10.0、20.0 mg/L,停止投加后再观察10 d.试验期间对各微宇宙分别进行8次采样,经37 ℃培养后提取细菌总DNA,进行16S rDNA V3区扩增后,对扩增产物进行TGGE分析.对TGGE图谱中的主要条带进行回收、重新扩增、克隆、建库、测序以及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消毒剂进入环境后会对细菌群落结构产生影响,但不同剂量消毒剂产生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低剂量消毒剂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比较小,而且是可逆的,微宇宙系统对消毒剂逐渐适应后其群落结构即可恢复;而高剂最消毒剂对细菌群落结构的破坏比较大,且不可逆转,即使消毒剂停止投加后也不能恢复.说明盲目的过量投加消毒剂会对水体微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图4表1参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