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26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空气污染指数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P神经网络已成为研究空气污染预测的有效工具之一。文章利用近十年北京市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空气污染指数数据,通过BP神经网络技术构建了不同季节的空气污染指数预测模型,对北京市空气污染指数进行了预测。通过相关系数分析法,对比分析了预测结果与实际监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春、夏、秋、冬季的预测值与监测值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1、0.84、0.89、0.85。北京春季常伴随有沙尘天气,而文章并没有考虑沙尘天气对预测模型的影响,因此春季BP神经网络预测精度在四季中最低,其预测值与监测值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81。由于秋季不同空气质量级别的数据都有较多分布,因此该季节构建的网络更具有代表性,其预测精度在四季中最高,预测值与监测值的线性相关系数高达0.89。总之,BP神经网络模型对于北京空气污染指数预测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52.
南充市人居环境现状评价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要论述了人居环境研究的发展和中国城市人居环境的现状.发展了张仁开先生总结的人居环境评价体系,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得基础资料.对南充人居环境进行评价,并与长沙市做简要对比.最后得出南充人居环境发展的结论和建议:协调规划城市发展,注重川东北特色城市人居环境的构建.  相似文献   
53.
1前言食品加工厂排放出来的废水往往是高浓度有机废水,用活性污泥法处理这种有机废水效果比较理想,但一般来说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存运转管理麻烦,装置占地面积大,排放剩余污泥引起二次污染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开发出膜分离式活性污泥法(PW系统)处理食品加工厂高浓度有机废水,其运转和处理效果良好,下面介绍用PW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有关技术问题。2传统的活性污泥法食品加工厂的废水由于BOD浓度高、腐败性强,所以需要分解效率高的活性污泥法。通常所说的活性污泥法就是好气状态下分解BOD的繁殖的微生物群体,一般来…  相似文献   
54.
在上海市全市地域内,按网格布点对环境陆地γ辐射剂量率水平进行了长期、系统的监测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市天然贯穿辐射剂量率室内、外平均值分别为(12.26±1.29)×10~(-8)和(8.88±0.98)×10~(-8)Gy/h,属正常本底水平。上海市环境辐射场的特点是:原野γ辐射剂量率,东部和东北部较低,西部和黄浦江中游两岸稍高;以花岗岩为建材的石块路γ辐射剂量率较高,而柏油路面则较低;砖混与砖木建筑物室内γ辐射剂量率水平有显著性差异。上海市居民所受天然贯穿辐射剂量当量,郊县约为0.76mSv/a,市区为0.77mSv/a。  相似文献   
55.
上海市土壤放射性水平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上海市核电和放射性物质的应用,愈益广泛。放射性三废排放后,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转移而形成对环境本底及人类健康的影响。土壤是环境转移放射性的重要介质之一。其放射性水平的资料,对环境保护和预防医学均具有重要意义。 1 自然概况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东南端,位于北纬30°41′~31°53′,东经120′51′~122°12′。面积6186km~2,市区为5.7%,郊县为93.5%(其中水域为0.8%)。上海地势平坦,海拔高度约4米,仅西南部有少数零星的由岩浆岩构成的小丘。按陆地成形史,东部为滨海平原;西部为湖、海积平原;北部的崇明、长兴、横沙等岛屿,为三角洲平原。它们的面积分别为全市总面积的51.9%、30.5%、17.6%。  相似文献   
56.
空气中氡及其子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自从发现铀矿开采工人肺癌发病率与井下空气中氡及子体浓度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以后,氡及子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国际上有些辐射防护机构为此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工作,并对产生高浓度氡及子体的工作场所制订了相应的限制标准和防护措施。但是,在一般环境里,室内外空气中也存在着氡及其子体,对人体所产生的辐射剂量约占整个天然辐射剂的一半。为了解室内外空气中氡及子体对人体产生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和国外都相继开展不同规格的调查,并公布了调查数据。本文利用已公布的一些数据,介绍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 氡及其子体 1.1 气态放射性核素氡—222、氡—220、氡—219 自然界存在3个天然放射性系列,铀系(u)、钍系(Th)和锕系(Acu)。在其衰变过程中,都会产生气态放  相似文献   
57.
文章介绍了煤矿工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并从加强职业安全卫生监督、改革工艺、宣传教育、定期体检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干预措施,为今后保障煤炭工人的健康提出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8.
近年来,土壤环境的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并逐渐成为威胁人类和动植物健康的全球性挑战。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是耐药性在土壤中传播的重要载体和指示物质,寻找合适的策略以降低其在土壤中的丰度及传播风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推进生命-生态一体化健康的主攻方向。ARGs进入土壤的途径主要包括粪肥施用和废水灌溉。针对不同来源,利用好氧堆肥和厌氧消化等阻控技术可从源头有效阻止ARGs进入土壤。当ARGs不可避免地进入土壤后,则仍需前瞻性研究和使用噬菌体、生物炭等ARGs污染土壤原位修复技术并深入开发植物间作等调控技术以构建免疫型土壤微生态环境。该文从阻控、修复和调控3个技术层面对ARGs去除效果和技术优劣势进行归纳,以期为土壤ARGs消减的技术开发和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