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6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1篇
综合类   22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采用间歇试验考察零价铁去除对氯硝基苯的效果,研究初始pH值、零价铁粒径、零价铁投加量和氧对反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性和弱酸性条件下零价铁能有效去除对氯硝基苯,反应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反应终产物为对氯苯胺;降低零价铁粒径和增加零价铁投加量可提高对氯硝基苯的去除率.当零价铁粒径为0.05mm、投加量为0.5 g/L、对氯硝基苯初始质量浓度为25 mg/L,反应6h后,对氯硝基苯去除率可达100%.氧对零价铁还原对氯硝基苯具有竞争性抑制作用,但零价铁能消耗水中溶解氧并维持对氯硝基苯还原反应进行,与厌氧反应过程相比,空气-水体系对氯硝基苯去除率下降19.18%.研究表明,采用零价铁还原法可有效去除地下水中的对氯硝基苯.  相似文献   
22.
针对医院在治疗病毒疾病病人如非典型肺炎病人过程中排出的传染性病毒污水.分析了污水处理中消除细菌及病毒病原的消毒方法如氯气、二氧化氯、臭氧和紫外线消毒等的特点.结合医院含病毒污水的水质组成和处理过程无病毒扩散和二次污染的要求.分别从高级氧化技术、新型生物技术及其结合提出医院病毒污水安全处理发展的疗向。  相似文献   
23.
从若干种菌源中分离出降解芳香烃类和长链烷烃类化合物的高效菌种 ,将此菌种与自行设计的新型结构内循环三相流化床相结合应用于处理油制气厂排出的难降解毒性有机废水 ,分别进行了废水处理动态试验及抗冲击负荷试验 ,讨论了气水比、pH与COD去除率的关系 ,分析了酚、氨氮及各类毒性有机物的生物降解情况 .结果表明 ,反应器容积负荷为 7 16kg(CODCr) (m3·d) ,CODCr平均去除率为 79 5 % ,芳烃类化合物的去除率为 79 8% ,酚类化合物的去除率达 94 8%以上 .反应器表现出优良的抗冲击能力与高效的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24.
硝基苯厌氧降解过程中Fe0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尝试在硝基苯生物厌氧降解过程中,添加零价铁实现电子催化与生物代谢的协同作用,结果发现零价铁能够促进硝基苯的厌氧转化并主要生成苯胺,初始浓度为240.00mg·l-1的硝基苯废水,当厌氧微生物浓度为5000.00mg·l-1左右时,在2L的试验液中,当零价铁投加量由0.50g增加到5.00g时,硝基苯的转化率和苯胺的产生量急剧增加;零价铁的投加量为5.00g时与不加零价铁相比,硝基苯的转化率提高了2.43倍,苯胺的生成量提高了2.12倍;通过设计Fe0,Fe2 ,Fe3 及Fe3O4的对比实验,证明零价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其腐蚀形成Fe2 的过程为硝基苯的厌氧生物转化提供了电子以及该过程中生成的Fe2 和Fe3 的生物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25.
采用聚合氯化铝(polyaluminium chloride,PAC)和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PAM)对煤化工废水进行混凝预处理,重点考察难降解组分的去除及可生化性的提高。在PAC和PAM投加量分别为2 g/L和1 mg/L、初始pH值为8的条件下,对抑制生物生长的色度组分和油类物质去除率分别可达97.3%和66.2%,对COD去除率也达到44.7%。紫外-可见光谱显示,难降解或对生物有抑制作用的苯酚、萘酚类芳香化合物及含共轭双键的多环、杂环化合物去除率分别达到56.1%和32.8%,ρ(BOD_5)/ρ(COD)由0.15提高至0.27。混凝出水经上流式厌氧滤池与气升环流好氧反应器处理后,ρ(COD)由2 600 mg/L降至103 mg/L,接近GB 8978—1996《污染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排放标准100mg/L的要求。因此,PAC混凝法可作为一种简便、高效的手段用于煤化工废水预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26.
生物流化床A/O2工艺处理焦化废水过程中有机组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30,自引:8,他引:30  
在自行设计的2000m3·d-1规模的生物流化床A/O2工艺中,以实际焦化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GC/MS法分析各单元工艺的有机物组分,解析了污染物的降解规律.结果发现,焦化废水中酚类物质占有机物总量的90%以上;厌氧阶段对废水COD的去除率为10%~15%,主要为大分子复杂有机物分解为有机酸、有机醇类,此过程使废水BOD/COD值由0.30提高到0.45;一级好氧阶段可去除大部分的酚、胺、喹啉、吡啶、呋喃、吲哚、萘等组分,COD的去除率达到65%~70%;二级好氧阶段的COD去除率为40%~50%.间甲苯酚、哌嗪、哌啶、长链烃类、苯类等在生物处理出水中可被检出,属于难降解成分,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度处理.采用TTC脱氢酶法测试了不同工艺段废水对酶活的影响,在相同的TOC浓度时,厌氧出水和一级好氧出水的酶活达26~29μg·h-1,滤池出水的酶活为几个工艺段水质的最低值7.02μg·h-1,显示其中可被微生物利用的有机物急剧减少.  相似文献   
27.
针对猪场粪尿厌氧消化液在后续生物处理过程中碳源,碱度的严重失衡问题,采用"缺氧(A1)+曝气(O1)+缺氧(A2)+曝气(O2)"的分步进水序批式反应器(SFSBR)处理,以实现碳源,碱度的体系内自平衡利用.通过改变A1,A2段的补碳量(采用定量的猪场粪尿原液,分别以1:1,1:3和3:1的体积比在反应器每个周期的A1,A2阶段启动时补碳,分别简称工况I,Ⅱ,Ⅲ),研究原液补碳模式对处理过程脱氮除磷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补碳模式均实现了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反应器内pH值均稳定在8.5左右,NH4+-N去除率均达到95%以上.原液补碳直接影响反硝化过程,工况I,Ⅱ条件下A2段反硝化速率分别为2.19和2.15mg/(g·h),均约为工况Ⅲ A2段的1.6倍.不同工况下原液补碳对A段释磷和O段吸磷有显著差异,工况I和Ⅲ条件下SFSBR除磷效果更佳,出水TP浓度分别为7.9和6.4mg/L,去除率分别达到84.4%和87.3%,相较于工况Ⅱ分别提高了9.5%和12.4%.综合考虑脱氮除磷,有机物降解以及碳源/碱度自平衡控制,工况I为最佳补碳模式,系统出水COD,NH4+-N和TP浓度分别为360,10.6和7.9mg/L,相应的去除率分别为74.9%,98.6%和84.4%.研究表明,采用A1/A2段原液添加比为1:1的补碳模式(即工况I)能在碳源/碱度自平衡的基础上实现猪场粪尿厌氧消化液的高效脱氮除磷.  相似文献   
28.
同步硝化反硝化(SND)过程污泥聚集状态对N2O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尹倩婷  李平  吴锦华  王向德 《环境科学》2011,32(7):2056-2061
为实现SND高效生物脱氮及N2O减量化释放的双重目标,采用气升环流生物反应器,在实现SND高效脱氮的基础上研究了污泥的聚集状态与N2O释放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关键酶酶促反应速率法评估了不同聚集状态污泥的硝化/反硝化活性,在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污泥聚集状态的优化选择.结果表明,SND体系内活性污泥的聚集状态不同会...  相似文献   
29.
吴锦华  韦朝海  李平 《环境科学》2008,29(1):109-113
以经过驯化的苯胺降解菌和硝化菌作为菌源,在悬浮污泥间歇反应器中及三相流化床反应器中分别考察了间歇及连续进水2种工艺条件下苯胺对硝化过程的毒性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苯胺对悬浮污泥间歇反应器中的硝化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仅当苯胺浓度低于3 mg/L时,硝化菌的活性才能逐渐恢复,且恢复的时间随着苯胺的初始浓度的增高而延长.实验结果还显示,适宜的水力停留时间(HRT)是保证三相流化床中苯胺成功降解及硝化脱氮的关键工艺条件.当进水苯胺浓度为200 mg/L,HRT为10 h时,反应液中苯胺浓度为6.58 mg/L,硝化率可达84.95%,由此表明膜硝化反应器抵抗苯胺毒性抑制的能力强于悬浮污泥硝化反应器,在工业上采用三相流化床膜硝化反应器对含毒性有机物的废水进行硝化脱氮处理是有实际应用价值的.  相似文献   
30.
Fenton法对老龄垃圾渗滤液难降解有机毒物的削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Fenton法进行削减老龄垃圾渗滤液难降解有机毒物的实验,研究了初始pH值、Fe2+投加量、H2O2投加量、反应时间等对难降解有机毒物削减效果的影响,采用呼吸耗氧速率法和发光细菌的相对发光度法评估了Fenton法对处理前、后老龄垃圾渗滤液可生化性的改善程度和生物毒性削减情况。结果表明:当初始pH值为3.0,Fe2+投加量为17.6 mmol/L,H2 O2投加量为88.2 mmol/L(n(H2 O2)/n(Fe2+)=5),反应时间为2 h时,Fenton法对难降解有机物去除率达到84.7%,以COD表征的有机物去除率达到60.3%。经Fenton法处理后水样呼吸耗氧速率较原水提高了3.35倍,可生化性显著提高;发光细菌相对发光度从原水的1.9%提高到57.2%,处理后渗滤液的生物毒性得到较大幅度削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