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2篇
综合类   30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杨力  李伟光  王勇  宿程远 《环境工程》2012,(Z2):113-116
对皮革废水混凝处理的条件进行优化,分别采用FeSO4·7H2O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作为混凝剂和助凝剂,以COD、总铬和硫化物为指标,设计正交试验确定强化混凝处理皮革废水的最优条件并进行验证性试验。结果表明:当FeSO4·7H2O投加量为1800mg/L,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投加量为7.5mg/L,pH为10,混凝效果最好,对COD、总铬和硫化物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4.92%、99.40%和99.71%。  相似文献   
22.
考察了不同温度下新型E-D厌氧反应器处理餐厨垃圾的效能,并从污泥的粒径分布、金属离子含量等角度分析了反应器内污泥理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进水COD为5 000 mg/L、HRT为24 h、温度为25~30℃时,E-D反应器对餐厨垃圾COD的平均去除率在90%以上。当温度降低到20℃后,COD去除率仅为77%左右,出水COD高达1 000 mg/L以上,且出水中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的含量分别达到了287.1,546.7,89.8,156.8,93.4 mg/L;颗粒污泥中钙、镁含量分别减少为21.84,5.14 mg/L;其表面积平均粒径、体积平均粒径减少为97.9,333.3μm。这表明温度为20℃,对颗粒污泥的稳定性造成了负面影响,产甲烷菌的活性受到抑制,导致效能降低。  相似文献   
23.
通过动态试验,考察了反渗透膜制终端直饮水系统对有机物、TDS、氨氮、UV254以及硝酸盐等的去除效果;同时分析了进水UV254与CODMn的相关性。试验表明:该系统对CODMn、TDS与硝酸盐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0%、95%和86%,出水的氨氮浓度基本为0;该系统对UV254的平均去除率为90%,可保证饮水水质安全;同时试验表明进水UV254与CODMn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4.
以活性艳蓝与大黄酸为蒽醌类目标污染物,分析了其经多相类芬顿预处理前后的可生化性及对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胞内物质、脱氢酶活性、脲酶活性、微生物群落的影响.Zahn-Wellens试验表明,活性艳蓝与大黄酸不能被活性污泥有效降解,而经过多相类芬顿预处理后,其呼吸曲线均在内源呼吸线以上,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4.44%和86.72%.加入蒽醌类污染物后,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的三维荧光光谱中,酪氨酸蛋白的吸收峰强度降低,胞内物质的红外光谱中氨基峰变宽;而经多相类芬顿预处理后,对活性污泥特性的影响不明显.加入活性艳蓝与大黄酸后,活性污泥脲酶相对活性仍保持在80%以上,但脱氢酶活性出现了降低,特别是加入大黄酸后,相对活性仅为67.5%左右.同时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群落发生了变化,Gram Positive分别由原来的40.15%增大到了47.72%和45.78%,而Gram Negative分别由原来的39.57%减少到37%和37.15%.但加入预处理后的蒽醌类污染物,未对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群落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5.
以中药渣作为调理剂与外加碳源,利用三维荧光(EEM)考察了不同质量配比对餐厨垃圾与城市污泥共堆肥过程腐熟程度的影响,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堆体中的微生物群落进行探究。EEM分析结果表明:中药渣的添加可加快堆体腐熟进程,且随着投加量的增加,效果不断增强。而通过高通量测序可知:随着中药渣投加量的增加,堆体中微生物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但微生物群落丰富度逐渐增大;中药渣的添加会降低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但会提高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添加质量分数为5%的中药渣可提高菌体中梭菌纲的数量,从而促进堆体中纤维素的分解,且可避免中药渣添加过多所引起的堆体局部板结。总体而言,质量分数为5%中药渣的投加对于餐厨垃圾与城市污泥共堆肥过程的促进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26.
考察了聚醚砜(PES)微塑料及2,4-二氯苯酚(2,4-DCP)对厌氧颗粒污泥疏松胞外聚合物(LB-EPS)和紧密胞外聚合物(TB-EPS)组分的影响,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厌氧颗粒污泥的微生物群落及基因功能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4-DCP以及PES+2,4-DCP实验组COD去除率分别为35%和37%,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降低了57%和55%;而PES实验组COD去除率仍在90%左右.投加PES+2,4-DCP后,厌氧颗粒污泥LB-EPS中的蛋白及多糖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出现了降低,TB-EPS中多糖含量增加最少.无论投加PES还是2,4-DCP均会抑制辅酶F420的活性.通过高通量测序发现投加了PES或2,4-DCP实验组厌氧颗粒污泥的微生物丰度及多样性均减少.在对照组和实验组中,门水平下优势菌群为Proteobacteria(13.45%~44.47%)、Firmicutes(6.86%~21.67%)和Actinobacteria(3.16%~18.11%);纲水平下PES+2,4-DCP实验组中β-Proteobacteri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减少了15.28%,γ-Proteobacteri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28.44%.基于PICRUSt分析发现PES或2,4-DCP实验组中,污泥中能量代谢功能相关基因比对照组增多了0.25%~0.72%;而2,4-DCP实验组污泥中膜运输功能组相关基因丰度减少明显.  相似文献   
27.
通过序批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0.5,1mg/L)与不同类型的全氟化合物(PFCs)对厌氧氨氧化(anammox)污泥脱氮性能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0.5与1mg/L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对anammox污泥的脱氮性能无明显抑制作用;1mg/L PFOA(OA1)与PFOS(OS1)添加...  相似文献   
28.
以海泡石为载体的双金属多相类芬顿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活性艳蓝为目标污染物,以改性海泡石为载体,以Fe(NO3)3浓度、MnSO4浓度、尿素浓度、水浴温度、煅烧温度与煅烧时间为影响因素,优化了均匀沉淀法制备双金属多相类芬顿催化剂的工艺条件,并利用SEM、XRD、FTIR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铁离子浓度的增大,所制得催化剂金属离子活性越高.少量的锰掺杂可抑制Fe2O3粒径的增长,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尿素浓度增大,使得晶粒的生成速率愈快,有利于生成细小、均匀的金属颗粒.利用Box-Behnken实验得出催化剂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硝酸铁浓度为0.18 mol.L-1,硫酸锰浓度为0.05 mol.L-1,尿素的浓度为1.0 mol.L-1,海泡石的投加量为40 g.L-1,水浴温度为100℃,煅烧温度为370℃,煅烧时间为3 h.SEM表明本实验所采用的海泡石为α型海泡石,可作为良好的催化剂载体;在催化剂制得后,FTIR图谱显示海泡石的纯度得到提高,并出现了Fe-O的吸收峰.XRD图谱表明,在催化剂表面铁离子主要以α-Fe2O3和γ-Fe2O3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29.
以直接耐晒黑为目标污染物,以FeSO4浓度、KBH4浓度和改性海泡石的投加量为影响因素,应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进行了三因素三水平试验,优化了以改性海泡石为载体的纳米铁材料的制备方法.结果表明:在所选的试验范围内,FeSO4浓度和KBH4浓度的交互作用对纳米铁材料的制备有显著影响,对其去除直接耐晒黑性能的影响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且FeSO4浓度的影响更为显著;而改性海泡石的投加量和KBH4浓度的交互作用不显著.改性海泡石负载纳米铁的最佳制备条件为:0.13 mol·L-1的FeSO4溶液50 mL,0.18 mol·L-1的KBH4溶液50mL,改性海泡石的投加量为2.86 g.在此条件下制得的纳米铁材料,其XRD谱图在2θ =44.7°处出现了Fe0的特征衍射吸收峰;对直接耐晒黑处理3h后,直接耐晒黑的去除率可达98.9%,比仅采用改性海泡石的去除率提高了35.7%.  相似文献   
30.
以啤酒厂脱水后污泥(BS)为原材料制备了污泥质生物炭,探究了该污泥质生物炭对2,4-二氯苯酚的吸附效能、等温吸附曲线及吸附动力学特征,并采用扫描电镜(SEM)对其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BS生物质炭吸附2,4-二氯苯酚的最佳条件为:BS生物质炭的投加量为2. 0 g/L、初始溶液pH值为8. 0时,2,4-二氯苯酚的去除率最高可达55. 7%,该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拟与二级动力学。通过SEM分析可知:BS生物炭表面呈现大量的微孔结构,为2,4-二氯苯酚的吸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