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综合类   12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中温厌氧消化条件下 ,以有机酸 (乙酸与丙酸的混合酸 )为共基质 ,通过测定甲烷累积产量 ,研究了 2 硝基酚、2 ,4 二硝基酚的厌氧生物降解性。试验条件为 :温度 35℃ ,COD 110 0~ 12 0 0mg/L ,pH 7 0~ 7 5 ,COD/VSS为 0 1,接种污泥未驯化 ,其产甲烷活性CH4/VSS为 195mL/g。研究结果表明 ,在所选的浓度范围内 (≤ 4 4mg/L) ,2 硝基酚对产甲烷过程没有产生抑制作用 ;2 ,4 二硝基酚是抑制性较强的物质 ,浓度为 12~ 2 0mg/L时产生中度抑制 ,大于 2 8mg/L时产生重度抑制  相似文献   
12.
针对焦化废水生物处理后COD难于达标排放的问题,以焦化废水生化出水为对象,对微波强化Fenton技术(频率915 MHz)的深度处理效果和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Fe~(2+)和H_2O_2投加量分别为1.8 mmol·L~(-1)和15.6 mmol·L~(-1)条件下,Fenton处理方法对COD的最佳去除率仅为18%,利用微波强化Fenton技术对COD的去除率可提升到77%,出水COD可降至52 mg·L~(-1),满足《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通过比较Fenton和微波强化Fenton反应出水过滤后的COD,发现Fenton反应对COD的去除率可由18%提升至72%,表明泥相可进一步吸附部分COD;而微波强化Fenton反应的COD去除率仅略微提高至81%,表明氧化是微波强化Fenton反应的主要作用机理,这可能与微波辐射通过热效应或非热效应可加快羟基自由基的生成、从而提高了氧化反应效率有关。以上结果表明,微波强化Fenton反应是焦化废水达标排放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技术,可为目前我国焦化废水处理和达标排放处理技术的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不同营养源条件下螺旋鱼腥藻生长与产嗅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于建伟  陈克云  苏命  杨敏  刘代成 《环境科学》2011,32(8):2254-2259
蓝藻次生代谢产物所导致的嗅味问题已成为饮用水的主要水质问题之一,然而不同种属蓝藻的产嗅特征往往差别明显.本研究将从洋河水库中分离得到的可高产土臭素(geosmin)的螺旋鱼腥藻(Anabaena sp.)进行扩大化培养,通过测定不同营养源条件下的生物量及土臭素等各项指标的变化,探讨了不同营养盐条件对该螺旋鱼腥藻生长及产...  相似文献   
14.
无锡市饮用水嗅味突发事件致嗅原因及潜在问题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针对2007年5月底6月初发生的无锡市饮用水嗅味事件,在嗅味层次分析法(FPA)的基础上,利用感官气相色谱法对污染水团、取水口以及管网水中的致嗅物质种类进行了鉴定,并利用GC-MS对主要致嗅物质进行了定量分析,同时,对微囊藻毒素含量以及生物遗传毒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此次嗅味事件的主要致嗅物质为以二甲基三硫为主的硫醚类有机体腐败产物,6月4日采集的污染水团中二甲基三硫含量高达11399 ng·L-1.同时,含有一定量的2-甲基异莰醇(MIB)等藻类分泌物,但这些物质的嗅味被二甲基三硫等硫醚类化合物导致的腥臭味所掩盖,不是主要的致嗅物质.另外,6月4日及6月8日采集的取水口样品分析结果表明,原水中微囊藻毒素含量远低于新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而且,利用umu测试得到的水中遗传毒性水平很低.  相似文献   
15.
我国北方呼和浩特市以黄河为水源的JH饮用水厂近年来冬季经常有醛类嗅味物质检出,常规处理工艺如混凝、沉淀等对其去除效果有限,需要对其进行其它处理工艺的探究.本文选择高锰酸钾对水厂检出频率和浓度均较高的反,反-2,4-庚二烯醛(tt24hept)、反-2-辛烯醛(t2oa)、反,反-2,4-辛二烯醛(tt24oda)、反,反-2,4-癸二烯醛(tt24dda)和β-环柠檬醛(β-cyclo)5种醛类嗅味物质进行氧化控制研究,探究其去除效果、氧化动力学和氧化机理.结果表明,20℃,pH=7时,2 mg·L-1高锰酸钾氧化5种醛类嗅味物质30 min后,去除率达75%以上.根据动力学分析可知,高锰酸钾氧化5种醛类嗅味物质属于伪二级动力学过程,其伪二级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5.25×104、2.66×104、4.50×104、2.71×104、5.37×103 L·mol-1·min-1,醛类嗅味物质结构中含碳碳双键数目越多、...  相似文献   
16.
刘娟  于建伟  安伟  魏魏  杨敏 《环境工程学报》2013,7(7):2471-2474
目前远距离调水已经成为解决区域水资源不足的一项重要措施。但在水源切换时,切换前后水源水的腐蚀性如果存在显著差异,可能会因腐蚀加剧而出现"黄水"或"红水"现象。因此,了解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水源的腐蚀性差异,对于科学合理地进行水资源调配具有重要意义。拉森指数(LR)是目前评价水质对铁质管网腐蚀程度的常用方法。本研究以14个城市的26个水源水为研究对象,对模拟常规工艺处理后的滤后水进行了水质分析,并计算出其拉森指数。结果表明,相对于湖库水和地下水,河流水的拉森指数偏高,有44%的河流水拉森指数大于1,具有较强的腐蚀倾向。按区域分华东和中南地区、按流域分黄河和珠江流域的水源水拉森指数平均值大于1,水源切换条件下应关注其腐蚀性情况。  相似文献   
17.
采用活性炭/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复合水凝胶(CAP)为吸附剂,以水溶液中的亚甲基蓝(MB)和Cu~(2+)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固液比、p H、温度、反应时间、MB和Cu~(2+)的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通过SEM、FTIR、BET等手段对CAP物化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AP内部呈现互穿的三维网络多孔结构,成功复合了活性炭,具有丰富的—COOH和—OH官能团,比表面积可达112.7 m~2·g~(-1).CAP对MB和Cu~(2+)的吸附量随着固液比、温度的增大而降低,随着溶液初始p H的升高而增大;吸附属于Langmuir单层吸附,对MB和Cu~(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 940.75 mg·g~(-1)和190.48 mg·g~(-1);反应时间在5 h内吸附量可达最大吸附量的90%,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活性炭/高分子复合水凝胶经过5次吸附-脱附循环再生后,仍能保持优异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8.
嗅味是影响饮用水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水中致嗅物质种类繁多、来源复杂,掌握并研判其发生机制及分布规律,对于提高我国饮用水嗅味管控能力、提升饮用水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阐释了我国饮用水水源水体中典型致嗅物质的发生与来源,剖析了主要嗅味问题的发生机理,旨在为应对不同水源水体嗅味发生提供科学与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