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0篇
安全科学   101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40篇
综合类   246篇
基础理论   82篇
污染及防治   43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41.
生化法处理废纸再生造纸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再生造纸废水的组成、性质进行了论证 ,并通过典型工程实例对再生造纸废水处理技术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指出以生化为主的处理能有效的治理再生造纸废水。  相似文献   
542.
改善单板干燥机热能利用率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43.
动态强化微电解法处理染料废水及其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染料废水经动态强化微电解装置处理 ,其色度下降 95 %~ 98% ,COD降低 80 %~ 85 %。研究结果表明 :其脱色机理主要是基于还原作用破坏了染料分子的不饱和共轭发色基团 ;COD的去除是还原后的染料分子结构发生了变化 ,导致可溶性降低 ,增强了悬浮胶体在以Fe2 + 为胶凝中心的絮凝体捕集和吸附的共沉作用  相似文献   
544.
柴油机排出颗粒提取物潜在致癌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SHE细胞恶性转化实验和程序外DNA合成实验(UDS)对五种不同型号柴油机颗粒物的提取物的致突变性及潜在致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选五种型号柴油机颗粒提取物均存在DNA损伤作用及细胞转化作用,并存在轻型车高于中、重型车的趋势。  相似文献   
545.
叶远行  陈安强  李林  闵金恒  王炽  闫辉  张丹 《环境科学》2024,45(6):3225-3233
减少外源氮投入能有效降低农田土壤氮累积和地下水氮污染,休耕是减少外源氮投入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探讨农田休耕对土壤剖面和浅层地下水中氮累积的影响,以抚仙湖周边农田土壤剖面和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休耕前(2017年12月)和休耕后(2020年8月和2021年4月)农田0~100 cm土壤剖面氮累积和浅层地下水中氮浓度的变化及其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休耕显著降低了土壤剖面氮含量和储量,休耕后0~30、30~60和60~100 cm土壤剖面TN、ON、DTN、NO3 --N和NH4 +-N含量分别降低18.4 %~36.5 %、16.1 %~26.8 %、54.0 %~130.2 %、59.5 %~90.8 %和60.1 %~110.6 %.休耕前0~100 cm土壤TN、ON、DTN、 NO3 --N和NH4 +-N储量分别为(17.20 ±0.97)t·hm-2、(15.50 ±1.23)t·hm-2、(0.68 ±0.06)t·hm-2、(266.8 ±31.17)kg·hm-2和(18.7 ±3.04)kg·hm-2,休耕后各形态氮储量分别下降了25.5 %、23.3 %、44.7 %、80.1 %和59.9 %.休耕也改变了浅层地下水中氮浓度和形态构成,休耕后地下水中TN、ON、NO3 --N和NH4 +-N浓度分别下降了88.4 %、82.7 %、92.1 %、65.8 %,ON/TN和NH4 +-N/TN从休耕前的26 %和6 %升高至休耕后的39 %和17 %,而NO3 --N/TN从休耕前的61 %降至休耕后的41 %.地下水氮浓度和形态变化与休耕前后土壤中DTN、NH4 +-N、NO3 --N和地下水中pH、ORP、DO等因素密切相关.可见,休耕有效降低了农田土壤剖面氮累积,缓解了浅层地下水氮污染,有利于防止高原湖泊的水质恶化.  相似文献   
546.
调研了近年来报道的生物电化学厌氧消化经典案例,梳理了该系统的构型及工作原理;讨论了其解抑增效潜能及机理;分析了外加电压、电极材料及布置间距等对系统强化效果的影响.目前,生物电化学厌氧消化系统通常可将厌氧消化甲烷产率产量提高0.15~8.6倍,提升沼气中的甲烷含量至原来的1.2~1.6倍.外加电极及电压造成的功能微生物富集和电子高效传递是系统性能强化的主要原因.有鉴于此,电压和电极材料是系统效能的主要影响因素.该系统的规模化运行受到经济性制约,后期探索间歇供电、新能源供电、峰谷电等用电策略或形式;研发利于微生物富集但不易结垢的电极材料,创新电极组件摆放或嵌入型式等可能对该系统的工程化应用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47.
为了解热辐射与灰分耦合对矿区表层土壤理化性质及其重金属Cr、As、Cu、Zn赋存和浸出毒性的影响,采用锥量仪在不同热辐射温度(400℃、600℃、750℃)及生物质负载量(1 kg/m2、3 kg/m2、5 kg/m2)下开展室内燃烧试验,对样品理化性质、Cr、As、Cu、Zn质量比和形态进行分析,并通过TCLP法对重金属潜在的浸出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热辐射与灰分耦合作用显著改变表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其次,耦合作用使得表层土壤Cr、As、Cu和Zn的总质量比增加,说明生物质燃烧产生的热辐射与灰分是影响矿区林地表层土壤重金属浓度的重要因素。此外,耦合作用使得Cr有效态的比例由50%下降到40%,As有效态的比例由14%增加到22%,对Cu和Zn有效态的作用则不明显,说明其对表层土壤Cr、As的迁移性分别起到了抑制和促进作用。TCLP试验结果表明,仅土壤受热或生物质与土壤共同燃烧都会使土壤中Cr、As、Cu和Zn的浸出水平增大;Cr、As、Cu和Zn浸出质量比最高分别为0.88 mg/kg、0.81 mg/kg、65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