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26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46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2 毫秒
81.
<正> 对英格兰及伊拉克西部沙漠地区的隐蔽不整合面所打的7个钻孔的477个岩心样品进行了岩石学和储集层特性(孔隙度和渗透率测定)的研究。在英格兰,不整合面出现在下列边界上:1)白垩系/泥盆系;2)下里阿斯统/瑞替阶-里阿斯统/未知年代的岩层/石炭系灰岩;3)三迭系/下石炭统;4)三迭系/上煤层组(相当于上宾夕法尼亚系);5)三迭系/二迭系-三迭系/二迭系。在伊拉克西部沙漠地区的钻孔中遇到了五个不整合面,其层序的年代跨度从石炭纪到白垩纪。  相似文献   
82.
复合电化学法处理含盐有机废水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复合电化学法处理含盐,酚废水的可行性及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110-160℃,PH3-3.5,处理电压5V,电流密度6-9mA/cm^2,H2O2/苯酚(质量比)>0.06时,200mg/L的苯酚溶液经处理后,酚去除率大于98%,CODCr去除率大于70%,该法电能消耗低,是一种适合于含盐有机废水处理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3.
据统计,1988年我国造纸企业已达5360个,产量达1270×10~4t,其中近5000个为年产5000t以下的小草浆厂,产量占总产量的43 %左右.这些小草浆厂大多采用碱法制浆,这部分制浆蒸煮黑液,绝大多数直接排放江河,造成严重污染.开发多方面的综合利用途径,使草浆黑液变废为利,是一项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我们所开展的草浆造纸黑液ASF综合利用工艺,是一种将黑液作为制取活性炭、硫酸钠、糠醛的资源,同时也使其中绝大多数污染物得到去除的工艺.  相似文献   
84.
ClO2和Cl2混合消毒剂对氯仿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ClO2和Cl2混合水溶液对黄腐酸、间苯二酚、间苯三酚和3,5-甲苯二酚等9种THMs前驱物在ClO2/Cl2各种配比、前驱物含量、反应pH、反应时间和温度等不同条件下对氯仿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lO2占混合消毒剂中质量分数的增加,形成氯仿量减少,在混合消毒剂中ClO2的质量分数为25%、50%和75%时,CHCl3生成量分别减少55%~65%,70%~86%和80%~93%;直到ClO2占90%时,CHCl3降低率才达到95%~99%.欲较彻底地控制氯仿的生成,ClO2的质量分数必须大于90%.这为生产高纯ClO2发生器以及用高纯ClO2消毒的必要性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5.
湿式过氧化氢氧化处理高浓度染料废水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湿式过氧化氢氧化-铁屑过滤-混凝技术处理高浓度偶氮染料废水,用难生化降解的甲基橙进行模拟试验。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高达85%和99%。湿式过氧化氢氧化处理过程受温度、硫酸投量、Fe^2 投量、H2O2投量的影响,反应温度对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影响较大,COD去除率的增加与H2O2投量成正比,色度的去除率随COD的增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86.
针对石油化工企业化工辅料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了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化工辅料管理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7.
洛坝铅锌矿废弃不同时间渣地植被恢复演替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甘肃省徽县洛坝铅锌矿不同废弃时间的废渣地进行的化学分析表明,其主要污染物为重金属Pb和Zn,其w(Pb)和w(Zn)最大值分别为6 298和480 800 mg/kg. 重金属在废渣地中的质量分数随废弃时间的增长而减少;对废渣地恢复植被演替调查发现,Pb和Zn是影响植物自然演替的限制因子. 在现场考察的基础上对洛坝废渣地进行了植被恢复演替调查. 结果表明:从废弃时间序列上看,废渣地植物种类在增加、荒漠化在逆转,3,6和11 a的废渣地植物数分别为12,17和40种;从废渣地植被恢复演替序列上看,各时期植物都在更替,3 a废渣地以野艾蒿(Artemisia vulgaris)+升马塘(Digitaria sanguinalis)+车前草(Plantago asiatica)群落为主;6 a废渣地以野艾蒿+针叶蒿(Tripolium vulgare)+商陆(Phytolacca acinosa)+小蓬草(Erigeron annuu)群落为主;11 a废渣地又增加有固氮植物三叶草(Trifolium pratense)、苜蓿(Medicago lupulina)及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的成功定居,已形成草-灌-乔简单植被结构.   相似文献   
88.
采用静态吸附法测定了铀(U)在黏土中的分配系数,并考察了固液比、pH值、U(Ⅵ)质量浓度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分配系数的影响,分析了其吸附过程中的热力学和动力学,通过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探讨了相关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吸附在120 min时基本达到平衡,在pH=6时吸附效果最好,铀在黏土中的分配系数达到4.9×104mL/g,且黏土对铀的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Langmuir等温模型,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能很好地描述黏土对铀的吸附规律(R20.993)。铀的吸附分配系数随固液比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89.
矿-粮复合区采煤塌陷损毁耕地分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采煤塌陷理论和采煤对矿区环境造成的影响研究,对高潜水位煤粮复合区损毁耕地成因及破坏程度进行阐述和分析,结合已有的矿区损毁耕地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评价指标建立原则,选取地表倾斜、地表下沉及潜水位埋深为高潜水位地区采煤塌陷耕地损毁程度评价指标,并对损毁程度进行了分级:轻度、中度和重度损毁。以山东省西南部某矿区为例,借助Arc GIS分析工具,建立了综合评价结果适宜性函数,对煤粮复合区采煤塌陷耕地损毁程度进行了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可视化显示,结果表明:截止2005年,研究区采煤塌陷损毁耕地面积约为23 km2,其中轻、中、重度等级损毁面积分别为6.7、5.7和10.6 km2,随着煤矿开采的继续,耕地损毁面积仍在持续增加,而损毁程度也在逐渐加深。基于评价结果,提出了适合于高潜水位矿区耕地保护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0.
以某铀尾矿库为例,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对DRASTIC进行改进,得出AHP-DRASTICLL模型,并构建了综合指数体系,在此基础上,基于GIS平台对某铀尾矿库区地下水受U(Ⅵ)污染风险进行了评价和污染区的污染风险划分.由地下水风险区划图得出尾矿库周围与砂卵砾石层区风险较高,丘陵地带风险较低,其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实际的污染风险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