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31篇
基础理论   11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马妍  王童  周生坤  张美娟  张亚茹  张泽仁  吴翠平 《环境工程》2021,39(10):191-196,156
土壤作为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源与汇,研究污染物在其中的吸附行为对探明污染物环境归趋和生态风险意义深远。以苯胺为代表性污染物,在综合分析我国12种地带性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基础上,探讨苯胺在土壤-水界面分配规律以及该吸附行为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12种地带性土壤对于苯胺的吸附能力差异明显,其中,黑龙江黑土吸附苯胺能力最强,理论饱和吸附量最大;2)考虑到部分土样的吸附等温线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用Freundlich模型拟合土壤吸附苯胺的等温线;3)12种地带性土壤的理化性质差异显著;4)有机质含量对苯胺土-水界面吸附行为影响最为显著: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对于苯胺的吸附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12.
在模拟太阳光下研究了多种腐殖质及其模型化合物的过氧化氢(H2O2)生成动力学,并对其生成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不同来源或不同形式的腐殖质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均能产生H2O2.不同腐殖质生成H2O2速率差异不大,范围为6.379~15.784nmol/(L·min),腐殖酸生成H2O2速率略快于富里酸.对于腐殖质模型化合物,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酚、苯醌、邻茴香胺、对茴香胺、水杨酸和2,6-二甲氧基-1,4-苯醌等8种模型化合物没有产生明显的H2O2,而藜芦醇、对氨基苯甲酸、3,5-二羟基苯甲酸(DHBA)、2,5-二羟基-1,4-苯醌、苯酚、苯甲酸和苯胺等7种化合物均可检测到H2O2产生.但其产生H2O2的速率差异较大,相差1~2个数量级,生成H2O2速率最快的化合物为2,5-二羟基-1,4-苯醌和DHBA,较慢的为苯酚、苯甲酸和对氨基苯甲酸.基于腐殖质生成H2O2机制,推测典型模型化合物DHBA的H2O2生成机制可能为光照条件下该化合物跃迁为单重激发态,该激发态发生分子内电子转移,生成还原性自由基中间体,该中间体和O2反应,生成了超氧负离子(O2·-),随后与水中H+反应生成了H2O2.  相似文献   
13.
为评估不同地区农田土壤和农产品中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s,PAEs)风险,在江苏、陕西、河南、河北开展土壤-农产品(蔬菜和小麦)协同采样,共采集106对土壤-农产品样品,分析了土壤-农产品中PAEs化合物含量,并对其污染分布、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调查区土壤样品中6种PAEs化合物总浓度(∑PAEs)范围为33.70—895.53μg·kg-1,平均值为152.22μg·kg-1,检出率为100%.土样中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iethyl phthalate, DEP)、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i-n-butyl phthalate, DB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benzyl butyl phthalate, BBP)、邻苯二甲酸(2-乙基已基)酯(di(2-ethylhexyl)phthalate, 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i-n-octyl phthalate, DnOP)的检出率为100%,其中DBP、 DEHP和BBP是调查区土壤中PAEs的主要组成部分,分别占∑PAEs总量的51.51%、...  相似文献   
14.
邻-氯酚在TiO_2膜上光催化降解及反应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钛酸四丁酯为原料采用Sol Gel法制备了玻璃负载TiO2 膜光催化剂 ,应用XRD表征了不同实验条件下薄膜中TiO2 的晶相结构和粒度。分析了不同层数TiO2 膜的光催化活性和溶液 pH值对邻 氯酚 (2 CP)的影响。结果表明 :处理温度为 50 0℃时不同厚度薄膜中TiO2 均为锐钛矿晶型 ,粒径 8~ 33nm ,5层涂膜光催化活性最高。在高 pH值和低pH值区域 2 CP ,在TiO2 膜上的光催化降解速率较大。 2 CP初始浓度 (C0 )与反应速率 (r0 )的关系符合Langmuir Hinshelwood方程 ,当C0 ≤ 0 .6mmol·L- 1 时 ,降解反应可用一级动力学模式来描述。  相似文献   
15.
滦河流域鱼类群落结构空间异质性与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掌握鱼类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是河流鱼类多样性保护与恢复的基础.基于2016年10月对滦河流域58个采样点的调查数据,通过聚类分析法及NMS(非度量多维标度法,non-matric multidimentionalscaling)分析了滦河鱼类群落空间格局特征,并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探讨了影响鱼类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调查期间共采集鱼类15科41属49种,鲤科鱼类最多,为23种.研究表明:①聚类分析发现鱼类空间分布可分为3组,第1组集中在滦河干流中下游及支流汇入干流附近河段,第2组集中在冀东部独流入海的河流,第3组集中在滦河干支流的中上游河段.②NMS结果也证明3组在空间分布上差异明显,第2组与第3组之间没有重叠.③物种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在第1组与第3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Simpson多样性在第2组与第3组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④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显示,第1组与第2组、第3组相比,水温与两组之间都有显著性差异,第2组与第1组、第3组之间在电导率、TDS(总溶解固体)、栖境复杂性、速度-深度结合、堤岸稳定性和河水水量状况有显著性差异.⑤典范对应分析发现,影响滦河流域的环境因子包括TDS、浊度、pH与水温等4个水体理化参数以及底质与堤岸稳定性2个栖息地质量参数.研究显示,基于对滦河流域鱼类空间异质性和相关环境影响因子的理解,可为该流域鱼类多样性保护及管理对策制订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梭罗沟金矿氧化矿选矿过程中产生的氰化尾矿浆水呈较强碱性,COD、CN-、Cu+、Ni2+、Zn2+浓度超出《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限值,特别是CN+超标515倍.通过加入不同剂量漂白粉,对氰化尾矿浆水进行破氰处理实验,使破氰尾矿浆澄清水呈中性,CN-和各离子浓度均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最终得到针对处理梭罗沟金矿氰化尾矿浆水适合的漂白粉用量.  相似文献   
17.
长江靖江段鲇形目鱼类的数量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靖江段处于长江下游与河口段的交汇地带,在长江河口渔业资源养护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解该区域鲇形目鱼类(Siluriformes)的资源动态,我们于2002~2015年间在靖江沿岸设置一座定置张网,每月定期收集2份或3份渔获样本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4 a共采集渔获样本447份,渔获尾数为144 741尾,渔获量为934 728.9 g。种类共计121种,隶属于14目28科77属。其中鲇形目鱼类共有6 160尾、48 890.5 g,隶属于4科7属15种,占总渔获尾数的4.26%(重量占比5.23%)。光泽黄颡鱼(Pseudobagrus nitidus)、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i)、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和粗唇鮠(Leiocassis crassilabris)等4种鲿科(Bagridae)分别占鲇形目尾数的72.71%、20.55%、3.18%和1.70%,是主要的优势种。14 a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N结果显示,光泽黄颡鱼和黄颡鱼总体上呈逐年下降趋势,瓦氏黄颡鱼呈不规则的年际波动状态,而粗唇鮠则呈逐年上升趋势。14 a鲇形目鱼类总体的相对重要指数(IRI)结果显示,光泽黄颡鱼和瓦氏黄颡鱼为这一水域的常见种,黄颡鱼为一般种,粗唇鮠为少见种。研究还显示,光泽黄颡鱼和瓦氏黄颡鱼的优势体长组分别为4~6 cm和6~10 cm,仅长江靖江段沿岸平均每年即约有342.5万尾的光泽黄颡鱼和85.3万尾的瓦氏黄颡鱼被捕获,因此该江段是宝贵的苗种资源库。建议应降低捕捞强度,控制沿岸污水排放,减少岸线码头建设,保护河岸植被,以维持幼鱼栖息、觅食和育幼环境,保护渔业资源。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典型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对蚯蚓的毒性效应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我国贵州省某矿区典型的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开展28 d慢性毒性暴露试验,以蚯蚓体内2种抗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8-羟基脱氧鸟苷(8-ODHG)和金属硫蛋白(MT)含量为生物指标,评估了以上生物指标与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探讨该研究方法用于矿区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估的可行性。结果表明,CAT和SOD在暴露周期内均出现先诱导后抑制的动态响应过程,表明蚯蚓通过提高CAT和SOD的活性来清除机体因污染胁迫而产生的自由基,以适应环境变化,在毒性缓解后,蚯蚓体内代谢产物的积累抑制了抗氧化氢酶活性,CAT和SOD活性下降并趋于稳定。暴露于重金属污染亚致死浓度时,蚯蚓体内的8-OHDG含量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显著降低,随着暴露浓度的增加,损伤存在由低到高的转变。在28 d暴露周期内,蚯蚓体内MT在重金属胁迫下发挥了解毒作用,MT含量在蚯蚓暴露后第7天增加,随后逐渐降低。本文基于生物毒性试验综合评估了矿区典型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风险,研究结果对指导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与再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将样品中的颗粒物分离出来后,向样品中加入适量硝酸银,除去生成的氯化银沉淀,再将预先分离的颗粒物合并到水样中,混匀后测定。经过这样处理,既去除了水样中的Cl-,又保留了水样中原来的组份,保证了COD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过氧化物酶广泛存在于天然水体中,可利用腐殖质光照下产生的过氧化氢(H2O2)对雌激素的光转化过程产生影响,但过氧化物酶是否可直接影响雌激素的光转化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探索了在模拟光照条件下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对水体中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光解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HRP的存在显著地促进了EE2的光降解,且促进作用随酶活的增大而增大,但失活的HRP对EE2的光降解没有明显影响.EE2可在光照条件下发生直接光解和自敏化光解.通过活性氧种类(ROS)猝灭实验推测EE2自敏化产生的ROS可激活HRP,引发了在光照条件下EE2的酶降解.分别曝氧气和氮气后,EE2在HRP溶液中的光酶协同降解分别被促进和抑制,进一步说明了ROS在光酶协同降解中的重要性.HRP的活性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缓慢下降,从而可以持续地促进EE2的光酶协同降解,推测HRP对EE2在天然水体中的衰减影响很大.本文可为深入认识雌激素的环境归趋补充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