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15篇 |
免费 | 195篇 |
国内免费 | 41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63篇 |
废物处理 | 71篇 |
环保管理 | 181篇 |
综合类 | 1369篇 |
基础理论 | 205篇 |
污染及防治 | 271篇 |
评价与监测 | 113篇 |
社会与环境 | 81篇 |
灾害及防治 | 6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41篇 |
2022年 | 83篇 |
2021年 | 82篇 |
2020年 | 75篇 |
2019年 | 49篇 |
2018年 | 69篇 |
2017年 | 56篇 |
2016年 | 77篇 |
2015年 | 74篇 |
2014年 | 136篇 |
2013年 | 101篇 |
2012年 | 129篇 |
2011年 | 119篇 |
2010年 | 98篇 |
2009年 | 103篇 |
2008年 | 83篇 |
2007年 | 114篇 |
2006年 | 111篇 |
2005年 | 81篇 |
2004年 | 89篇 |
2003年 | 86篇 |
2002年 | 61篇 |
2001年 | 40篇 |
2000年 | 80篇 |
1999年 | 105篇 |
1998年 | 68篇 |
1997年 | 54篇 |
1996年 | 64篇 |
1995年 | 47篇 |
1994年 | 51篇 |
1993年 | 45篇 |
1992年 | 35篇 |
1991年 | 42篇 |
1990年 | 42篇 |
1989年 | 28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多级A/OVTBR组合工艺处理焦化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解酸化、多级A/O垂直折流生物膜反应器(vertical tubulant biological reactor,VTBR)、混凝和Fenton氧化组合技术对实际焦化废水进行处理。其中水解酸化预处理阶段提高了废水可生化性,混凝降低了生化处理的有机负荷,一级A/O VTBR以脱碳为主,二级A/O VTBR主要脱碳和脱氮,三级好氧VTBR强化对氨氮的去除,Fenton氧化则对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ρ(COD)为3 000~3 500 mg/L,ρ(BOD5)为1 212 mg/L,ρ(NH3-N)为109 mg/L条件下,保持好氧段ρ(DO)为3~7 mg/L,缺氧段ρ(DO)<1 mg/L,总停留时间HRT 56 h,该工艺对COD、BOD5、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98%、99%、95%,出水达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2.
83.
丙纶强力丝在加工过程中,聚丙烯在高温下发生分解,产生有害烟气,造成操作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采用提高抽风机位置,加大排风量,改进风机换气次数等措施,除烟率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84.
甲藻赤潮的海洋环境危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有毒赤潮的“肇事者”通常是甲藻,它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危害,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甲藻赤潮的毒害主要是人食用含有毒素的贝类或鱼类后引起中毒甚至死亡。本文就甲藻赤潮及其毒素所造成的环境公害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回顾,并对甲藻赤潮的预防与治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尤其是对甲藻赤潮预防与治理中所采用的新技术、新方法作了比较的论述和分析。并对我国甲藻赤潮的研究方向与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5.
水位波动可有效调节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干湿交替过程引起的沉积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途径的改变是其重要机制之一。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干湿交替将加速沉积物有机碳的分解,强化沉积物硝化与硝化作用的偶联,促进沉积物磷的酶促水解和厌氧解离,从而增加再度淹没之后水中溶解有机碳和生物可利用性磷的浓度,并减少溶解无机态氮的浓度。有机质的分解是上述过程的关键步骤。因此,必须系统描述湖泊水陆界面土壤和沉积物基本理化性状与水生生物特征,分析干旱过程中沉积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途径的变化,了解淹没过程中水柱营养状态与浮游生物群落对沉积物营养释放的响应,从而揭示水位波动调控富营养化过程的机制,即诱发营养脉冲或维系其持续补给,改变营养阈值,进而导致稳态转换。 相似文献
86.
为评价某石化混合废水的毒性,采用活性污泥耗氧速率抑制试验研究不同φ(石化废水)对活性污泥中不同菌群的抑制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所用石化废水对活性污泥中的硝化细菌具有明显毒性,其EC50(半抑制效应浓度,以φ计)为9%左右;同时,该废水对异养菌的耗氧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φ(石化废水)为100%时IH(异养菌耗氧速率抑制率,131%)最高,这种促进作用对RT(总耗氧速率)测定有显著影响(R=0.991,P<0.05),因此,仅以RT评价废水毒性容易造成对废水真实毒性的低估. 5种常见易降解基质(乙酸钠、葡萄糖、甲醇、生活污水、丙酸钠)中,ρ(甲醇)为15 mg/L时对异养菌促进效果显著(P<0.05),促进率达50%以上;而在高浓度条件下,乙酸钠、葡萄糖、甲醇、丙酸钠对异养菌均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RH(异养菌耗氧速率)最高提高了182%. 研究显示,石化废水中的乙酸盐等易降解成分是活性污泥耗氧速率抑制试验的重要干扰因素. 相似文献
87.
水资源约束下江苏省城镇开发安全预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镇规模的扩张离不开水资源的支撑,水资源承载力是影响城镇开发的重要因素。论文提出一种以水资源约束测算城镇开发度阈值及从"状态-趋势-效应"尺度进行开发度预警的方法,并以江苏省为例进行实证探索,最终划分综合预警分区。结果显示:到2020年,苏州、 无锡、 常州、 南京将成为重度预警区;徐州、 连云港为高度预警区;镇江、 扬州、 泰州、 南通为中度预警区;淮安、 宿迁、 盐城为轻度预警区。利用GM(1,1)模型和相关方程,对城镇开发度、 开发容量、 开发临界时点及开发后温度变化与碳汇损益定性定量化,进行整个开发过程的模拟,客观反映城镇开发安全变化的动态性,以期为政府制定差别化的开发政策和预警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8.
基于中国资源型城市2003—2018年面板数据综合测度城市转型绩效,采用空间马尔科夫链、空间计量模型和空间双重差分模型,探究资源型城市转型绩效特征及其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资源型城市转型绩效逐渐提升,与此对应的是区域差异呈波动上升趋势,且四种类型资源型城市之间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于地区内差异,成熟型城市贡献最大;资源型城市转型绩效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性,发展格局由以跨越区为核心的“多点式”零星分布向先行区为核心的“组团式”聚集形态演变。(2)资源型城市转型绩效在不同时期存在状态转移的可能性,具有滞后区、起步区、跨越区和先行区4个趋同俱乐部特征,空间马尔科夫链表明转移趋势存在明显空间关联性,状态转移通常出现在相邻等级之间,较少有“跳跃式”转移现象,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特征。(3)资源型城市转型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而且这种效应存在不同资源类型、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空间区位的异质性特征,经济产业转型、社会生活转型和生态环境转型是发挥碳减排效应的重要因素;进一步的政策冲击分析表明,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设立对城市碳减排具有积极的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89.
90.
超声波提取-红外光度法测定土壤中石油类、动植物油含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试验以四氯化碳作为提取剂提取土壤中的油类物质,采用超声波提取、硅酸镁吸附后红外光度法对土壤中石油类、动植物油的含量进行测定,并探讨了影响提取效率的主要因素,确定了最佳试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分析时间短、精密度和准确度可满足监测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