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19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解毒铬渣浸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柱子法和间歇法分别对干法和湿法两种解毒铬渣浸出特性进行研究.建立了铬渣在浸出过程中总铬和六价铬的释放模式,该模式可用于预测堆存的铬渣在自然环境淋浸过程中总铬和六价铬的排污量.  相似文献   
12.
汉江中游水污染规律与控制方案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汉江中游是汉江流域的重要区段和历史文化名城襄樊市所在地,其水环境保护意义重大。干流襄樊市区上游水质良好,为Ⅱ-Ⅲ类;干流宜城段及除清溪河外的所有支流均污染严惩。“九五”期间工业COD重于生活COD,占61.8%(1998)。预测“十五”期间生活COD重于工业COD,占58.92%;污染负荷集中于襄樊市区、枣阳、襄阳三个流域段,共占COD总负荷的75.32%(1998);制浆造纸业COD在工业源中占49.96%(1998)。治理6家重点工业源排污大户共需资金9300万元,削减COD17726t/a。在工业源全面达标排放的基础上,“十五”期间安排了治理生活污水含A、B、C三种项目类型的三个工程方案。第一方案突出了襄樊市区、枣阳、老河口三市的生活污水治理,“十五”期间投资4.8亿元,削减COD17000t/a,实现汉江中游全流域2005年的水质目标,第二方案总投资6.98亿元,削减COD25500t/a,保证汉江中游全流域稳定地达水质目标;第三方案总投资7.58亿元,削减COD29100t/a,为汉江中游水质进一步改善提供条件。建议保证第一方案,创造条件部分实施第二、第三方案。  相似文献   
13.
用累托石吸附处理含铁(Ⅲ)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累托石作吸附剂处理有色金属厂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含Fe(Ⅲ)废水。在废水pH为7.5~8.5、反应时间为30min、累托石投加量为12g/L的条件下,Fe(Ⅲ)质量浓度可由5mg/t.降到0.08mg/L,Fe(Ⅲ)的去除率最高为98.4%,外排废水符合GB8978--1996一级标准。对Fe(Ⅲ)进行等温吸附实验,其等温吸附曲线符合Langmuir模型,其吸附机理主要是吸附作用和沉淀作用。  相似文献   
14.
铬渣烧结矿炼制含铬生铁工业化生产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铬渣烧结矿作为熔剂,在30m^3小高炉上进行了冶炼含铬生铁的工业化生产试验,铬河中六价铬的还原率接近100%,总铬的金属化还原率大于94%,平均每吨产品铁吃渣量为2.298t,最高达2.785t。炼制含铬最大于10%铁含铬生铁,需同时配入铬铁矿增铬,保持1480K以上的炉温,控制较低的碱度,配入辅料降低炉渣溶点,可显著善炉渣的流动性,成功地实现渣,铁分离排放。监测了试验过程的二次污染,需控制高  相似文献   
15.
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高浓度氨氮的脱除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对渗滤液的生物脱氮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对生物脱氮新技术在渗滤液中的脱氮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盐析-蒸馏工艺,从异丙醇废液中回收异丙醇。以盐析为主要研究对象,考察盐的选取、最佳混合比例和温度等因素对盐析及回收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待回收废液与盐AB饱和溶液于1:2.5体积比混合,可达到最佳的脱水效果;经盐析后,只需经普通蒸馏,异丙醇回收纯度即可达到98%以上。  相似文献   
17.
钒渣中钒的浸出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制钒浸出工序进行研究,了解钒渣中钒残留比率及钒含量的变化范围,并对随州、竹山、郧西等地钒厂在不同生产工艺、不同堆放深度、不同排渣年份条件下的钒渣中钒的浸出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渣样中钒含量分布于3.5mg/L~30mg/L,钒在渣中残留比约为4.5%~5.6%,钠化焙烧渣钒含量高于钙化焙烧渣。与砷毒性的类比结果说明,不能排除钒渣属于危险废物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钙离子络合-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氰化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实验证实,CN-与Ca2+形成的无色络合物在波长为202nm的紫外光区有最大吸收,摩尔吸光系数ε202为446×104。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046mg/L,检测上限0.24mg/L。对标准水质质控样品的测定,回收率为9510~103.92%。实验结果表明,本法具有简单、灵敏、快速、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汉江中游是汉江流域的重要区段和历史文化名城襄樊市所在地 ,其水环境保护意义重大。干流襄樊市区上游水质良好 ,为Ⅱ~Ⅲ类 ;干流宜城段及除清溪河外的所有支流均污染严重。“九五”期间工业COD重于生活COD ,占 6 1.8% (1998)。预测“十五”期间生活COD重于工业COD ,占58.92 % ;污染负荷集中于襄樊市区、枣阳、襄阳三个流域段 ,共占COD总负荷的 75.32 % (1998) ;制浆造纸业COD在工业源中占 4 9.96 % (1998)。治理 6家重点工业源排污大户共需资金 930 0万元 ,削减COD 1772 6t/a。在工业源全面达标排放的基础上 ,“十五”期间安排了治理生活污水含A、B、C三种项目类型的三个工程方案。第一方案突出了襄樊市区、枣阳、老河口三市的生活污水治理 ,“十五”期间投资 4 80 0 0万元 ,削减COD 170 0 0t/a ,实现汉江中游全流域 2 0 0 5年的水质目标 ;第二方案总投资 6 980 0万元 ,削减COD 2 550 0t/a ,保证汉江中游全流域稳定地达水质目标 ;第三方案总投资7580 0万元 ,削减COD 2 910 0t/a ,为汉江中游水质进一步改善提供条件。建议保证第一方案 ,创造条件部分实施第二、第三方案  相似文献   
20.
中国高等环境教育办学情况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深入调查研究,分析调研资料的基础上,对中国高等环境教育的办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中国高等环境教育的专业设置以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类为主体,符合我国国情;专业点的地域分布基本适应了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拥有一支实力强的师资队伍和一定的实验装备条件,取得了人才培养和科研的丰硕成果;中国高等环境教育的办学过程和发展对中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丰富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学科内涵.同时指出了有关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