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08篇
安全科学   66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34篇
综合类   311篇
基础理论   65篇
污染及防治   38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磷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深度去除污染水体中的磷,具有重要的环保意义.为此,本研究比较了多种填料包括海绵铁及其改性填料、钢渣、活性氧化铝、活性炭的吸附除磷特性及动力学,探究了除磷机理,构建了高效除磷渗滤床,考察了动态连续流运行条件下的除磷特性.结果表明酸改性海绵铁具有最高的饱和磷吸附容量,为19.45 mg·g-1,碱改性海绵铁、活性氧化铝、钢渣、未改性海绵铁及活性炭的饱和磷吸附容量分别为10.91、8.70、7.73、3.39和1.34 mg·g-1.在此基础上,利用高效除磷填料酸改性海绵铁和钢渣构建了除磷渗滤床,开展了连续240 d的连续流实验,在磷容积负荷为6 g·d-1·m-3条件下,渗滤床累积磷吸附量达到10215 mg,单位容积吸附量达到1.62 kg·m-3.总之,利用酸改性海绵铁和钢渣构建的除磷渗滤床具有较高的除磷效率和性能,可以作为除磷单元与现有的水污染治理及净化工艺耦合,提高或拓展系统除磷功能.  相似文献   
92.
喹啉和吡啶共存条件下的MFC产电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喹啉和吡啶往往共存于实际废水中,本文通过构双极室MFC,以铁氰化钾为电子受体,对喹啉和吡啶在MFC中的降解以及产电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FC的最大输出电压随着葡萄糖浓度的降低而降低,当喹啉和吡啶初始浓度均为500mg·L-1,葡萄糖浓度分别为1000、500、100mg·L-1时,最高输出电压逐渐降低,分别为606、537、354mV;最大体积功率密度为18.4、14.4和6.3W.m-3.当以等浓度500mg·L-1的喹啉和吡啶作混合燃料时,MFC的内阻超过1250Ω,最大体积功率密度为2.9W.m-3.周期结束时,COD的去除率达79%以上,喹啉和吡啶均可以完全去除,喹啉的降解速率明显高于吡啶.MFC可以利用喹啉和吡啶作为混合燃料,这为含喹啉和吡啶共存类实际废水的MFC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3.
本文阐述了我国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与预警系统建设的发展过程、管理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与预警系统建设在我国发展的十分迅速,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测仪器设备标准化、网络系统统一化、运营管理制度化等问题比较突出,提出了在加强和重视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信息网络系统建设的同时,应加强监控管理,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94.
严冬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11):110-112
紫外消毒技术相对于氯化法消毒,能够快速、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粪大肠杆菌,操作简单方面,无副产物生成,对周围环境和人员安全可靠,在中国许多污水处理厂都已取代氯化法消毒并广泛应用。阐述了紫外消毒和微生物光复活现象的原理,并通过大量试验来研究紫外消毒技术去除粪大肠杆菌的效果,及经紫外消毒后出水中粪大肠杆菌光复活现象对紫外消毒效果的影响,提出可采用出水避光排放、增加紫外照射剂量、延长照射时间等方法来控制微生物光复活现象。  相似文献   
95.
全向春  汤华  呼丽娟  王然  张宁 《环境科学》2009,30(9):2728-2734
以携带质粒pJP4[其上含编码2,4-二氯苯氧基乙酸(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降解功能的基因簇(tfd)]的基因工程菌Pseudomonas putida SM1443::gfp2x(pJP4::dsRed)为供体菌,以生物膜系统为对象,通过半连续流实验研究了质粒pJP4水平转移介导基因强化降解2,4-D效应,考察了目标基因在系统中存在状况及基因强化对系统菌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以2,4-D(初始浓度为170 mg/L±10 mg/L)为唯一碳源,向生物膜系统加入携pJP4质粒的基因工程菌对2,4-D的降解具有促进作用,运行初期,促进作用较弱,随着半连续流反应的进行,促进作用显著增强,基因强化系统较对照系统对2,4-D的平均降解速率之差达13.3 mg/(L.h).通过对基因强化系统功能基因片段tfdB基因及报告基因gfp的跟踪检测,证实了在pJP4质粒介导下生物膜系统基因水平转移的发生.PCR-DGGE结果表明基因强化的生物膜系统较对照系统在受到2,4-D冲击条件下保持了相对更加稳定的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96.
采用高效菌提高普通活性污泥系统抗2,4-DCP负荷冲击能力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研究了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普通活性污泥反应器(CAS)受到2,4-二氯酚(2,4-DCP)间歇性负荷冲击时,投加高效菌的生物强化系统和对照系统对污染物的响应及系统稳定性,并考察了长期运行过程中强化系统对目标污染物去除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投加5%和15% 2,4-DCP复合高效菌的强化CAS系统,其对目标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及抗负荷冲击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当系统受到间歇性2,4-DCP负荷冲击[110.37~171.60 mg/(L·d)]时,对于单次投菌后前30日内发生的间歇性负荷冲击,强化系统有效保持了对目标污染物的强化效果;在无2,4-DCP存在的情况下连续运行70d,当系统再次受到2,4-DCP负荷冲击时,强化系统的强化效果与前几次相比已明显下降,不能够快速有效去除污染物并维持系统稳定,因此有必要再次投加高效菌.  相似文献   
97.
罐体车辆道路运输危险品事故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系统掌握罐车道路运输危险品事故特征,调查整理了615起危险品罐车道路运输事故.采用统计与对比分析方法,获得危险品罐车道路运输事故发生原因及比例、事故发生的时间及形态分布,并确定了不同事故罐体以及不同道路等级事故的泄漏概率.分析表明,在发生的事故中,人的因素占67%,翻车事故为最主要事故类型,两车追尾事故和低等级公路事故泄漏概率最高,分别为84.52%和82.7%.  相似文献   
98.
为保证水价改革公平,将水价影响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需要有工具能评估水价改革的影响。以北京市为例,建立了CGE模型用以评价各部门水价水平高低。通过改进CGE模型的收入方程,以评价水价改革对价格水平、生产、用水量和水费收入的影响。评价结果表明:从1996到2005年,各部门水价水平大幅增加,但极不平均;水价改革对价格水平的影响极低;对某些部门的生产有程度很低的不利影响。但可提高净产值。促进个别部门发展。  相似文献   
99.
为了从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训练等方面提升员工安全素质,促进企业整体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中粮集团建成并投用了生产安全事故警示室(简称事故警示室),为各基层企业打造了一个多手段、多层次、多维度的全员安全教育综合体验示范基地,旨在通过强化人员安全意识,全面提升企业员工安全认知能力与安全操作技能,形成优质、高效、科学、规范、有特色的安全培训体验模式,提升事故警示教育效率,丰富安全培训教育形式,构建立体化安全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00.
1.小氮肥行业三废名称洽理方法参考投资(万元)效建设单位(l)煤造气吹风气(2)合成放空气(3)弛放气吹风气~\放空气”1夕”废热锅炉燃烧室”排空弛放气刁 年产3万吨NH:装置。利用心三气,热值产汽4.5吨/时,P:太仓化肥厂16公斤/厘米,,T:300℃。全年节约原生产用汽折算煤2600吨,价值20万元。石落丽募藏厂丽面瘩成放空气的余压膨胀节涛制取冷}2,}年产3 .6万吨NIJ3装置,HZ 放气】量仁深冷法回收氢气,HZ作原料气,甲烷气!}回收率大于96%,可增产NH, !利用}}5%左右,吨氨节煤80一100公 .}}斤,年净利47.2万元.无锡县化肥厂等压吸收回收氨后,余气引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