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0篇
安全科学   23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81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81.
为优化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污染土壤热脱附尾气的处理效果,采用脉冲电晕放电等离子体处理含DDTs(滴滴涕)的热脱附尾气,控制进气中的ρ(DDTs)为2.873 mg/m3,考察了载气φ(O2)、等离子体温度、载气湿度和脉冲电压对DDTs降解效果的影响,分析了O3在降解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①当氮气/氧气混合载气中φ(O2)分别为0、3%、6%、10%、21%和100%时,DDTs降解率分别为80.1%、76.5%、78.4%、81.1%、88.8%和94.6%,ρ(O3)分别为0、0.20、0.25、0.40、0.99和1.93 mg/L.随着φ(O2)的增加,ρ(O3)逐渐增大,除氮气气氛外,DDTs降解率均逐渐增大,当φ(O2)超过10%时,DDTs降解率较氮气气氛下更高.p,p'-DDD降解率均为100%,p,p'-DDE和o,p'-DDT的降解率随φ(O2)的增加而增大.氮气气氛下p,p'-DDT降解率高于低浓度氧气气氛,除氮气气氛外,p,p'-DDT降解率随φ(O2)的增加而增大.②当等离子体温度分别为80、100和150 ℃时,DDTs降解率分别为88.8%、83.2%和56.3%,ρ(O3)分别为0.99、0.65和0.35 mg/L.当载气湿度为0、1.0、2.7和20.5 g/m3时,DDTs降解率分别为88.8%、81.6%、68.6%和30.0%,ρ(O3)分别为0.99、0.73、0.56和0.32 mg/L.随着等离子体温度升高、载气湿度增大,反应器内ρ(O3)逐渐减小,DDTs降解率也随之降低.③DDTs降解率随脉冲电压的升高而增大,当脉冲电压为24 kV、脉冲频率为50 Hz、等离子体温度为80 ℃、气体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为10 s时,DDTs降解率达86.9%.研究显示,脉冲电晕放电等离子体能够快速、有效地去除热脱附尾气中的DDTs.   相似文献   
82.
钒的环境化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钒是瑞典科学家N.G.Sefstrm于1805年在斯堪地那维亚铁矿发现的。钒由于其特征而被广泛使用,因而由钒污染引起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本文综述了钒在动、植物中的浓度和分布以及钒在空气、水体和土壤中的环境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83.
一株降解乐果的高效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乐果合成废水生化处理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27株具有不同程度的降解乐果能力的好氧菌株。经降解功能测定试验,获得一株降解能力高的菌株(编号5724),24小时内,对乐果降解率达57%—58%。其主要特征为;细胞杆状,革兰氏阴性,直径0.7—1.2×1.4—4.2μm,具一根极生鞭毛,能运动,胞内有聚—β—羟基丁酸颗粒,葡萄糖的O/F测定产碱、氧化酶、接触酶均为阳性,甜菜碱不利用,明胶不液化,硝酸盐还原阳性,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3℃和41℃时生长极弱。48—52℃不生长,最适生长pH6.5—7,pH4以下不生长。按照上述特征,根据《伯杰氏细菌学鉴定手册》鉴定表,该菌株属类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pseudoalcaliges)。  相似文献   
84.
碱法草浆黑液微生物酸化与甲烷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利用制浆废水厌氧发酵产生沼气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厌氧消化烧碱法草浆黑液产沼气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我国中小型纸厂多以草类为原料,其蒸煮黑液的碱度高(pH>10),对甲烷菌生长极不利.因此,在厌氧发酵之前,必须使黑液的pH降低到适合甲烷菌生长的范围.一般多采用废酸调节pH,但有局限性.如何选用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微生  相似文献   
85.
采用物化-生化相结合的DAF-SBR工艺处理肉食制品加工废水。结果表明,可以解决单级生化处理时存在的大量油泡沫,N、P不足等问题,得到水达标排放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86.
采用嫌气——好气系统装置测定乐果合成废水的可生化性结果表明:进水COD为4214mg/l,处理后COD降到1344mg/l,去除率68.1%:BOD_5从1013mg/l降到48mg/l,去除率95%以上;乐果从350mg/l降到94mg/l,去除率73.1%;有机磷从338mg/l降到157mg/l,去除率53.6%。  相似文献   
87.
我国臭氧短期暴露与人群死亡风险的Meta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评价中国臭氧短期暴露对人群死亡率的影响,获取臭氧污染与人群死亡的暴露-反应关系.检索了Pub Med、SCI(Science Ciation Index)、Ebsco、Ovi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等,检索时间均为199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以"O3or ozone"、"mortality"、"China"、"臭氧"及"死亡"为关键词查找关于臭氧短期暴露对人群死亡率影响的文献.依据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纳入文献后分别提取臭氧的暴露反应关系,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合并效应值,并对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发表偏倚检验与校正.结果显示,大气中臭氧浓度每增加10μg·m-3,人群非意外总死亡率、心血管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分别增加0.40%(95%可信限(CI):0.303%~0.498%)、0.448%(95%CI:0.171%~0.724%)和0.461%(95%CI:0.225%~0.697%).与国外其它未纳入中国研究文献的Meta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中国的臭氧短期暴露对死亡风险影响的暴露-反应关系系数较高.大气中臭氧浓度的上升会导致我国人群非意外总死亡率、心血管系统疾病死亡率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的增加.  相似文献   
88.
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对海南近海点带石斑鱼野生和养殖群体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实验所用点带石斑鱼分别于2005年6月和9月取自海南万宁石斑鱼养殖基地和三亚近海,均为20尾,取全血以酚-氯仿抽提方法提取基因组DNA,利用微卫星引物进行PCR扩增,反应产物经8%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银染显色,并计算了相应的遗传学参数.结果表明,在野生和养殖群体中, 7个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平均数(A)分别为3.29和3.29,每个基因座位有效等位基因数(ae)分别为1.90~3.68和1.83~4.06,野生和养殖群体平均杂合度(Ho)分别为0.790 4和0.833 7;两个群体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832 5,遗传距离为0.183 4.由此可知,点带石斑鱼野生群体的等位基因数、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等于养殖群体,而杂合度两群体相当(P=0.637>0.05),说明海南近海点带石斑鱼野生和养殖群体的种质资源较好.  相似文献   
89.
江苏省夏季浮萍种类及其生长水环境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苏省多个县(市)分布有浮萍的工业区、生活区、农田水体进行调查与采样,观测各地浮萍种类及其生长水体的富营养化状况,探讨水体pH值,铵态氮、硝态氮、总氮、总磷含量与浮萍分布的关系。调查结果表明,浮萍适宜生长在静止的水体中,流动的河流中较为少见;此外,浮萍适宜生长在农田和生活区水体中,工业区附近样本数较少。江苏省夏季浮萍的主要品种为紫萍(Spirodelapolyrrhiza)、青萍(Lemmaminor)、芜萍(Wolffiaarrhiza)和少根紫萍(Spirodelaoligorrhiza),调查期间未发现稀脉浮萍(Lemmaperpusilla)与品藻(Lemmatrisulca)。紫萍和青萍在所调查的每个采样点均有分布,其生长水体的pH值变化范围(4.5~7.5)较大。浮萍生长水环境的氮、磷养分浓度范围很广,铵态氮、硝态氮、总氮、总磷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0~42、0.2—2.0、0.2~45和0.02~13mg·L-1,尚未发现浮萍分布与水体氮、磷含量之间的必然联系。工业区附近水体中常见紫萍与青萍以共生形式存在,偶尔还伴有芜萍。在利用浮萍去除水中氮、磷营养物质时,应优先考虑利用各地当季优势浮萍品种及不同品种浮萍的共生复合系统,保障浮萍的最大生长量以及对水体氮、磷的最大去除率。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