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5篇
安全科学   39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98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6 毫秒
21.
为探讨曝气生物滤池去除氨氮的关键因素,选取沈阳仙女河污水处理厂(40万t/d)现场进行实地研究。通过测定不同条件下(pH、进水COD浓度、溶解氧、温度、水力负荷)的氨氮去除率,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影响BAF工艺脱氮的关键因素是温度、溶解氧和水力负荷。当温度在14~30℃之间时,氨氮的去除率一直维持较高,当温度低于14℃时,氨氮的去除率较低;随着溶解氧浓度的增大,氨氮的去除率也随之升高,当溶解氧增加到5.6 mg/L时,氨氮的去除率达到80%~90%,接近饱和状态;在水力负荷为3.08~4.15 m3/(m.2h)之间时,氨氮的去除率上升,超过该值,则氨氮去除率下降。  相似文献   
22.
于2012年4月沿大九湖湿地平均分布10个采样点,各采集0~10、10~20以及20~30 cm浅层土壤,采用GC-MS对大九湖湿地浅层土壤中USEPA 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进行分析,对其分布、组成、来源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对高山湿地PAHs污染标志物进行了浅析.结果表明,研究区0~10、10~20、20~30cm浅层土壤中∑16PAHs含量分别为48.55~984.73、14.36~806.47、12.84~1191.53 ng·g-1,均值分别为302.94、142.98、208.68 ng·g-1;7种致癌单体多环芳烃含量范围分别为21.20~844.29、2.96~592.06、0.66~964.70 ng·g-1,均值分别为197.25、93.16、147.16 ng·g-1,分别占总PAHs的65.12%、65.13%、69.08%;泥炭区PAHs含量明显高于非泥炭区,且已达到重度污染程度;PAHs组成以4、5、6环为主;结合IcdP/(IcdP+BghiP)及Pyr/BaP比值分析,推测大九湖湿地浅层土壤中PAHs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及木材的燃烧,近年来旅游车辆的进入对PAHs的贡献较大;对浅层土壤中各单体PAH与PAHs总含量进行回归分析表明、苯并(b)荧蒽、茚(1,2,3cd)并芘、苯并(a)蒽作为泥炭地PAHs标志性化合物,用来评价PAHs的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23.
为验证环境磁学方法监测和预测旅游景区道路灰尘环境的可行性,以新疆天山天池5A级旅游景区内道路灰尘为研究对象,共采集道路灰尘样品40个、道路旁表土样品35个,并对其进行环境磁学分析。结果表明,天山天池道路灰尘磁性主要由亚铁磁性的磁铁矿主导,含有少量不完全反铁磁性矿物,主要以多畴(MD)粗颗粒和稳定单畴(SSD)为主,伴有极少量的超顺磁性颗粒颗粒(SP);景区道路灰尘样品磁性增强与人为交通活动产生的磁性颗粒外源输入密切相关;从道路样品磁性参数的空间分布看,χLF、χARM、SIRM、SOFT的空间变化趋势类似,高值区位于民族文化村和纪念品商店,中值区出现在天山奇石馆,低值区分布在定海神针和秀水山庄。景区不同道路旅游交通的流量和强度是形成磁性特征空间分布格局的主因。研究发现,环境磁学方法基本具有大范围监测景区道路环境质量、圈定潜在污染范围和判别污染物来源的潜力,并能为景区道路交通污染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4.
植物内重金属分析不仅有助于阐述重金属迁移转化规律,揭示植物修复机理,也是监测评价大气、水及土壤环境重金属污染状况的重要依据。研究针对植物样品中重金属赋存形态及分布特征的分析方法进行综述,分别介绍了其原理、优缺点及应用。提出制定统一高效的分析检测方法,深化植物内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及分布特征与环境相关性的研究以及建立数据共享平台是植物样品重金属信息分析方法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5.
菌根真菌对芦苇铜吸收及抗铜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种菌根真菌作为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生物强化技术之一,已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以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菌根真菌共生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水培条件下,0.02、1、5 mg·L~(-1) Cu胁迫条件下接种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及根内球囊霉(Rhizophagus irregularis)对芦苇铜吸收及抗铜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芦苇茎叶及根系的生长发育均会受到铜胁迫的抑制,然而与茎叶相比,芦苇根系受到铜胁迫的影响更显著。在铜处理浓度为1 mg·L~(-1)和5 mg·L~(-1)时,与无菌剂组相比,摩西球囊霉接种组的芦苇根系中的SOD活性分别提高了26.25%、42.3%,而根内球囊霉接种组的SOD活性则呈现下降趋势。接种根内球囊霉使芦苇体内的铜浓度升高,在铜处理浓度为1 mg·L~(-1)时其茎叶及根系中的铜浓度比无菌剂组分别高出80.03%、33.6%,而在5 mg·L~(-1)时,则分别高出49.43%、8.53%,增幅较摩西球囊霉接种组显著。本研究证实了菌根真菌可以通过促进芦苇的生长及营养元素的吸收,降低Cu毒害,提高其对Cu的吸收效率,结果可为菌根真菌强化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环境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26.
FeCI3存在时六六六热解生成PCDD/Fs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明辉  包志成 《环境化学》1995,14(3):179-186
在开管体系中,于280℃时研究了六六六无效体在Fe,FeCI3存在时的热解,以及影响热解产物中PCDD/Fs生成量的因素。PCDD/Fs的生成主要取决于FeCI3,而Fe的存在并不增加体系中PCDD/Fs的生成量。在封管体系中,研究结果表明,PCDD/Fs的生成量随FeCI3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温度影响最大。实验还表明,氯苯、氯酚对PCDD/Fs的生成起决定作用。在250-28  相似文献   
27.
在复合生态系统中,水作为一种物质流,是联系社会、经济、自然三个子系统的纽带.本文以天津城市生态系统为例,参考灵敏度模型的理论与方法,分析水系统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方式,模拟系统行为,以探讨缓解天津用水矛盾,促进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8.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废旧塑料解聚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超临界流体及其特性,并综述了不同废旧塑料在超临界流体中解聚的应用现状,指出超临界解聚技术是一项处理废旧塑料的“绿色技术”,为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最后展望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及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9.
布洛芬(IBP)是一种使用量和环境排放量巨大的典型消炎止痛药品,其化学性质稳定且难生物降解,导致地表水中出现越来越多的IBP污染物累积。文章借助电化学沉积技术,将贵金属Pt负载到Ti O_2纳米管上,以此为工作电极,实现可见光下IBP的光电催化氧化降解。论文首先完成载Pt/Ti O_2纳米管的制备,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材料进行形貌表征及成分分析;系统研究了布洛芬初始浓度、溶液pH值、电极表面载Pt量及外加电压因素对光电催化降解IBP的影响。该反应体系为可见光下IBP的光电催化降解提供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30.
结合本企业生产运行管理需求,从现有污水处理厂生产管控中存在的问题;生产运营管理模式设计原则及TPM生产管理组织模式的设计,阐述了构建污水处理厂现代生产管理模式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