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49篇
安全科学   32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151篇
基础理论   25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以苯甲酸(BA)、邻苯二甲酸(PA)、连苯三甲酸(HA)、1-萘甲酸(1NA)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不同结构芳香酸对厌氧颗粒污泥理化特性与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0 d的接触实验中,1NA实验组对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的去除率为86.09%,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降低了7%.4个实验组污泥疏松胞外聚合物(LB-EPS)和紧密胞外聚合物(TB-EPS)中多糖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高0.30~1.28、0.19~1.03 mg·g-1,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0.025~0.326、0.007~0.171 mg·g-1.在LB-EPS三维荧光(EEM)光谱中,HA和1NA实验组中出现了类腐殖酸物质荧光峰,且辅酶F420峰强度有所降低.对于酶活性而言,HA、1NA实验组乙酸激酶相对活性比对照组减少了65.26%、6.93%.通过高通量测序发现,对照组与实验组中的优势菌群均为Proteobacteria、Chloroflexi和Firmicutes.HA与1NA的加入降低了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提高了Bacteroidetes和Synergistetes的相对丰度.对于古细菌而言,Methanothrix在对照组与实验组中为优势种属,其相对丰度达到49.95%~80.40%;但实验组Methanothrix的相对丰度减少了10.69%~30.45%,且1NA实验组尤为明显;而1NA的加入提高了Methanospirillum的相对丰度,达到34.08%.同时,细菌和古细菌代谢通路预测表明,其主要功能组为代谢、遗传信息处理、环境信息处理和细胞过程,芳香酸使得厌氧颗粒污泥中氨基酸的代谢功能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142.
本研究以微米零价铁(ZVI)为核心,对ZVI进行硫化改性和海藻酸钠(SA)负载,成功制备一种高效去除Cr(Ⅵ)的功能性材料(SZVI-SA).考察了材料制备过程中螯合剂种类、质量分数、S/Fe等参数对Cr(Ⅵ)去除的影响.采用SEM-EDS、TEM、XRD和XPS等对材料进行表征分析,讨论去除机制.实验结果表明,选择7%的Fe3+为海藻酸钠螯合剂,S/Fe=3.5、干燥温度70℃作为材料制备的较优条件;SZVI-SA对Cr(Ⅵ)的去除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速率主要受Cr(Ⅵ)与SZVI-SA结合位点之间的化学反应速率控制.表征结果表明,SZVI-SA有效成分为FeS,比表面积较大为97.83 m2·g-1,以微孔为主,孔隙较多.SZVI-SA对Cr(Ⅵ)的还原去除率可达92%,同时能有效地去除反应后溶液中的Cr(Ⅲ)和Fe(Ⅲ).SZVI-SA与Cr(Ⅵ)的反应机制主要为氧化还原反应,主要还原活性物质为Fe2+、S2-和S22-;反应后生成的Fe(Ⅲ)和Cr(Ⅲ)最终以Fe(OH)3、Cr(OH)3和Cr2O3的形式沉淀分离.  相似文献   
143.
为探究煤矿企业不同群体员工对安全文化认知的差异,将企业员工划分为管理层、专业人员、班组长和一线员工4类群体。通过问卷和SCAP(safety culture analysis program)系统分析等方法,对南阳矿业公司下属3个煤矿中的150名员工进行了安全文化认知水平测评,并利用SPSS 18.0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不同群体间安全文化认知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样本群体对于企业理念理解、安全业绩、员工违章3个要素认知水平较低;管理层、专业人员、班组长和一线员工安全文化认知水平得分分别为74.4,75,76.4和73.2,其中,班组长的安全文化认知水平最高,一线员工的安全文化认知水平最低,且管理层人员的安全文化认知水平较国际上安全业绩最好企业的同类人员偏低,差值达19.2分。  相似文献   
144.
为研究百菌清的光化学降解,研究了两种外源物质(天然提取物儿茶素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在不同条件下对百菌清的光化学降解作用效应和降解途径.结果表明:百菌清(1.88 μmol)水溶液中分别加入10物质的量比的儿茶素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在太阳光、紫外灯、高压汞灯照射下百菌清的光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2.4、15.4 min,10.7、12.8 min和6.2、2.3 min,儿茶素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作用下的百菌清降解速率分别提高10.8~37.6和10.0~18.6倍.在稻田水、池塘水和田沟水3种自然水中,百菌清在3种光源下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22.4~86.6、21.7~99.0和14.8~86.6 min;当添加10当量儿茶素时,百菌清的光降解速率分别提高3.0~5.9、1.5~3.0和1.8~2.9倍;当添加10当量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时,百菌清的光降解速率分别提高1.4~4.8、1.6~5.0和2.0~4.3倍.百菌清在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作用下主要降解产物为5-氯-1,3-二氰苯,避免了高毒降解产物4-羟基百菌清的产生;作用机理表现为发生光还原脱氯反应.研究结果可为百菌清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水体污染修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5.
胡雨晴  宋文哲  马春萌  于建伟  尚巍  杨敏  张昱 《环境化学》2019,38(10):2171-2179
水中的全氟化合物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常规方法难以去除.本文以全氟辛酸(PFOA)为目标,考察了一种基于液滴喷雾的气液两相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反应器对PFOA去除的影响因素与去除效率,并探讨了去除机理.发现PFOA起始浓度为1.5μg·L~(-1),等离子体反应器脉冲频率为1000 pps,电压为25 kV时PFOA的2 h去除率达40.5%.通过比较不同仪器参数下的去除效率发现,在相对低脉冲频率、低电压条件下PFOA去除效率更高,其表征去除效率的k/PD值达0.259 L·min~(-1)·W~(-1)(k为去除速率常数,PD=输入功率/处理体积),高于同样浓度水平下已报道的层流发泡等离子体反应器最大k/PD值(0.025 L·min~(-1)·W~(-1)),表明液滴喷雾反应器具有低能耗的特点.在等离子体处理过程中检测到多种短链全氟羧酸(碳原子数为4—7)和氟离子的生成,2 h后产生的短链物质总和占初始PFOA的10%左右,表明PFOA的碳链在等离子体处理时发生断裂.加入电子抑制剂NaNO_3后PFOA的去除明显被抑制,表明自由电子在初级反应过程中起较大作用.本研究对于水中PFOA的有效去除提供了一种有应用前景的技术选择.  相似文献   
146.
被动采集大气颗粒物样品的粒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可同时采集气态与颗粒态大气污染物的被动采样装置中放置涂有薄层凡士林的载玻片,用于采集大气悬浮颗粒物,利用粒度粒形仪分析样品粒径分布特征,并深入探讨风速以及采样罐外壁添加300目滤网(孔径50μm)对样品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内静风与室外相对封闭的条件下,添加滤网可有效阻止50μm的粗颗粒组分进入采样罐;而在室外有风的条件下,添加滤网后仍有粗颗粒进入采样罐中,但进入概率与风速大小之间无关.观察粒径10μm以下颗粒的分布曲线,室内静风条件下得到的分布曲线与主动采样得到的结果极为类似.而在有风条件下,3~5μm的颗粒组分比重有所减少,6~9μm颗粒组分比重明显增加.上述问题在被动采样器的使用中需予以考虑,结合样点具体情况判断是否添加滤网.  相似文献   
147.
为查明桂东地区地热水中氟的分布规律及其富集过程,对桂东地区典型高氟地热水分布区27件地热水样品进行水化学特征及其水文地球化学作用分析.结果表明:高氟地热水主要分布在桂东地区东北部区域,F浓度(指质量浓度)最高可达17.1 mg/L;高氟地热水以Ca-HCO3型或Na-HCO3型偏碱性水为主,水温为26.7~83.4℃,平均水温为46.0℃,TDS普遍低于1 g/L,属于低矿化度低温地热水;地热水中高浓度F-主要来源于花岗岩中萤石、铝硅酸盐等含氟矿物的溶解;利用PHREEQC软件模拟计算地热水中萤石(CaF2)和方解石(CaCO3)矿物饱和指数结果表明,地热水中CaCO3全为过饱和状态,而CaF2饱和指数随地热水中F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由不饱和逐渐达到过饱和状态,当水温较高时,含氟矿物溶解释放F-进入水相中,同时溶解进入地热水中的Ca2+与围岩表面吸附的Na+发生了离子交换作用,使地热水中Na+大量富集,并降低水相中Ca2+含量,从而促使CaF2矿物的溶解,增加地热水中F-含量,形成高氟地热水.  相似文献   
148.
于潇萌  曹乐 《环境工程》2020,38(9):145-153
拉格朗日扩散模型是目前常用的空气质量模型之一,对拉格朗日扩散模型在大气环境质量中的应用与研究的总结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空气质量模型的预报水平,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对当前应用较多的3种拉格朗日扩散模型CALPUFF、HYSPLIT-4和TAPM进行归纳总结,介绍了3种模型的发展历程以及理论基础,概括了不同模型的验证情况与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结果,并对3种模型的局限与发展提出了建议。对不同拉格朗日扩散模型的总结研究,可以为环境污染物的预测模拟提供进一步的研究参考方向,并为环境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9.
针对冷库输氨管道老化腐蚀从而发生泄漏问题,建立开放空间氨气泄漏计算流体力学模型,分析了泄漏时间、泄漏速度和环境风速对氨气在开放空间浓度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泄漏时间对氨气浓度分布影响很大,随着时间增长,空间各点氨气浓度总体逐渐增大后稳定不变,不同点浓度增大的路径不同,浓度达到稳定的时间也不同;泄漏速度越大,氨气在同一时间内扩散范围越大,对大气环境危害更严重;风速越大,扩散区域有所偏移,但区域内氨气浓度变化不大。研究结论可为冷库氨泄漏事故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0.
近年来的一系列研究表明,轻型车实际道路油耗与型式认证油耗间的差异在不断增大,之前的实际道路油耗研究大多基于用户上报数据或车载排放测试系统(PEMS).车载诊断系统(OBD)是一种监测发动机及排放控制系统实时工作状态的仪器.本研究通过OBD解码器采集瞬时发动机进气量计算机动车瞬态油耗并通过2辆轻型汽油车的实验室台架测试证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准确性(差异在±5%以内).本研究进一步在北京选取了7辆轻型汽油车,利用OBD解码器开展实际道路油耗测试,并研究运行工况及车辆载重对其实际道路油耗的影响.实际道路结果显示测试车辆在典型工况下的油耗比型式认证油耗高23.1%~46.4%,平均差异为29.2%.通过微观运行模态方法将实际道路油耗修正到法规测试循环(NEDC工况)的交通特征下,道路油耗仍然比型式认证油耗高18.7%±7.1%.研究表明,平均速度与实际道路油耗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实际道路油耗在30 km·h-1以下时会随速度降低而显著上升.此外,研究还发现如果车辆载重增加260 kg,实际道路油耗将上升6.2%±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