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6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31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北京市畜禽养殖业氨排放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氨是形成可吸入颗粒物(PM2.5)的重要前体,采用国外排放因子的平均值作为排放因子,研究了北京市畜禽养殖业氨排放的分布特征。2012年北京畜禽养殖业产生的氨为4.43万t。顺义区排放量最多,占总排放量的20.4%;朝阳区仅养殖少量奶牛,海淀区养殖量少,门头沟区为北京生态涵养发展区,上述几个区氨排放量较低。顺义区排放强度最大,为8.9 t/km2,其后依次为大兴区、平谷区、密云县,而朝阳区、门头沟区、丰台区、海淀区排放强度较小,北京市平均氨排放强度为2.70 t/km2。肉鸡养殖是氨排放的最大贡献源,占总排放量的37.8%,养猪业次之,占37.3%。研究结果可为北京市氨及大气污染防治,尤其是霾天气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畜禽养殖业产生的畜禽粪污对空气、土壤、地表水及地下水均会造成污染.调研了北运河流域(北京段)畜禽养殖业现状,分析了其污染空间分布及粪污处理方式,并提出了畜禽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国内外研究及北运河流域(北京段)概况,从布局、粪污处理、资金投入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与建议,为环境管理部门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根据北运河流域(北京段)畜禽养殖业污染特点及其粪便与农作物养分供求关系,采用养分平衡法对各子流域畜禽养殖粪便养分实际排放量、实际负荷量、主要作物最大养分需求量、作物所需畜禽粪便养分最大负荷量、畜禽养殖承载力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北运河干流、沙河流域、温榆河干流、凉水河流域和蔺沟河流域的畜禽实际承载量已超过畜禽土地承载力,研究结果对于环境部门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农业部门合理进行农业规划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利用长江中下游地区监测站点1950~2009年逐日水文监测数据及1995~2010年水质分析资料,结合Spearman相关分析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江湖关系演变对洞庭湖水质变化影响,并面向洞庭湖水环境安全提出一系列调控措施,旨在为洞庭湖地区水质改善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2000年-2012年水环境质量及污染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质量和污染结构演化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内在联系,抓住三者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规划指导环境保护,甚至影响城市规划。本文分析了2000年以来首都水环境质量及水环境污染演变规律,研究了环境质量和污染结构演化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识别并分析了北京市主要水环境问题和成因,提出了水环境保护的综合对策和建议。研究将为解决北京市水环境问题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北京市在控制污染、提高环境质量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环境质量得到了持续改善。本文从环境质量、污染防治形势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北京市的主要环境问题和环境压力,并从强化科学决策、调整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深化污染防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调控对策,对于相关管理部门宏观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水解池取代初沉池用于污泥减量和改善出水水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水解池取代初沉池,实现初沉池功能的同时达到污泥减量并改善出水水质,以满足后续脱氮除磷对碳源的要求。实验结果表明:在进水水质不稳定的情况下,水解池对SS平均去除率为81.8%,高于初沉池60.8%的平均去除率,水解池可以更加有效地截留SS。水解池实现高SS去除率的同时,能够实现污泥减量,水解池的污泥水解率为50.60%。在实验规模条件下,与初沉池相比,污泥减量92.31 kg/d,并且水解池出水VFA浓度较初沉池出水提高30.89 mg/L,SCOD/COD比值提高19.9%,水解池可提高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及重庆维普数据库收录的有关我国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论文进行了检索,以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明确了我国污染土壤修复研究的发展现状。2000—2011年,我国污染土壤修复领域的文献量呈快速上升趋势,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关注。该领域涉及作者6 012名,核心作者129名。著录发文机构共1 067家,发表论文100篇及以上的机构3家,是本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发文数量居首位。被引次数排在前10位的论文总被引次数为3 188,被引次数最高的前3篇论文分别刊登在《土壤通报》、《科学通报》上。《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其前身《农业环境保护》)刊发论文数量、影响因子居于榜首,《安徽农业科学》刊发89篇,位居第2。关键词分析表明,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农药污染是我国土壤污染的主要类型;土壤修复方式以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电动修复较多,化学修复、物理修复、淋溶修复较少;原位修复较异位修复研究为多。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华北某市潜层地下水总硬度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潜层地下水水质逐渐变差。研究以华北地区某重点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Arc GIS平台研究分析了该市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4个时间点的地下水总硬度时空变异特征。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在1980—2010年间潜水总硬度高浓度区域大幅增加,地下水水质变差趋势非常明显。老城区地下水总硬度经历了1980—1990年迅速上升和1990年后稳中有降两个阶段;拓展区潜水总硬度总体上呈现先缓后急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官厅水库入库水生物接触A/O工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表明,生物接触A/O工艺对官厅水库入库水中COD、氨氮等污染物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可以有效地改善官厅水库入库水的水质.在单位供气量(空气/氨氮)≥0.1L/mg,进水氨氮负荷≤0.08kg/(m3·d)的条件下,处理后出水COD稳定在30mg/L左右,氨氮去除率>60%,TN的去除率为1.0%~31.3%.进水氨氮负荷是主要的控制参数,应控制在≤0.08kg/(m3·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