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8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光合细菌(PSB)处理明胶废水中填料挂膜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纤维填料和毛刷填料为载体,采用优势菌种挂膜法,利用光合细菌处理明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磷钙废水。两种填料表现出不同的挂膜效果,综合比较二者的挂膜时间、最终COD去除率和TP含量后得出毛刷填料挂膜性能优于纤维填料,其挂膜时间为23 d,最终COD去除率和TP含量分别达到93%,2.8 mg/L,在磷钙水处理中有适应性。通过对2种填料的电镜分析,发现纤维填料表面挂膜前后没有变化且十分光滑,而毛刷填料挂膜前表面粗糙,挂膜后表面有鳞片状突起,粗糙的表面状况有利于光合细菌的附着,最终促进生物膜功效的发挥。废水中Ca2+和pH是影响填料挂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在花生壳吸附剂量为1.0g、pH2.0、温度30℃、振荡速度140r/min、吸附时间360min条件下,实验研究了不同初始浓度(50 mg/L、75 mg/L、100 mg/L、125 mg/L、150 mg/L)的Cr(Ⅵ)溶液等温吸附曲线。研究结果表明,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符合得更好;该吸附是一个优先吸附过程;最大饱和吸附量为6.25mg/g。  相似文献   
13.
试验研究了专利产品"高压静电滤槽复合型卧式除尘器"的除尘脱硫一体化工艺.试验表明,在布袋前方的末级电场中实行半干法脱硫工艺具有可行性,可达到除尘脱硫一体化目的.试验同时研究了钙硫比、脱硫灰循环率、饱和温距、喷水量和SO2浓度等对脱硫率的影响.该工艺适用于以低硫煤为燃料的锅炉进行除尘脱硫.  相似文献   
14.
通过试验对粒径介于0.25~0.50mm的花生壳颗粒吸附Cr(Ⅵ)的动力学行为进行探讨,从吸附时间、pH值、吸附剂投加量、温度、Cr(Ⅵ)的初始质量浓度方面对吸附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吸附条件为:Cr(Ⅵ)初始质量浓度100 mg/L,pH=2.0,振荡速度140 r/min,温度30℃.此时Cr(Ⅵ)的吸附率可达到90%以上.用Lagergren一级吸附速率方程、二级吸附速率方程及平均绝对偏离率对以上因素对吸附件能的影响数据进行处理,发现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可以更好地描述各种影响因素条件下的吸附过程.二级吸附速率常数随着溶液pH值和Cr(Ⅵ)初始质量浓度的减小而增大.在低浓度和低pH值的条件下,Cr(Ⅵ)主要以HCrO4-形式存在,并且HCrO4-是花生壳主要吸附的Cr(Ⅵ).二级吸附速率常数随着溶液温度的升高而快速的增加.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以通过Arrhenius方程来描述,所得曲线近似为直线方程,决定系数R2=0.986 2,反应的活化能Ea为8.67kJ/mol,该反应活化能在物理吸附反应活化能范围(0~40 kJ/mol)内.  相似文献   
15.
在利用粉煤灰作为原料制备聚氯化铝(PAC)絮凝剂实验过程中,重点研究粉煤灰的预处理工艺。分别选用氯化钠和盐酸作为预处理剂,采用湿法混合和焙烧进行活化对比实验,运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分析和PAC产品性能测定方法,得出盐酸为最优的预处理活化剂。粉煤灰经盐酸活化焙烧后,所制备的PAC的Al2O3含量达到了27.4%,其对生活污水的浊度去除率达到94.7%,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达到87.6%。  相似文献   
16.
高文琪  孔秀琴 《环境工程》2012,(Z2):158-161
采用驯化SBR法来处理明胶生产工序段的磷钙水,研究了该法的可行性及污泥活性抑制后的恢复措施。结果表明:驯化SBR法处理磷钙废水有一定的处理效果,COD去除率最高可达88%,除磷效果明显,24h去除率维持在85%;反应器运行7~8天后,污泥活性受高氯根和碳酸钙的积累而被抑制,经更换部分污泥和添加低浓度废水等措施,可使污泥生物活性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松花江干支流表层沉积物中16种PAHs(多环芳烃)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生态风险状况,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2017年9月松花江干支流26个表层沉积物16种PAHs质量分数特征,并采用比值法对其污染来源进行解析,运用沉积物质量基准法和质量标准法评价其生态风险状况.结果表明:①松花江干支流表层沉积物中w(∑16PAHs)为169.76~3 769.19 ng/g,以3~6环高环为主,并且支流w(∑16PAHs)(范围为169.76~3 769.19 ng/g,平均值为1 598.41 ng/g)高于干流(范围为459.92~2 092.58 ng/g,平均值为1 173.67 ng/g),呈从上游到下游逐渐降低的趋势.②松花江干支流表层沉积物中w(∑16PAHs)主要来源于生物质燃烧和石油燃烧.③松花江干支流表层沉积物中w(∑16PAHs)总体处于低生态风险水平,个别支流点位(3个)会发产生经常性生态风险.研究显示,松花江流域干支流表层沉积物中w(∑16PAHs)呈从上游到下游逐渐降低的趋势,并且支流高于干流,但总体处于低生态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8.
高岭土制备聚合氯化铝新工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以高岭土为原料,经盐酸预处理后,加水聚合、调整反应液pH,制备液体聚合氯化铝净水剂的新工艺。对所得产品的净水性能和技术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制得的聚合氯化铝产品技术指标符合GB1592-95标准。  相似文献   
19.
以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为改性剂,制备PDMDAAC改性粉煤灰。采用正交实验考察了制备条件对PDMDAAC在粉煤灰上的负载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3 h、PDMDAAC质量浓度为50 g/L、溶液pH为10的最佳条件下,PDMDAAC在粉煤灰上的负载量为0.98 mg/g;在吸附温度为30℃、初始分散蓝质量浓度为50 mg/L、PDMDAAC改性粉煤灰加入量为4 g/L的条件下,PDMDAAC改性粉煤灰对分散蓝的去除率可达98%。PDMDAAC改性粉煤灰对分散蓝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20.
孔秀琴  张绍斌  包晗 《上海环境科学》2009,28(6):235-237,257
为了降低高动力消耗,探讨不同时间不同方式的曝气处理对光合细菌处理苯胺废水效果的影响,利用酸化-PSB-活性污泥法工艺处理高浓度毒性苯胺废水,在24 h的停留时间下,比较PSB阶段不同曝气时间对苯胺废水处理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时间的曝气处理对光合细菌处理苯胺废水的效果存在差异.曝气时间为2 h的反应器处理效果最佳,COD去除率达96.1%,苯胺去除率达97%,同时,相邻周期交替采用1.2 h曝气处理,废水COD去除率可提高20%以上,苯胺去除率提高了10.9%~1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