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53篇
  免费   956篇
  国内免费   2010篇
安全科学   914篇
废物处理   130篇
环保管理   523篇
综合类   4940篇
基础理论   936篇
污染及防治   430篇
评价与监测   513篇
社会与环境   470篇
灾害及防治   263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168篇
  2022年   398篇
  2021年   435篇
  2020年   502篇
  2019年   353篇
  2018年   343篇
  2017年   385篇
  2016年   324篇
  2015年   434篇
  2014年   418篇
  2013年   547篇
  2012年   600篇
  2011年   563篇
  2010年   468篇
  2009年   438篇
  2008年   419篇
  2007年   457篇
  2006年   447篇
  2005年   359篇
  2004年   244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絮凝剂PAN-DCD的结构和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聚丙烯腈(PAN)和双腈双胺(DCD)为原料,合成了有机絮凝剂PAN-DCD。用IR、1HNMR和13CNMR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探讨了PAN-DCD溶解度随pH值变化的规律,研究了PAN-DCD对活性染料的絮凝脱色和去除CODCr的性能。结果表明,PAN-DCD是侧链带有多种极性基团的聚合物;在酸性条件下溶解度较小,碱性条件下溶解度较大;在加入量较少的情况下使活性染料的脱色率接近100%,并对CODCr的去除有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992.
GC/MS法测定黄浦江水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吹扫捕集装置与GC/MS联用仪的全自动恒流控制,对黄浦江7个断面水样中47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被查的47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基本都有检出,其中甲苯、异丙苯的绝对检出量最高。四氯化碳的检出值也较高,吴淞口四氯化碳的平均浓度已经远远超过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并且四氯化碳浓度在黄浦江流域各个断面的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  相似文献   
993.
采用化学生物絮凝和悬浮填料移动床组合工艺处理城市污水。通过改变化学生物絮凝工艺中投加的混凝剂种类和投加量、改变悬浮填料移动床工艺中水力停留时间和气水比取得不同工况条件下各类污染指标的去除效果。采用该组合工艺,当进水COD(89~319)mg/L,TP(1.24~4.26)mg/L,SS(44~240)mg/L,NH4 -N(14.7~36.3)mg/L时,出水可达到COD<50mg/L,TP<0.5mg/L,SS<20mg/L,NH4 -N<5mg/L。  相似文献   
994.
光电协同催化氧化苯甲酸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自制的光电协同催化氧化反应器中,对苯甲酸溶液进行了光电协同催化氧化处理研究,考察了阳极偏电压、反应氛围和制备光阳极所用基材对苯甲酸降解效率的影响,并比较了光电协同催化氧化与光解、光催化氧化和电解处理对苯甲酸去除率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经过1h的处理,光电协同催化氧化对苯甲酸的去除率可达85%以上,远远高于光解、光催化氧化和电解处理对苯甲酸的去除率(依次为48%、30%和约0%),具有明显的光电协同作用;工作电极与对电极采用内外同心圆柱形的布置方式;在通入高纯氮的条件下,TiO2/Ti板光阳极对苯甲酸的去除率在1h时可达98%,优于TiO2/Al板光阳极在仆时对苯甲酸85%的去除率;在通入纯氧的条件下,TiO2/Ti板光阳极和TiO2/Al板光阳极经过1h对苯甲酸的去除率均接近100%.  相似文献   
995.
水中五氯酚钠对发光细菌毒性测定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施玮  牛军峰  余刚 《环境科学》2004,25(3):44-47
应用发光细菌检测法,考察了不同的影响因素对水体中典型的有机污染物五氯酚钠的生物毒性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五氯酚钠对发光细菌的EC50值随着pH值和硬度的增加而增加;五氯酚钠的15 min EC50和20 min EC50基本相符;与水体中相同浓度的常规有机污染物相比,五氯酚钠表现出更强的毒性,实验中常规有机污染物的存在对五氯酚钠毒性测定的结果影响较小.原水毒性检测实验显示一定毒性(相对发光率降低14%),原水水质对测定结果影响程度与去离子水相似.  相似文献   
996.
制药废水处理生物技术的有效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药废水处理生物技术有效性的研究结果表明,XZEH公司原有处理方法的出水COD不能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其原因是缺少28%的曝气反应池体积.如果应用工程菌株Xhhh和Ebis信息软件的双重优化技术,可使生物负荷效率提高128%,所需曝气池体积可降低51%.对于提高制药废水的生物处理技术有效性和实现达标排放具有技术潜力.  相似文献   
997.
金刚石膜电极对有机污染物的电催化特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备得到的掺硼金刚石膜电极的物理性质和电化学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法表征了金刚石膜的表面微观结构,采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电极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金刚石薄膜表面形态为复晶结构,颗粒大小均匀,掺硼后使电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金刚石膜电极具有很宽的电势窗口,在酸性、中性和碱性3种介质中分别为4.3V、4.0V和3.0V.同时,金刚石膜电极的背景电流非常低,为-9×10-6~5×10-7A.在铁氰化钾电解液中,金刚石膜电极表面在反应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活性,在表面进行的电化学反应具有良好的准可逆性,其电极动力学主要是受扩散过程所控制.金刚石膜电极对有机污染物的催化氧化作用具有选择性.与铂电极和石墨电极相比,金刚石膜电极对苯酚、硝基苯等芳香化合物的催化氧化强烈,氧化过程较为简单、彻底.这些性质表明金刚石膜电极是一种非常适用于环保处理的新型电极.  相似文献   
998.
地表水中Tl(Ⅰ)的光致化学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铊的价态影响铊的毒性以及铊的迁移特性,本工作研究了光照对Tl(Ⅰ)的氧化作用.结果表明,pH值低、光照强度大以及UVB和UVC区有利于Tl(Ⅰ)的氧化.pH=2时,汞弧灯照射10 min后,原溶液中所剩的Tl(Ⅰ)不到1%;而pH=9时,光照1h后溶液中的Tl(Ⅰ)还剩83%;汞弧灯照射5min后,灯-液距离为20cm的实验,溶液中Tl(Ⅰ)仅剩4%,而灯-液距离为36cm时,溶液中的Tl(Ⅰ)还剩50%左右;经滤光后的汞弧灯照射后,溶液中所剩的Tl(Ⅰ)还剩90%左右,而未经滤光的汞弧灯照射后,溶液中所剩的Tl(Ⅰ)不足1%;微生物作用在本实验条件下,相对于光氧化作用并不明显,除去微生物和未除去微生物的水样,经日光照射后,所剩的Tl(Ⅰ)均为70%左右.  相似文献   
999.
北京地区夏冬季颗粒物污染边界层的激光雷达观测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1  
在对激光雷达测量数据处理方法讨论的基础上,根据"北京空气污染物垂直结构测量试验"(BAPIE)冬季和夏季测量的数据,对北京地区气溶胶高度分布及近地面气溶胶污染边界层指标、气溶胶污染边界层统计特征、气溶胶输送南北通量高度分布、API-Ⅰ级优质大气和Ⅴ级重度污染个例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00.
北京地区夏冬季气溶胶不同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对北京市夏冬季不同尺寸大气气溶胶粒子数密度与颗粒物质量浓度及大气能见度的相关性分析,给出了利用粒子数密度计算颗粒物(PM10,PM2.5和PM1.0)质量浓度和大气能见度的经验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