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7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82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34篇
社会与环境   85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31.
采用吸附实验、选择性萃取技术研究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对表层沉积物(生物膜)吸附双酚A(BPA)的影响规律,及CTMAB不同加入条件下对表层沉积物(生物膜)选择性萃取(铁氧化物、锰氧化物、有机质)后的组分吸附BPA的影响.CTMAB对表层沉积物(生物膜)吸附BPA起到促进作用,且随着CTMAB浓度的增加,其促进作用增强;CTMAB掺杂顺序对表层沉积物吸附BPA的影响较小,但对生物膜吸附BPA的影响较大;CTMAB的引入导致BPA在选择性萃取后的表层沉积物(生物膜)组分上的吸附量显著增加,并且CTMAB对表层沉积物(生物膜)吸附BPA的促进作用远大于表层沉积物(生物膜)自身主要组分理化性质的影响.选择性萃取证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引入能降低BPA在水体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能力.  相似文献   
232.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trace elements in industrial soil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elements Cr, Pb, Cd, Zn, Ni, Mn, Cu and As in soil samples from industrial areas in Serbia were studied. The complexity of the data of eight elements in fifty-nine soil samples was reduced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hree significant factors, in which 78% of the total variance in the data was found, were attributed to possible pollution sources. The crude and fuel oil burning, local smelters and exhaust emissions were shown to impact heavily the soil trace element profile, whereas no distinct soil type factor was observed. This approach, evidencing spatial relationship, enabled a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the soil samples originating from different areas.Selected article from the Regional Symposium on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 Krusevac, Serbia, June 2003, organised by Dr. Branimir Jovancicevic  相似文献   
233.
对1985—1997年期间云南重力网测定的云南垂线变化资料,与同期云南天文台光电等高仪所测定的时间纬度残差中的垂线变化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由这两种技术得到的云南垂线的年际变化符合得很好,年际变化的振幅约为0.002″,说明强烈地震前时纬残差异常是真实的,反映了垂线的异常变化,同时证实了用这两种技术测定垂线变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34.
介绍以毛发为原料生产氨基酸的生产工艺及废水处理情况,分析了这种废物利用工艺取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235.
基于Landsat的近20余年东洞庭湖湿地草洲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多时相Landsat TM/ETM+影像,采用决策树分类法解译水域、泥沙滩地、草洲3种湿地类型,结合数字高程模型和相关水文信息,通过矩阵转移和贝塞尔曲线插值的方法,对低水位条件下东洞庭湖湿地草洲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1989~2011年,草洲面积增加30506 km2,泥滩地面积减少27428 km2,水域面积呈波动状态;(2)草洲的主要扩张区域为长洲、新生洲、飘尾洲沿湖盆边缘部分、牛头洲大面积区域、武光洲 柴下洲、中洲 团洲部分;(3)草洲面积按高程分布呈先增后减特征,草洲覆盖的优势区域与非优势区域的高程分界点逐渐降低,水域和泥滩地分布的优势区域高程范围缓慢下移。草洲植被的生长分布和淹水条件关系密切,泥沙淤积和水文条件的改变都能导致淹水条件的变化,进而推进东洞庭湖草洲范围的扩张。此研究对于进一步明确洞庭湖湿地演变趋势及其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36.
冷害已成为我国杂交水稻发展中影响安全生产的一大问题,而与超级杂交稻密切关联的大穗型水稻的耐冷性鉴定尚没有成型的方法。以21个现有杂交稻水稻大穗型父本品种(品系)为材料,在水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采用人工气候室模拟当地水稻典型受害气象条件,进行连续7d低温处理(日平均温度175℃),以受精率和毎穗颖花数为联合筛选指标进行了低温耐性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根据各品种对低温的反应,可将其分为4种类型,分别为耐低温型、较耐低温型、较感低温型和低温敏感型。其中BL006、R HQ和香八等3品种属于耐低温型,C 418属于低温敏可感型。经在水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低温处理后,耐低温型品种BL006、R HQ和香八的颖花受精率和毎穗颖花数受影响较小,花药长度变化不大,每柱头花粉总数、花粉萌发数和花粉萌发率降幅小;相反,低温敏感型品种C 418受精率和每穗颖花数严重下降,花药长度大幅减小,每柱头花粉总数、花粉萌发数和花粉萌发率显著降低。由此证明,针对大穗型水稻品种的耐冷性鉴定,采用颖花受精率和每穗颖花数作为联合筛选指标的人工气候室模拟鉴定法可能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37.
为探讨利用国产HJ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农作物种植面积估算及农业气象灾害定量监测评估的可行性,以江汉平原南部县市为研究区,利用2011年6景不同时相的HJ卫星CCD遥感数据,结合野外调查样方点和面积较大的试验基地样本,通过分析研究区主要秋收作物(棉花、一季中稻)不同生育期的光谱特征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序变化特征,对分类影像进行序列阈值分割、掩膜处理,最后利用决策树算法成功提取了棉花和一季中稻的种植面积,得到面积精度和样本点精度均大于90%,Kappa系数为0983 5的结果。只要不受到云和降水的影响,能获取江汉平原区域关键时相(5月中下旬、6月上旬、7月上旬、7月下旬或8月上中旬、10月上旬)HJ 卫星CCD影像数据,便能很好地应用于江汉平原棉花和中稻作物提取  相似文献   
238.
区域交通可达性的改变是高速铁路对区域发展的最直接影响。在GIS技术的支持下,以皖北地区为实证研究对象,利用日常可达性、加权平均时间等指标分析了在有无高铁两种情景下皖北地区的可达性空间格局变化。结果表明:高铁开通后,皖北区域内部可达性和区域外部可达性均获得了较大提升,但区外可达性的改善要优于区内可达性;皖北整体可达性空间格局没有因高铁发生大的改变,可达性空间分布呈现的区域交通主干道指向性特征在高铁通车后更为明显;可达性改善的地区分布并不均匀,不同地区可达性受惠程度不一,皖北整体以及各城市内部的可达性均衡性程度都在降低,两极分化趋势在加剧  相似文献   
239.
2010年9月~2012年8月在长江上游攀枝花等9个采样点收集到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 Bleeker)样本1 528尾,基于体长频率数据采用世界粮农组织(FAO)开发的FiSAT II软件研究了长江上游长薄鳅的生长与种群参数。估算结果显示长薄鳅的极限体长(L∞)为6561 mm,生长系数(k)为015/a,理论生长起点年龄(t0)为-0048 a。采用Pauly的经验公式估算长薄鳅的自然死亡系数(M)为033(其中长江上游年平均水温为184℃),总死亡系数(Z)、捕捞死亡系数(F)和开发率(E)分别为085、053和062。2010~2011年长江上游长薄鳅年均资源重量和资源数量分别为1321 t和162 862尾,最大可持续产量(MSY)为517 t。经相关估算参数和相对单位补充渔获量分析得出,当前长江上游长薄鳅已处于过度捕捞状态,有必要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40.
煤燃烧固氟剂及固氟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热力学分析煤燃烧过程中钙基固氟剂固氟反应机理和高温高效钙基固氟剂开发原则;通过流化床和链条炉燃烧试验考察石灰石和钙基固氟剂燃烧固氟效果.试验表明:流化床燃烧时石灰石燃烧固氟效果明显,在Ca/F=60~70时,脱氟率可达到66.7%~70.0%;链条炉燃烧试验表明:利用工业废料开发的钙基固氟剂固氟效果显著,在Ca/F=65~80时,脱氟率为57.32%~75.19%.在燃煤过程添加石灰石和钙基固氟剂具有固氟固硫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