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40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61.
试验了家用微波炉消解、快速测定污水中COD的方法,讨论了消解功率、消解时间、Cl-干扰等因素对测定的影响,确定了最佳试验条件.当消解功率为850 W、消解时间为5 min时,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良好,RSD≤5.3%,加标回收率为100%~102%,与标准回流法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5%.  相似文献   
62.
含氟有机化合物优势降解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受含氟有机物长期污染的污泥中驯化筛选得到7株优势降解菌,可利用氟代有机化合物为唯一大风大浪原生长。取其中2株菌进行生物忍耐力及生物降解实验,结果表明:菌株对经过台化的有机物有较强的忍受能力,在浓度高达1000mg/L的条件下仍能生长,全氟辛酸可被筛选菌脱氟降解。  相似文献   
63.
关于微孔曝气器比较与选择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常用微孔曝气器从材料、结构形式、技术性能和布置方式等各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就推广使用高效节能的聚乙烯管式曝气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4.
污染控制技术的清洁性及其LCA评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运用LCA可对污染控制技术从“摇篮至坟墓”的生命周期角度考虑其清洁性 ,能确切地取得其生命周期内各阶段输入和输出的物料、能耗以及各种潜在环境影响的量化清单 ,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和完善化分析。通过清洁性评估可有助于污染控制技术的创新、选择和决策 ,从而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去解决污染问题 ,满足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相似文献   
65.
杨哲  吴敏 《中国物资再生》2007,25(12):20-23
概述了生物除磷在厌氧、缺氧和好氧条件下的反应机理,并基于对反硝化聚磷力的认识将现有除磷数学模型发展划分为两个阶段。基于除磷数学模拟所包含的涉磷组分、计量学参数、动力学参数以及生物衰减理论等对两阶段模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和比较,认为Delft模型是现有模型中比较完善的,并提出今后发展除磷数学模型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6.
主要研究了腐殖土对活性污泥脱水和沉降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腐殖土能够改善活性污泥沉降和脱水性能。腐殖土与活性污泥最佳接触时间为3 h。随着接触时间变化,污泥沉降和脱水性能变化与腐殖土析出的一价和二价阳离子M/D比值一致。腐殖土析出阳离子对改善活性污泥沉降和脱水性能起重要作用。二价阳离子Ca~(2+)、Mg~(2+)对于对改善污泥性能起正面促进作用,而污泥沉降性能和脱水性能受一价阳离子K~+、Na~+影响较小。SVI值随腐殖土和等效阳离子投加量增加而显著增加,ZSV也相应增加。而CST值随腐殖土和等效阳离子投加量增加而减少。此外,随着腐殖土投加量增加,污泥索太尔径和体平均径都明显降低,污泥粒径累积分布曲线上各百分比对应的粒径明显降低,污泥絮体结构发生变化,污泥的脱水性能和稳定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67.
投饵养鱼对潘家口水库围隔中浮游植物及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8月~10月在潘家口水库进行现场围隔试验,研究了投饵、投饵单养鳙鱼(Aristichthy novilis)、鲤鱼(Cyprinus carpio)及投饵混养鳙鲤鱼对浮游植物和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期间潘家口水库水体浮游植物密度维持在2.6×106个·L-1水平,氮、磷质量浓度比达112,磷是潜在的限制性...  相似文献   
68.
不同铁浓度对单细胞和群体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在限铁和富铁的条件下,比较研究了Microcystis aeruginosa PCC7806(单细胞株)和M.aeruginosa XW01(群体株)2株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光合作用效率、铁载体分泌及其细胞对铁元素的积累.2株藻的ITS 序列相似性为95%,铁吸收调节蛋白基因fur的序列相似性为98%,二者具有很高的遗传相似性.研究表明,在限铁条件下单细胞株微囊藻生长受到抑制,在第 6 d藻体黄化死亡,但群体株在限铁条件下能维持一定的生长; 限铁条件下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群体株高于单细胞株,二者分别为0.182±0.014和0.160±0.017.群体株比单细胞株有更高的光合作用能力; 2株藻均可产生铁载体菌株,其铁载体类型为氧肟酸盐型.在限铁条件下,群体株比单细胞株产生更多的铁载体.通过测定藻体铁的含量,发现缺铁条件下藻体积累的铁含量不足富铁条件下的1/3,但不同铁浓度培养的2株藻之间铁含量差异不大.研究结果显示,群体株比单细胞株有更强的适应低铁环境的能力,其机制并非是由于二者对铁吸收和积累的差异导致,可能是由于单细胞株的其他生理代谢过程对细胞内低铁状态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69.
森林是稳固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因其能提供巨大的生态服务功能而备受各国政府和学界的关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进程的步伐逐渐加快,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以广州市南沙区海岸景观防护林(也即河涌水网林、公路隔离林、海岸防风林)建设为例,主要研究了防护林的关键构建模式、林分群落结构等方面内容。结果显示,采用多层次的乔灌草配置,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以本土树种为主,搭配部分优良的引进树种,采取适合的营林措施,可构建出具有一定防护功能的人工林群落。广州南沙防护林建设是珠三角地区城市森林建设的一个缩影和代表,为我国南方城市森林建设理论的创建提供了一定的参考经验。破解城市化危机,创建宜居城市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应综合考虑城市的人口集中程度,经济发展规模,环境污染模式,针对具体的水分、气候和土壤等要素,运用多学科理论和技术,制定合适的森林构建模式,并需要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公众的协同努力。  相似文献   
70.
土壤有机质对诺氟沙星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敏  宁平  刘书言 《环境化学》2013,32(1):112-117
通过对滇池泥炭土和周围表层土壤两种土样及由其分离出的胡敏酸(HA)、胡敏素(HM)对诺氟沙星(NOR)的吸附特征展开研究.有机元素分析结果显示,滇池周边泥炭土含有非常丰富的碳资源.NOR在土壤及其组分中表现了显著的非线性吸附特征.相对于原始土壤和HM,HA组分对NOR表现了较强的吸附作用;而且,泥炭土与表层土相比,有机碳含量较高的泥炭土对NOR的吸附也相对较高;但是无机矿物对NOR的表观吸附有显著的贡献,因此应该避免用有机碳含量对吸附系数进行标准化.随着对HA的逐级萃取,NOR在HA上吸附的非均质性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