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25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25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为探究喷射火灾下石化管廊管道热力学响应特征,依据流体力学相似理论搭建缩比试验平台,开展石化管廊管道热力学响应试验研究.通过分析火灾中管道热力学响应特征及事故多米诺演化特征,探讨各因素对管道升温和失效的影响程度,并结合强度理论建立管道失效时间定量计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火灾功率是管道失效的主导因素,随着火灾功率的增大,管...  相似文献   
42.
对电厂电除尘器正压式仓泵系统的排气二次污染问题进行了探讨 ,提出一种将排气排入电除尘器进口水平烟道的解决方案 ,该方案的理论依据是可利用的电除尘器漏风率裕量和处理烟气裕量  相似文献   
43.
周宁  彭先佳 《环境工程学报》2014,8(5):1970-1976
使用沉淀负载法制备了载钴活性焦,并研究了溶液pH值、反应时间、As(V)初始浓度以及共存阴离子等对载钴活性焦吸附去除水环境中As(V)的影响。结果表明,(1)载钴后活性焦的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分别提高了20.87%和43.47%;(2)载钴活性焦对As(V)最佳吸附pH值为4.0,当As(V)的初始浓度为10 mg/L时,As(V)去除率可达97%;(3)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k2=0.66,R2=0.96),吸附等温线为Freundlich型(kF=8.227,1/n=0.396,R2=0.97);(4)稳定性实验验证了载钴活性焦的稳定性,钴不易脱附,最大脱附率仅为0.145%。  相似文献   
44.
惰化系统极限氧浓度变化规律及监测预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高龄油气管罐事故多发且事故后果严重的问题,通过研究惰性气体保护封存技术,提出惰化系统氧浓度等级分级、氧浓度安全裕量设定原则以及极限氧浓度(LOC)测试方法;通过理论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CO_2、N_2等2种惰化剂对液化石油气(LPG)爆炸极限与LOC的影响以及抑制机制,并基于此设定预警阈值。结果表明:随着CO_2、N_2量的增加,最大爆炸压力到达时间延时可达7倍,抑爆效果明显,2种惰化剂抑爆机制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三元碰撞反应;当CO2充入量达到22%或N2充入量达到32%时,LPG处于完全惰化状态;根据试验结果,可设定LPG惰化系统在线和间断氧浓度监测时预警阀值。  相似文献   
45.
为了预测多元可燃混合液的闪点,建立了一个预测模型,通过二元和三元可燃混合液闪点实测值的试验对比,证实此模型的误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此模型可以在预知可燃混合液组分比例和单组分闪点基础上快速预测混合液的闪点。  相似文献   
46.
根据化学工业园区管廊的特点,将适用于长输管道风险分析的肯特评分法加以改进,调整模型中的三级评分项目和各事故因素的权重,使其成为适于化学工业园区管廊的风险分析法,将改进后的肯特评分法应用于常州18km化学工业园区管廊的风险评价,得出6个风险较高管廊分段,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了降低管廊事故风险的措施。工程应用表明:改进后的肯特评分法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是化学工业园区管廊风险评估的有效工具,其评估结果可作为安全管理人员合理分配维护资源、制定管理措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7.
为研究膜面流速和混凝预处理对微滤过程膜污染的综合影响,用旋流式膜混凝反应器进行了不同流量、入口管径、混凝剂投加量下的除浊试验。结果表明,直接微滤时,高膜面流速加剧了初期膜的孔堵污染,但抑制了滤饼层的累积,适于长期运行;在质量浓度为0~18 mg/L范围内增大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可显著抑制膜过滤阻力的增长;以速度梯度(G)表征絮体状态,由于絮体尺寸和错流的综合作用,投加混凝剂后,G在20~70 s-1范围内,414.64 s-1时微滤膜污染较轻。  相似文献   
48.
设计了一套内径139 mm、总长10 m的气体、粉尘爆轰管道式反应装置,装置由试验管道系统、测试系统、辅助实验系统和控制系统4部分构成。测试系统包括高频响动态压力传感器、火焰传感器、超动态应变仪、数据采集卡、高速摄像系统等设备,以便测试可燃气体、粉尘的爆轰参数和管道的动力学响应特征参数。实验装置可用于可燃气云和粉尘的燃烧、爆炸特性以及爆轰波对结构加载作用的研究,研究成果可用于燃气输送管道的设计、校核,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49.
针对实际运行条件下,国内生物质固体燃料燃烧过程中NO、CO排放研究不足,排放现状不清晰等问题,在天津地区选择了6台具有代表性的生物质固体燃料锅炉,在测试中燃烧其常用燃料,采用烟气分析仪Testo350对锅炉展开了气态排放研究,重点研究了其中5台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锅炉在不同燃烧负荷下,NO和CO的排放情况,以及另1台捆烧式锅炉在正常工况下的排放情况。测试结果表明:6台生物质锅炉的NO排放浓度均在180 mg/m~3以上,CO排放浓度均高于500 mg/m~3。其中,3台炉型的固体成型燃料锅炉随着燃烧负荷的增大,NO排放浓度降低CO浓度升高,燃烧负荷控制在75%~80%可相对减少气态污染物NO、CO的排放,其余2台炉型NO、CO排放浓度随燃烧负荷的增大变化趋势与前3台相反,且燃烧负荷控制在95%左右为优;捆烧式锅炉NO排放浓度最低为182.9 mg/m~3,但CO排放浓度却高达2 243.6 mg/m~3。研究结果可为用生物质固体燃料锅炉的实际运行提供参考,从而优化生物质固态燃料的燃烧和排放。  相似文献   
50.
为了分析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演化机理,简化其定量风险分析过程,先假设容器失效导致的初始事件为危险化学品泄漏事件,再根据危险化学品物质特性分类和中间演化事件场景,构建了常见的各类危险化学品发生泄漏初始事件后的通用事件树,并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对事件树中各种中间演化事件概率进行取值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用事件树能很好地揭示基于物质特性和中间事件场景的泄漏事故演化规律,应用含中间演化事件概率的通用事件树能计算出各种事故后果发生的频率,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快速定量风险分析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