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0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4 毫秒
11.
在Backofen流变方程σ=Kε~m的基础上,利用变形能等效的思想建立了一种超塑性气压胀形加压方法,试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2.
针对灵州换流站换流变压器非电量保护所存在影响直流系统运行可靠性的问题,通过对阀侧套管压力继电器一级报警接点、网侧套管升高座瓦斯继电器和阀侧套管末屏电压回路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应用结果表明:改进方案可以快速测定SF。漏气率,使值班运维人员更易于掌控阀侧套管泄漏情况,有利于开展事故应急处置;网侧套管升高座瓦斯继电器由跳闸逻辑改投报警,避免了储油柜油位下降或升高座瓦斯继电器误动作导致直流跳闸的问题,提高了直流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价研究对于提高区域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陕西省10市1区为例,选取6个子系统29项指标,运用均方差赋权法对陕西区域性自然灾害脆弱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条件、经济和基础设施3个子系统是影响陕西省区域性自然灾害脆弱性的主要因素;经济、社会和基础设施等因素是区域应灾能力的重要表现,直接影响着区域自然灾害脆弱性的高低;陕西省区域性自然灾害脆弱性具有显著的时空分布特征,关中平原及陕南秦巴山区各地级市、区自然灾害脆弱性高于陕北地区。  相似文献   
14.
对特高压换流站由于直流场遭受直击雷而导致双极闭锁的问题,采用一种提升直流分压器保护间隙耐压水平的新方法,避免了由于直流场遭受直击雷而导致双极闭锁的严重隐患。应用结果表明,直流分压器过电压保护间隙回路串接压敏电阻对其耐压水平有着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5.
本文概述了薄壳金属槽筒用Zn—22%AL合金采用超塑气胀成形等四道工序的研制过程。比天津纺织机械厂生产的槽筒在工艺上节省70多道工序;比日本美浓制作所生产的铸造槽筒轻44%,成形后解剖槽筒材质强度δb≥372.4N/mm~2,对整体槽筒径向加载162kg,槽筒无残余变形,所用材料不存在自蠕变现象。  相似文献   
16.
针对换流变压器瓦斯继电器存在的误动作问题,在“悬臂梁”结构设计、大电流作用下绕组变形和冷却器同时全启等方面原因进行具体分析,提出了避免瓦斯继电器误动作的有效改进措施。应用结果表明:改进后瓦斯继电器运行环境更为稳定,有效降低了瓦斯继电器误动作的可能性,为后续直流输电工程换流变压器瓦斯继电器设计制造、隐患治理和技术改造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800kV特高压灵州换流站换流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闭锁调档功能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过电流闭锁、-25 ℃低油温闭锁以及BCD模块导通特性不一致闭锁的有载分接开关调档风险进行具体分析,提出了灵州换流站换流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闭锁调档功能的优化方案。应用结果表明:有载分接开关调档功能优化后有效提高了直流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可为后续直流输电工程换流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的运行、维护、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特高压换流站直流穿墙套管故障导致健全换流器闭锁的问题,采用一种增加特高压换流站换流器差动保护区域的方法,避免单极闭锁后发生直流系统接地电流过大引起直流偏磁的危害。应用结果表明:直流穿墙套管故障引起健全换流器自动重启策略对直流系统利用率有着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9.
本文叙述了具有超塑性能的短管材采用熔炼、浇注,均匀化处理及反挤压成形等工艺的制造过程。并对各道工序的组织结构进行了金相观察,对成形后管材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检测。最终研制一种φ49~(-0.02 -0.07)×2±0.05×250mm的具有等轴细晶粒组织的,延伸率达1200%以上的,表面粗糙度达Ra7μm以上的ZnAl_(22)超塑合金短管材。该管材比以往采用φ53×0.5mm的厚壁管材制作同样的构件,即节省工时又节省经费,是一种特制的专用短管材。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20钢的超塑性。通过三次热循环处理,将供应状态热轧钢管坯料组织细化成4.43um,在(?)=1.25×10~(-4)S~(-1),T=750℃时,已获取最高延伸率δ=210.5%,否定了Marder认为亚共折钢不具有超塑性的观点,进一步扩大了Fe—C合金的超塑区域,并确定了最佳应变速率范围(?)=1×10(-1)S~(-1)~1.25×10~(-4)S~(-1),最佳超塑变形温度区域为740℃~750℃,同时研究了晶粒度对延伸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