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40篇
综合类   6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煤层气开发是一个时短、线长、面广的工程活动,具有单井产气量低、井网密度大、降压排水等独特特征,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影响。文中分析了煤层气开发过程中钻井废液、排采水等污染物的性质,结果表明,钻井废液中COD浓度较高,为1 985.5 mg/L,As、Cr、Cu、Zn、Mn、Fe、Pb等重金属含量均在污水综合排放二级标准之内;排采水中含有较高的COD、重金属、盐浓度,经自然沉降后,COD、重金属浓度有所降低,而盐浓度变化不大;考察了煤层气开发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发现钻井过程对土壤盐渍化没有影响,但土壤中As含量有所增加。在此基础上,提出钻井废液、排采水及污染土壤的具体防治对策,为煤层气开发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2.
高性能水基钻井液废物不落地处理先导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性能水基钻井液是"水代油基"钻井液技术发展的新型水基钻井液,采用物理分离-资源化处理工艺处理高性能水基钻井液废物,回收钻屑夹带的钻井液,剩余固相通过资源化处理制成铺路基土和免烧砖等资源化产品,产品的浸出液主要指标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产品质量符合相应的国家建材产品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43.
含油污泥热解工艺技术方案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文章以辽河油田欢三联合站稠油污水处理系统压滤脱水污泥及沉降罐清罐污泥为处理对象,根据含油污泥热解处理的技术原理,通过对物料输送系统、热解反应系统、剩余固体排出系统和馏分冷凝分离系统等主要工艺单元的技术比选,提出了"柱塞泵管道密闭输送、多燃烧器回转炉热解、高温馏分管式换热器冷凝、不凝气罗茨风机引送和湿式排渣"的含油污泥热解处理工艺技术方案。同时,文章还对污泥热解处理运行的能耗与费用做了简要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44.
美国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进展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页岩气作为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正在改变着国际能源市场格局。美国的页岩气储量大,工业开发起步早、时间长,在开发技术方面领先优势显著。由于页岩气储藏的特殊性,在开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高盐度、组成复杂的压裂返排液和产出水,处理难度大、污染严重。返排液和产出水的处理通常需经过三级处理流程,依次去除水中悬浮物、压裂液残余成份、浮油和钙镁等二价离子,最后完成脱盐达标排放或回用。目前,我国页岩气产业刚刚起步,学习借鉴美国已成熟并且市场化的技术和设备,对实现我国页岩气开发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5.
高含硫废水中硫的受限氧化过程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含硫气田采出水硫化物浓度高及氧化产物种类多的特点,通过控制氧化反应使得单质硫为主要产物,实验考察了偏重亚硫酸钠投加量、初始p H和反应时间对硫化物氧化过程及氧化产物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偏重亚硫酸钠氧化法是处理含硫废水的一种有效手段,最佳反应条件为偏重亚硫酸钠的投加量为6 g/L,初始p H=6,反应时间35 min,此时硫化物的质量浓度从800 mg/L降至21.34 mg/L,硫化物去除率可达97.33%;主要产物为单质硫和硫代硫酸盐,在最佳反应条件下,这2种主产物的转化率为36.63%和57.57%,固体产物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其主要成分为S(质量分数为92.056%),偏重亚硫酸钠氧化硫化物过程符合表观二级反应动力学规律,R2=0.9819,反应速率常数为k=0.0063 L/(mg·min)。  相似文献   
46.
在实验室及中试条件下研究了臭氧-活性炭技术对石油微污染地下水的处理效果。通过石油类和高锰酸盐指数两个指标,考察了臭氧投加量、pH值、过滤速率等操作参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臭氧投加量和活性炭过滤速率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pH值对处理效果影响不显著。中试条件下适宜的臭氧投加量应为8mg/L左右,最佳过滤速率在10m/h附近。采用臭氧氧化与活性炭过滤组合工艺,当进水石油类浓度在1.5mg/L以下时,出水石油类低于0.3mg/L,高锰酸盐指数低于3.0mg/L。  相似文献   
47.
针对国内某油田的废弃水包油钻井液处理技术难题,采用物理-化学破乳协同技术,开发了废弃水包油钻井液除油技术,油回收率可达90%以上,回收柴油可用于配制水包油钻井液,并对废弃水包油钻井液除油后产生的中层废水及泥渣开展了回用和无害化处理技术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中层废水处理后,水质清,pH值、COD、石油类及SS均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且该中层水可再用于收油处理的补充水;泥渣固化处理后,固化物浸出液无色透明,pH值、COD、石油类及重金属等指标均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48.
文章以某炼化企业双膜工艺RO装置前各工艺段出水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综合水质特性分析,并采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紫外-可见(UV-Vis)光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比较污水中的有机物组成及特性。结果表明:炼化污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是污水化学需氧量(COD)的主要来源,DOM的分子量和芳香度随着处理工艺的进行逐渐降低。生物接触氧化、絮凝-气浮和砂滤工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DOM的含量,而超滤(UF)出水具有最低的溶解性有机碳(DOC)。3D-EEM光谱表明:炼化污水中DOM主要含有腐殖酸类腐殖质、微生物代谢产物和芳香类蛋白质3类荧光物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能够显著增加DOM中微生物代谢产物和芳香类蛋白质的含量。FTIR光谱分析表明:在各工艺段出水中,UF出水DOM中含有更多的脂肪类有机物、C=O官能团而非C=C和C~O结构。  相似文献   
49.
文章基于实验室内标准样品测试数据和实验室间能力验证分析数据,以Top-down技术评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水中钒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建立了利用实验室质控数据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方法。通过实验室内标准物质重复测定结果计算实验室内期间标准差和重复性标准差,通过能力验证结果计算检测过程偏倚,并计算不确定度。该评定方法系统、完整地评价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与分散程度。结果表明Topdown法相较于Bottom-up法避免了复杂的分量计算和模型建立过程,操作更为简便,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0.
通过对耐盐微生物的驯化培养,采用水解酸化-好氧接触氧化工艺,对一定矿化度条件下含油污水进行了处理。试验证明,在矿化度为2~5g/L时,利用耐盐驯化的微生物,采用水解酸化-好氧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污水,CODcr去除率可达80%以上。该系统运行稳定,运行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