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12篇
基础理论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在研究了太湖河网区农村环境现状和环境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村民环境意识和利用村民自主环境治理的建议,并提出了管制加自治环境管理方法,并进行了效果分析,得出了其可以在相似地区推广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交互式环境教育的启示国家环保局长沙环保学校刘文英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援助,国家环保局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协助下组织实施的《通过互动式教材的开发,加强中小学环境教育的能力建设》课题目前正在进行之中。交互式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锑的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锑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分析和识别在测定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来源,较为全面地评定了测量不确定度,最后计算出测定结果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表明,标准溶液配制过程和标准曲线拟合引起的不确定度是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锑含量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4.
自组织理论与复合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复合生态系统出现了一系列环境问题阻碍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将自组织理论引人到可持续发展领域,建立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复合生态系统自组织理论:分析了复合生态系统的自组织特性,阐述了复合生态系统内部非线性结构和熵相互作用对系统自组织演化的影响,论述了复合生态系统自组织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即复合生态系统达到自组织运作状态或总体趋势时,系统就达到了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复合生态系统自组织运行规律就是要实现社会规律、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协同,即“三律协同”。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实现复合生态系统自组织的途径:系统开放、引入负熵;建立以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组成的耗散结构;建立复合生态系统目标实现的分段时间结构;加强系统协调机制,制定符合系统社会、经济和自然规律协同的各项措施。  相似文献   
15.
苯乙烯蒸馏残焦油中粗品苯乙烯的回收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苯乙烯能与某些特定溶剂及水形成三元共沸物的特点,开发出从苯乙烯蒸馏塔釜排放的残焦油中提取粗品苯乙烯的新工艺。苯乙烯回收率可达92%以上,粗品苯乙烯的含量在98%(质量分数)以上。  相似文献   
16.
17.
对农村面源污染控制中信息不对称性问题的表现形式和危害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面源污染控制座谈会的解决方式,并对其进行了深入探讨。经过实践的检验,证明面源污染控制座谈会是一个适合我国农村面源污染控制实际的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具有在相似的农村地区进行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超微粉碎米糠的用量、溶液温度、镉离子浓度、溶液pH值和吸附时间等影响因子对超微粉碎米糠吸附水中Cd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超微粉碎米糠对水中Cd具有很好的吸附效果,吸附率达90%以上。其最佳吸附条件为:超微粉碎米糠用量5s/L,温度30℃,pH=3,Cd质量浓度低于20mg/L,吸附时间30min。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超微粉碎米糠的用量、溶液温度、镉离子浓度、溶液pH值和吸附时间等影响因子对超微粉碎米糠吸附水中Cd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超微粉碎米糠对水中Cd具有很好的吸附效果,吸附率达90%以上。其最佳吸附条件为:超微粉碎米糠用量5g/L,温度30℃,pH=3,Cd质量浓度低于20mg/L,吸附时间30m in。  相似文献   
20.
采用野外采样室内分析方法,对重庆市3个电镀厂污染区自然定居的23种优势植物和相应土壤中Cu、Zn、Cr和Ni 4种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揭示了优势植物对复合污染重金属的富集和转移特征。结果表明,电镀污染区土壤中Cu、Zn、Cr和Ni平均含量分别为560.0、722.6、1 364.3和735.7 mg·kg-1,分别为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三级标准限值的1.40、1.45、3.90和3.68倍。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和转移特性因植物种类、植株部位、污染地及重金属种类的不同而不同,污染地植物吸收的重金属富集滞留在根部较多,扁穗牛鞭草(Hemarthria compressa)和野薄荷(Mentha haplocalyx)表现出超富集Cr的潜力,其地上部分Cr平均含量分别为1 559.2和1 914.6 mg.kg-1,生物转运系数分别为1.29和1.58,生物富集系数分别为1.58和1.79,其他植物地上部分Cr含量超过正常植物百倍以上的有14种,平均富集量为376.4 mg·kg-1,变化范围为121.2~694.3 mg·kg-1,地上部分Ni含量超过正常植物百倍以上的有8种,平均富集量为344.1 mg·kg-1,变化范围为220.3~532.1 mg·kg-1。它们是修复电镀重金属Cr和Ni复合污染土壤的理想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