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0篇
安全科学   25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131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21.
2020年10月16日,生态环境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通知》(环办科财〔2020〕27号)(《通知》),以进一步加强清洁生产审核在重点行业节能减排和升级改造中的支撑作用,促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在分析《通知》出台的背景和意义的基础上,对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顶层设计、模式创新、奖惩措施等方面进行梳理和解读,助力各地方深入理解《通知》精神,推动各项任务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122.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通过人为添加不同量的玉米干秸秆和磷,研究不同含磷量土壤对镉吸附解吸影响,以探讨磷—镉在土壤中的交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不同含磷量的土壤对不同质量浓度锌镉吸附解吸时,在低质量浓度镉(Cd3)条件下,土壤对镉的吸附量随磷质量分数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解吸量随着土壤中磷质量分数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而在高质量浓度镉(Cd30)条件下,土壤对镉的吸附量随磷质量分数的增加逐渐升高,在相同磷水平下,随外加锌质量浓度的增加,镉的吸附量明显降低,而解吸量则逐渐升高。不同秸秆量土壤对不同质量浓度镉吸附解吸时,在Cd3条件下,土壤对镉的吸附量随秸秆加入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而在同一质量分数磷情况下,吸附量逐渐下降;土壤对镉的解吸量在磷质量分数为120 mg·kg^-1(P2)时最低,而后随着磷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在同一质量分数磷水平情况下,随着秸秆添加量的增加,土壤对镉的解吸量逐渐增加。而在Cd30条件下,土壤对镉的吸附量逐渐增加,在同一磷水平情况下,土壤对镉的吸附情况是低量秸秆(C1)〉高量秸秆(C2),但在磷质量分数为240 mg·kg^-1(P3)水平下,不添加秸秆(C0)情况时镉的吸附量最大,而后降低。土壤对镉的解吸量随着磷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同一磷水平情况下,随着秸秆添加量的增加,土壤对镉的解吸量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23.
污泥农用导致的相关环境风险和粮食安全问题不容忽视。连续3 a向酸性黄壤(S1)和石灰性土(S2)中施加低污染(W1)和高污染(W2)污泥,通过盆栽试验和淋溶试验研究了污泥长期农用条件下Zn、Cd、As、Cr对土壤、作物和水体的环境风险。结果表明:1)施用污泥后Zn和Cd在石灰性土中的累积速率均高于酸性黄壤;2)施加高污染污泥后,重金属在玉米、小麦、菠菜等农作物可食部分的累积量均高于施加低污染污泥的处理;3)在污泥连续施用条件下,玉米对重金属累积量不显著,小麦和菠菜的累积量则较高(如小麦籽粒Cd、Zn、As质量比分别为0.09~0.16 mg/kg、64.99~103.45 mg/kg和0.22~0.4 mg/kg,菠菜对应值分别为0.10~0.44 mg/kg、5.19~36.73 mg/kg和0.02~0.11 mg/kg),大部分超过国家食品安全标准(GB/T5009.36—2003)相关限定值;4)随淋溶次数增加,各处理组淋溶水中重金属的迁移速率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但黄壤+高污染污泥处理组中Zn、Cd、As和Cr的释放率(分别为0.83%、1.67%、0.56%和0.32%)高于对应的石灰性土+高污染污泥处理组(分别为0.69%、1.16%、0.41%和0.28%),表明重金属在黄壤中相对石灰性土壤中更易向水体迁移,存在较大的环境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24.
采用野外田间原位修复的方式,研究了苜蓿、籽粒苋和黑麦草3种间作作物对玉米吸收多环芳烃和重金属的影响。结果显示,3种间作作物没有显著提高玉米对PAHs的吸收量,表明植物对PAHs的吸收并不是间作模式减少土壤PAHs污染的主要原因,土壤植物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才是其显著提高土壤PAHs污染修复效率的主要作用机制。3种间作作物对玉米吸收重金属的量有显著影响,其中苜蓿、黑麦草与玉米间作能显著提高玉米对Cd、As的吸收和累积量;而籽粒苋与玉米间作时,玉米茎叶Cd、As的吸收和累积量显著低于玉米单作。不同间作作物对玉米吸收重金属的效果不同,在应用于实际生产时,要充分考虑并结合当地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5.
为了研究液化气体泄漏冷冻堵漏的堵漏机制,运用流体力学、传热学等知识对液化石油气(LPG)储罐(槽罐)泄漏时泄漏口处产生局部低温的现象进行了研究,探讨了LPG液相泄漏和气相泄漏2种不同泄漏形式的低温效应。结果表明:液相泄漏时,泄漏口处温度下降程度与泄漏口面积成正比,且随着罐体内部压力的减小而减弱,推导出喷水冷冻堵漏的成冰时间公式;气相泄漏时,对罐内压力与温度的平衡关系进行模拟并建立了数学模型;发现由于LPG气、液相之间对流换热和汽化吸热效应的差异,导致液相与气相之间的温度差,此温度差是罐体外壁产生结霜分层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6.
电渗析技术是膜分离技术之一,具有低能耗,高效率,连续运行、环境友好等显著优点,在多个行业中有着广泛的使用。简述了几种常见的电渗析技术,包括填充床电渗析,倒极电渗析和双膜电渗析等,着重介绍了电渗析技术在水处理、食品和化工方面的应用,并简单探讨了电渗析技术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7.
128.
以燃煤石灰立窑为例主要从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污染物产生量及产生浓度的计算、污染防治措施、卫生防护距离设置等方面论述石灰生产项目环评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供此类环评项目参考。  相似文献   
129.
BP神经网络组合预测在城市生活垃圾产量预测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组合预测理论,在建立由二次指数平滑预测模型、灰色预测模型、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组成的组合预测模型库的基础上,利用以上三种单一预测模型的组合构成BP神经网络组合预测模型。分别应用单一预测模型和组合预测模型对湖南省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进行预测,通过分析和比较预测结果,验证了该组合预测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0.
工艺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事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OSHA对事故调查基本要素的规定、事故调查程序和事故调查方法,另外,通过事故归因理论及事故原因的分析,旨在采用科学调查分析方法深入剖析事故原因,制定和落实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吸取事故教训。实现生产企业的本质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