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6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营养元素是微生物生命活动赖以持续的物质之一。垃圾在降解过程中碳、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含量变化是堆体内微生物活动以及稳定化程度的重要表征。选择临近封场的北京市北神树垃圾卫生填埋场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打井采样和室内分析的方法得到了不同深度(对应不同填埋年龄)垃圾中总氮、总磷和总有机碳的含量。结果表明:新鲜垃圾(填埋1~2年)与陈腐垃圾(填埋3~12年)中3种元素含量相差较大,总氮、总磷和总有机碳含量分别从4.91%、2.54%和37.67%变化为9.67%、2.92%和10.95%。陈腐垃圾中营养元素含量沿深度变化不大,3种元素变化范围分别为8%~11%、2%~4%和5%~16%。说明填埋3年后的垃圾能基本实现稳定。此外,陈腐垃圾中总有机碳与总磷含量变化呈现显著的相关性,而总有机碳与总氮含量、总氮与总磷含量并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几年来,松原市几家大中型企业的十几台中小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先后出现水冷壁磨损泄漏,爆管。笔者对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研究出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经实践证明该方法简单、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13.
废电池的潜在环境污染已日益受到广泛的社会关注。但是,目前废旧电池却还一直存在日常生活中,这将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潜在威胁。针对废电池中主要污染物的环境污染途径及主要污染危害进行了实验及分析。通过具体的实验,研究废旧电池中有毒有害物质在自然环境中泄露、传递过程,由此,为相关部门和相关行业提供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以及固体废弃垃圾资源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传统钢丝绳断丝损伤识别方法精度低,BP神经网络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提出改进粒子群算法(IPSO)的BP神经网络识别模型。通过采集钢丝绳断丝损伤信号,提取缺陷信号特征,用峰值、峰峰值、波宽、波形下面积和波动能量5个特征值组成特征向量作为神经网络的输人,断丝数量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出;利用改进粒子群算法对BP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和阈值进行优化;建立基于IPSO-BP算法的神经网络模型,用于钢丝绳断丝的定量识别。结果表明:IPSO-BPS神经网络模型的钢丝绳断丝损伤识别精度、泛化能力均高于传统BP神经网络模型,且改进的粒子群算法迭代寻优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15.
铁碳微电解工艺分析与设计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铁碳微电解池的原理,通过实验数据与工程实例总结铁碳微电解池的影响因素并进行分析总结,得知铁碳微电解池设计时,应从污染物分子的稳定性考虑调节其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6.
温度变化对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一套处理效率高、运行稳定的UASB.生物膜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进行了温度变化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厌氧氨氧化反应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温度从31℃下降到17℃后,反应器内的厌氧氨氧化活性受到显著抑制,氨氮、亚硝酸盐氮和总氮的平均去除率迅速从97.0%、94.1%、86.0%下降为46.2%、41.8%、35.5%。当历时2个月反应器温度逐渐从17℃升高到31℃时,反应器内高效厌氧氨氧化活性逐渐得到恢复。反应器在17℃停止运行2个月后,直接升温至31℃再次运行,仅仅需要17d时间,反应器内厌氧氨氧化高活性就得到恢复,氨氮、亚硝酸盐氮和总氮的最高去除率达到99.4%、90.6%和85.0%。厌氧氨氧化反应的最佳温度应为31℃。  相似文献   
17.
好氧生物流化床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好氧生物流化床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发展概况进行了简介,重点阐述了部分新型好氧生物流化床反应器的结构特点,并对好氧生物流化床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做了研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新疆自然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严峻形势,阐述了在新疆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的重要意义。改善新疆的生态环境,走良性循环的持续发展道路,应从过去的失误中总结经验教训,尊重科学,师法自然,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确定退耕还林(草)规模。以政策保证退耕还林(草)工程的顺利实施,从根本上改善干早区的生态环境。通过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调整种养产业结构,使新疆逐步走出“粮化、沙化、贫困化”的怪圈,“退”出一条脱贫致富的发展之路和一片秀美山川。  相似文献   
19.
基于SD模型的博尔塔拉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方法入手,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进行水资源承载力定量化计算,在对博尔塔拉河流域地理环境现状和该方法建模思路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适合该地区特色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简称SD模型)。应用Yenism软件,把各参数代入方程,对博尔塔拉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和需求进行动态计算。通过对模型计算结果的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为博尔塔拉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手段,也为其他区域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运用决策树分类法对1990年,2000年,2006年3期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寻求生态输水对塔里木河下游沙漠化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年生态输水后沙漠化速度减缓,但沙漠化进程仍在继续.沙漠化变化方向主要为非沙漠化→轻度沙漠化→中度沙漠化→重度沙漠化→极重度沙漠化,生态输水后正向变化减小,逆向变化量增加.沙漠化变化区域主要集中在绿洲边缘和河道两侧,生态输水后变化区域离绿洲边缘和河道更近.沙漠化与距河道距离密切相关,距河道越远沙漠化退化越严重;生态输水后,距离河道1 km内的沙漠化得到抑制并出现逆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