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08篇
安全科学   66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34篇
综合类   305篇
基础理论   59篇
污染及防治   38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61.
本研究旨在为白洋淀淀中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选择提供一个优化决策方法。在对国内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采用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对14项预选处理技术进行综合评估。首先从处理效果、技术性能以及经济性能三方面对各处理技术进行初级量化评估,再根据其评估数据对各项技术进行二级评估,最后结合淀中村自身特点筛选出较好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探讨最适合白洋淀淀中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优化方案。纯水村人口相对集中地区可采用人工湿地和水解酸化+人工湿地技术,人口相对分散地区可采用沼气净化技术;半水村人口相对集中地区可采用厌氧滤池+土壤渗滤和人工湿地+氧化塘技术,人口相对分散地区可采用沼气净化技术和土壤渗滤技术。  相似文献   
562.
4种组合的垂直潜流式人工湿地在高C和高N污染物负荷条件下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污染物降解效果.VDFVUF湿地组合被确定为最优的组合,它在夏末(7月和8月)和初秋(9月)可以得到较高的污染物去除率,且在8月份可以达到最大值.VDF-VUF湿地组合对于COD、TN和TP去除率的平均值在高C污染物负荷条件下分别为(96.97 ±6.32)%、(89.45 ±5.29)%和(83.12±6.03)%;在高N污染物负荷条件下分别为(93.21±7.84)%、(94.27±4.36)%和(82.36±5.52)%.各种人工湿地组合的COD和TN的去除率都受到了季节变化、湿地组合类型以及这两者的综合效应的显著影响;但是TP的去除率则不受任何因素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63.
紫色土坡面跌坑贯穿发生细沟的水动力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跌坑是坡面土壤特性和薄层水流动力的耦合作用形成,而跌坑对坡面漫流的集中导致了水流流速、流深和切应力的变化,进一步塑造了侵蚀坡面形态导致跌坑贯穿发生细沟;目前关于跌坑与水动力耦合作用的研究相对较少。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方法,分析了跌坑对径流特征的影响,定义了径流集中度〖WTBX〗Kc〖WTBZ〗,回归调查了径流集中后切应力与跌坑贯穿下切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紫色土曼宁糙度系数随雨强增大而减小,漫流区坡面曼宁糙度系数变化介于0014~0026,沟道曼宁糙度系数变化介于0008~0015;薄层水流流速和流深顺坡增大,在跌坑处集中后流速剧增,雨强越大流速越大、流深越小;径流切应力顺坡增大,跌坑集中薄层水流而切应力剧增导致跌坑贯穿;试验紫色土可蚀性参数〖WTBX〗Ke〖WTBZ〗为0144 s/m,跌坑贯穿的临界切应力为248 Pa。  相似文献   
564.
复合耐盐微生物菌剂强化MBBR工艺处理高盐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中接种SEM复合耐盐微生物菌剂,研究5% ~ 10%盐度条件下悬浮填料的挂膜启动及其对高盐废水的强化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MBBR在高盐环境下能够顺利挂膜,其挂膜效果受盐度及无机盐种类的影响:较高盐度下成功挂膜所需的周期更长,同一盐度下NaCl体系挂膜效果优于Na2SO4体系.MBBR处理羧甲基纤维素生产废水效果优于活性污泥法:进水盐浓度均为5%~7%,当进水COD 5 343 mg/L时,MBBR出水COD小于300mg/L,经絮凝后低于100 mg/L,容积负荷高达2.67 kg COD/(m3·d),而活性污泥法在进水COD 3 563 mg/L时,出水COD小于400 mg/L,经絮凝后低于150 mg/L,容积负荷仅为1.68 kg COD/(m3·d).MBBR生物膜处理体系稳定性及去除能力更高,能够抵抗较高盐度范围波动、有机负荷等的冲击.  相似文献   
565.
广州市灰霾期PM10的化学组成对能见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广州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样品,并分别对冬、夏两季灰霾和非灰霾期PM10中有机碳(OC)、元素碳(EC)和水溶性离子进行分析。广州市灰霾期大气PM10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按质量浓度大小排序为OC>NO3->SO24->NH4+>EC(非灰霾期则依次为OC>SO24->EC>NH4+>NO3-),其质量浓度分别为非灰霾期的4.7、12.5、3.7、3.2和2.3倍。相关性分析表明,灰霾期总碳[TC(OC+EC)]及NO3-的质量浓度对大气能见度的降低起主要作用,而非灰霾期则主要是TC和SO24-。  相似文献   
566.
豆科类植物生物量的减少主要与氮和磷之间的平衡受到影响而有紧密的相关性。然而,其他营养元素之间的不平衡也能响应生物量的减少,比如铁和锰营养元素。选择了贵州茂兰相邻的石灰岩和砂岩地区土壤进行了野外种植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生长着的豆科类植物铁(Fe)和锰(Mn)出现互为相反的分配模式:在砂岩地区生长的豆科类植物根部对铁的吸收相对高于石灰岩地区;而对锰的吸收,石灰岩地区高于砂岩地区。因此,植物根部的Fe∶Mn,砂岩地区高于石灰岩地区。这个结果说明豆科类植物根部对Fe和Mn的吸收存在不同模式。然而,在叶片中的Fe∶Mn砂岩地区和石灰岩地区之间基本没有区别,这说明铁和锰从根部到叶片的迁移具有不同模式。当叶片的Fe∶Mn(质量之比)低于2.9时,有可能响应豆科类植物生物量的减少。我们在研究植物与土壤的营养元素含量之间相关性时,越过环境因素,必须考虑植物内部随生长过程而发生变化的营养元素的化学计量,比如,生长着的植物中Fe∶Mn比值的变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