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2篇
安全科学   23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82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21.
目的研究高原环境对军用越野汽车性能的影响,提出提高军用越野汽车高原环境适应性的技术措施。方法简要介绍高原地区的气候和地理环境条件特点,通过高原实地试验分析高原环境条件对军用越野汽车动力性能、经济性能、起动性能、热平衡和制动等性能的影响规律和影响机理。结果针对军用越野汽车的动力系统、底盘系统和驾驶室人-机环境等,提出了采用高压共轨燃油喷射、可调高增压、低气压低温起动、热平衡控制、四轮转向、悬架增强、辅助制动、轮胎中央充放气以及驾驶室高原人-机工程等提高军用越野汽车高原环境适应性的技术对策和建议。结论为提高军用越野汽车高原环境适应性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22.
刘刚  孙丽娜  徐慧  李久海  李中平  李立武 《环境科学》2016,37(11):4156-4161
在模拟的明火燃烧和闷烧条件下对4种玉米秸秆进行了焚烧试验,用GC/MS和GC/C/IRMS分别测定烟尘中正构脂肪酸的分子与碳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在明火烟尘中正构脂肪酸由C7~C_(34)组成,其平均总含量为13 895.0 mg·kg-1.其低碳数(≤C_(16))与高碳数(C_(16))正构脂肪酸的含量比(L/H)平均值为1.1.C_(18)/C_(16)、C_(24)/C_(16)、C_(24)/C_(18)、C_(24)/(C_(22)+C_(26))(CAR)的平均值分别为0.33、0.17、0.50、1.2.正构脂肪酸单体表现出以C_(16)、C_(24)为主、次峰碳数的双峰式分布模式.其碳优势指数(CPI)的平均值为4.5.在闷烧烟尘中正构脂肪酸由C_6~C_(34)组成,其平均总含量为50 183.7 mg·kg-1.L/H、C_(18)/C_(16)、C_(24)/C_(16)、C_(24)/C_(18)、CAR的平均值分别为1.3、0.33、0.20、0.60、1.6.也具有与明火烟尘相同的分布模式.其CPI的平均值为6.1.明火烟尘中C_(14)~C_(26)单体的δ~(13)C平均值在-21.0‰~-24.8‰之间变化,总平均值为-23.5‰.该值与玉米秸秆中对应值之差(Δ~(13)C)达-0.7‰.闷烧烟尘中C_(14)~C_(26)单体δ~(13)C平均值的变化范围为-21.8‰~-25.4‰,总平均值为-23.3‰.其Δ~(13)C值达-0.5‰.与玉米秸秆相比,两种烟尘中正构脂肪酸的分子组成和碳同位素组成均发生了明显的改变.L/H、C_(24)/C_(16)、C_(24)/C_(18)、CAR、δ~(13)C等指标可用于识别大气气溶胶中玉米秸秆燃烧来源的正构脂肪酸.  相似文献   
123.
谈高等学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州师范大学的<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程在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材建设及实践教学等各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2004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本文根据国家精品课程指标评价体系,结合徐州师范大学<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实际,提出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观点和看法,阐述了精品课程建设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七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4.
沈彦  张克斌  杜林峰  刘刚 《生态环境》2007,16(4):1229-1234
为了解干旱半干旱区草原植物生态位格局,运用Levins生态宽度指数及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宁夏盐池人工封育草原3种不同措施下的植物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进行计量。结果表明: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es Thunb)和新疆猪毛菜(Salsola sinkiangensis A.J.Li)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决定了它在该区的优势地位,其生态位宽度远远高于其他物种,并且出现下降的趋势;生态位重叠结果均表明,生态位宽度大的物种不一定和其他物种有大的重叠值,较高的生态位宽度和较高的生态位重叠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线性关系;较高的Pianka生态位重叠值都出现在生态位宽度较小的物种之间。这一现象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植被恢复过程中环境资源存在着高度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125.
在干扰环境中测量局部放电的新原理——调谐平衡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刚  屠德民 《环境技术》1996,14(6):27-31
传统的避部放电平衡测量法以电阻电容为输入电路,存在许多缺点,难以在高压和超高压领域推广使用,本文以电感电容为输入电路;全面分析了调谐平衡法局部放电测试管理;模拟实验的结果表明,在选定的测量中心频率下,在调谐电容的调节范围内,存在着无数组平衡点,试样与参考电容器的电容量可相差100倍。干扰的抑制比可高达2000-4000。  相似文献   
126.
中国区域经济与资源丰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省域面板数据为基础.选取水、耕地、森林、能源、矿产等五种资源.验证了1978—2004年中国不同种类资源丰度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问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①资源诅咒原理在中国内部区域之间仍然成立,除水资源外.耕地、能源、矿产和森林等四种资源的丰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都呈现负相关关系.其程度由裔到低依次是:耕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森林资源;②遭遇“资源诅咒”的省处于“资源丰度一经济发展”坐标系第Ⅳ象限。并绝大多数都位于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③各省人均GDP与综合资源丰度的对数成反比.我国资源丰裕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成相反的变化趋势;④自然资源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往往是通过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主要包括“荷兰病”效应、制度效应、“挤出”效应以及区位和交通因素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7.
针对中国野生沙棘果小、多刺、难采摘,生产中不能大规模推广种植等方面的缺点,近年来开始从俄罗斯引进优良沙棘品种(大果沙棘).通过开展8个大果沙棘品种在哈尔滨地区的栽培实验,观测不同品种大果沙棘在当地生长适应性、形态特征以及结实情况,通过建立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对大果沙棘开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哈尔滨地区,无刺丰表现最佳,可以作为推广栽培的优选品种;丘伊斯克等5个品种表现尚可,有一定推广价值;辽阜1号和契切克的表现最差,不建议作为推广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128.
金沙江下游是我国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南地区生态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西电东送”骨干工程的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四大水电站均分布在这一江段。通过对该区域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该区域农业资源丰富多样,矿产资源分布广泛且优势矿种地位突出,旅游资源待开发潜力巨大,但是资源开发却面临着勘探开发程度不够、浪费污染严重、资金交通制约和生态环境脆弱等几大问题;(2)区域产业经济发展迅速但总体水平低,部门结构中以种植业为主的农牧业占主导,林牧业和特色产业有待进一步开发,产业发展面临着部类和区域不均衡、结构矛盾突出以及效益低下等问题的困扰。在此基础上,提出该区域必须以梯级电站和水能开发为契机,切实抓好移民工作,立足资源优势,主打“特色”和“品牌”战略,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并重,寻找区域资源开发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9.
德阳市面临着资源型和水质型双重缺水。"5.12"汶川大地震不仅严重影响了德阳市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同时也使德阳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震后德阳市经济社会恢复重建将进一步加大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压力。因此,开展再生水的利用是震后德阳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在介绍德阳市的水资源和水环境质量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德阳市开展再生水利用的可行性,并对再生水的利用前景进行了预测,提出了安全、稳步推进德阳市再生水回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0.
中国食物浪费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探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作为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食物浪费尚未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目前国内外针对食物浪费的理论研究较为薄弱,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食物浪费贯穿在食物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具有表现形式多样、形成因素复杂、生产目的唯一和判断标准差异明显等特征。食物浪费的定量测度、食物浪费的综合评估、食物浪费的驱动机制、食物浪费监测与调控是食物浪费研究的主要内容。实证研究、系统分析、经济学模型分析、生命周期分析和生态足迹法是食物浪费研究的主要方法。结合研究基础和社会需求,目前应着重加强对餐饮食物浪费、居民家庭食物浪费、学校食物浪费、餐厨垃圾处理以及食物浪费的政策评估等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