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12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1.
采用四步连续提取法提取不同季节南京仙林地区PM_(2.5)中不同化学形态的金属组分。结果显示:(1)PM_(2.5)日均值平均为84.93μg/m3,75%的样品超过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PM_(2.5)日均值二级标准值(75μg/m~3)。(2)PM_(2.5)中Fe、Zn和Pb浓度最高,As和Cd浓度最低。(3)Zn、Cd和Mn主要以弱酸提取态(F1)存在,Pb以可还原态(F2)为主,As主要以F1和F2存在,Ni和Cr以F1和可氧化态(F3)为主,Cu主要为F1、F2、F3,Fe和Ti大部分以残渣态(F4)存在。(4)Zn具有非常高的环境风险,Cd、As、Cu和Mn均表现出高风险,Pb、Ni和Cr具有中等风险,Fe、Ti具有低风险。(5)对于儿童,Cr具有潜在致癌风险;对于成人,As和Cr具有潜在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12.
水体中氨氮的过量容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对自然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以磷酸为活化剂,按照不同的实验条件改性制备了油茶壳活性炭,利用所制备的油茶壳活性炭对水体中的氨氮进行了吸附,探讨了活化温度、活化剂浓度、吸附时间、氨氮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了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活化温度550℃,磷酸质量浓度50%时制备的油茶壳活性炭吸附水中氨氮的效果最佳。吸附过程在6 h左右时达到平衡,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对氨氮的实际最大吸附量可达到12.51 mg/g。0.1 g的磷酸改性油茶壳活性炭对初始质量浓度为4 mg/L的氨氮废水中氨氮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0.5%,吸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以高湿餐厨垃圾为对象,通过水热碳化结合高温活化制备水热炭(AC).采用多种表征手段对水热炭的理化性质进行刻画,并对一类全球关注的新污染物——全(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进行吸附实验及动力学分析,以期为“以废治污”提供新思路.结果显示,经过活化处理的水热炭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206.97m2/g)和疏水表面特性,有利于与PFAS的吸附结合.在环境相关浓度下(~40μg/L),PFAS在AC上的吸附分配系数(log Kd)在2.3 8~6.49L/kg范围内,高于其他生物炭的报道结果,说明AC对目标PFAS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吸附过程较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及Elovich动力学模型,证明PFAS在AC上的吸附从机理上近似单分子层化学吸附过程.此外,对于PFCA和PFSA,log Kd值与全氟烷基链长呈正相关,表明疏水作用在AC与PFAS的吸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前人工水草、弹性填料等多种载体广泛用于地表水体净化,通过载体表面富集的周丛生物去除污染物达到净化效果.尤其在周丛生物存在情况下,不同水层的氧化还原带分布情况与污染物的去除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研究周丛生物存在下不同水层氧化还原带的分布及其微生物特征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在模拟的水柱装置中,加入玄武湖采集的富营养化水,再悬挂弹性填料富集周丛生物,待周丛生物生长达到稳定期之后,监测不同水层氧化还原因子及其微生物.结果表明,周丛生物作用下,水柱中不同水层自上而下依次出现5条氧化还原带,周丛生物在每个带所利用的最终电子受体分别为O2、NO-3、Fe3+、CO2和SO2-4,依次称为氧还原带、NO-3还原带、铁还原带、产甲烷带和SO2-4还原带;各带的标志性物质DO、NO-2、Fe2+、HCO-3和硫化物的最高值分别为11.290、4.950、38.326、120.000和12.180 mg·L-1.通过Biolog技术监测微生物特征显示:不同水层对应的周丛生物其组成、代谢活性、碳源利用能力存在显著差异,由此造成了不同水层氧化还原带的分布.不同水层氧化还原带分布及其微生物特征的研究,为揭示周丛生物净化不同深度水体水质提供了科学解释,也为发展高效的基于周丛生物净化水质的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结合新疆绿洲城市及城镇的自然特点及发展实际,从加强城市环境功能区划工作的角,探讨了对绿洲城市及城镇的环境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江河源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的源头生态状况十分令人担忧,长江流域出现特大洪灾,黄河水量不断减少,1997年黄河出现了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断流,给流域人民生活、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因此,研究江河源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对江河源地区生态环境进行抢救性保护不仅必要,而且意义重大,同时也是可行的,本文就此作一简要分析。一、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江河源头区(长江、黄河、澜沧江),地处青藏高原腹地,位于北纬3ic40’-36”15’,东经89040’-10290’。含昆仑山一阿…  相似文献   
17.
对于污染土壤的现场矫治,研究人员已提出并试验了许多方法。成功的方法可以在文献中找到。许多不成功的尝试,无法在科学文献上报到。不过,通过对成功与不成功的尝试作进一步的分析。就可能发现能够融合各种方法优点的新途径。从本文所给出的例子以及其他评述和论文由中所提出的方法。就很容易发现一种目前还未进行测试,但值得关注的新方法。理论上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预见性和有效性。或许将来能成为。一种成本低廉,安全,环境友好,并且可以商业化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ClO2氧化/TiO2复合吸附剂协同体系处理印染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ClO2 氧化/TiO2 复合吸附剂协同体系对处理实际印染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COD为750 mg/L、色度为250倍、SS为100 mg/L的1 000 mL印染废水,当溶液pH为4.0、ClO2 用量20 mg/L、TiO2 复合吸附剂用量2.5 g、反应时间和吸附时间分别为2、8 min时,处理后的废水COD<100 mg/L、色度<40倍、SS<70 mg/L,达到了《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7-92)排放要求.并对两者的协同机理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适于环境容量初始配置的两步削减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由目标总量控制向容量总量控制的过渡时期,现有排污量往往超过区域的环境容量.因此,确定企业排污削减的比例,成为该时期环境容量初始配置的核心任务.以公平与效率为基本原则,构建了由法定削减与公平削减组成的两步削减模型,并联合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模型参数进行求解,在太仓经济开发区环境容量的初始分配中进行了运用.模型的建构思路与求解方法可为相关的环境管理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不同磁化时间、磁场强度和催化氧化各种影响因素下芬顿试剂对酸性黑10B染料模拟废水的去除率。结果表明:对于100mL酸性黑10B染料模拟废水,在pH=3,FeSO4.7H2O=500mg,H2O2=0.4mL条件下,反应20min,COD去除率达90.3%。外加磁场磁场强度为427.8mT的作用下,磁化反应20min,COD的去除率提高了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