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25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53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张林  王煊军  刘祥萱 《化工环保》2006,26(5):386-389
探讨了自由基与非平衡等离子体脱硝过程中自由基的产生机制及反应过程;综述了氨气、湿空气、碳氢化合物3种自由基源物质的脱硝反应机理,分析了自由基源物质对脱硝反应产物及脱硝效果的影响;指出了提高自由基源物质的转化利用率、降低脱硝反应的能耗、完善自由基在NOx转化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是今后自由基与非平衡等离子体脱硝技术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2.
为探查不同电子受体产电性能及对阳极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研究了3种电子受体(铁氰化钾、曝气阴极、过硫酸钾),构建了双室榨菜废水微生物燃料电池系统(microbial fuel cells,MFCs),实现了污水处理和能量回收的双重目的,探讨了不同电子受体(铁氰化钾、曝气阴极、过硫酸钾)对榨菜废水MFCs产电性能及阳极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产电性能方面,当过硫酸钾作为阴极电子受体时,电池输出电压、库仑效率、功率密度均优于另外2种常用阴极电子受体(铁氰化钾和氧气);在500Ω的外接电阻间歇运行的条件下,其输出电压、库仑效率、功率密度分别为802 mV、(33±1.6)%、697 mW·m~(-2)。阳极生物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表明,水解发酵菌为榨菜废水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核心菌群,铁氰化钾、氧气和过硫酸钾MFCs阳极微生物菌群相对丰度分别为64.3%、63.6%和75.51%,包括Lentimicrobium、Synergistaceae、Sphaerochaeta、Anaerolineaceae、Draconibacteriacea菌属。阴极电子受体不同的MFCs的阳极微生物群落核心菌群类似,但是丰度有所不同。势差较大的电子受体(过硫酸钾)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较高,产电和污染物去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3.
开展了点火源引燃的上坡火蔓延实验,用刨花丝为燃料,研究不同坡度角对火蔓延速率、火线夹角、火焰长度、火焰倾斜角等的影响规律,并简要分析了火焰对火前未燃燃料的辐射传热。发现平坡条件下会形成圆形火线,而坡度条件下会形成泪滴状的火线。当坡度角高于20°时,上坡火蔓延速率随坡度的增大迅速上升。  相似文献   
74.
叙述了配电变压器进行高原环境条件下适应性验证的试验方法,说明了配电变压器的高原环境适应性验证在变压器性能优化和提升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5.
以三峡库区兰陵溪农林复合系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对小流域氮磷流失量及其浓度进行连续监测,结合丰水期次降雨分析径流氮、磷输出变化特征及其响应过程.结果表明:(1)小流域雨季径流总量为50.92×10~4m~3,输出总氮载荷为52.43kg·hm~(-2),其中以硝态氮(30.26 kg·hm~(-2))和颗粒态氮(21.61 kg·hm~(-2))为主体,输出总磷为0.10 kg·hm~(-2);(2)降雨量分布具有阶段性特征,丰水期强降雨是土壤养分输出的主要驱动,其降雨径流贡献了雨季88%的总氮和90%的总磷流失;(3)小流域土壤养分氮、磷主要经由降雨形成地表径流过程输出,占养分总流失量的68%和74%;(4)降雨径流过程硝态氮浓度与径流量表现为负相关,养分输出主要在径流过程后期;径流的氨氮、总磷浓度与降雨量显著正相关,输出主要在径流过程前期;(5)雨季流域水体总氮浓度超标,降雨或非降雨期间均属劣Ⅴ类水质.  相似文献   
76.
基于“八五”期间长江中上游流域各省的森林资源调查资料,结合经典的材积源生物量法估算了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生物量碳密度和碳贮量,并根据不同树种生物量-生产力回归关系推算了该地区当前的固碳潜力。结果表明:长江中上游地区森林平均碳密度为2575 t/hm2;碳贮量为1 39459 Tg (1 Tg = 1012 g),其中林分(包括经济林)碳贮量为1 20430 Tg,灌木林为13437 Tg,竹林为5592 Tg,三者分别占总碳贮量的8636%、963%和401%。整个防护林体系森林植被的固碳潜力为36856 Tg/a。位于本区西部的四川盆地嘉陵江流域和西部高山峡谷区,其森林碳密度、碳贮量和固碳潜力较高,而东部地区的川鄂山地长江干流、鄱阳湖水系以及洞庭湖水系相对较低,因此,长江中上游森林碳密度、碳贮量和固碳潜力总体上呈现自西向东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77.
船舶污染防控属于多行业领域的跨学科综合问题.通过对太湖流域水运行业的走访调查,总结并分析各类船舶污染行为及主要特征,指出内河水域船舶污染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对生活污水处理方案进行经济技术比选,探讨适用于太湖流域航运现状的船舶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并提出治污工程建设和水运行业管理的建议措施.加强岸上污染物收集处理系统的基础建设工作,以及提高船民杜绝排污行为的环保意识,是解决太湖流域船舶污染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8.
该研究以垃圾填埋场存余垃圾筛分后的腐殖土为研究对象,针对常见的Cu、Zn、Mn含量高的问题,考察了EDTA、腐殖酸(HA)单一淋洗以及EDTA/HA混合淋洗的淋洗效果,使用响应面法对参数进行优化,采用处理后的腐殖土进行绿化实验。结果显示,在相同条件下,EDTA淋洗对Cu、Zn、Mn的去除率分别为29.63%、36.53%、33.75%,HA淋洗对Cu、Zn、Mn的去除率分别为40.23%、25.46%、21.45%,EDTA/HA混合淋洗体系对3种重金属的去除率分别为43.14%、35.13%和24.32%,EDTA/HA混合淋洗体系提高了Cu的去除率。对淋洗后重金属的形态进行分析,与单一EDTA淋洗相比,HA的加入提高了可交换态金属的去除率,对可还原态金属的去除效果更为均衡,因此混合淋洗可降低腐殖土中残留重金属毒性和对环境的危害。淋洗剂浓度越高、淋洗时间越长、固液比越小、pH值越小,越有利于重金属的去除。当淋洗后腐殖土质量分数为50%时,测量黑麦草、长春花、千日红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发现试验植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均小于规范值。  相似文献   
79.
通过实验得出 ,不经加药处理的选矿废水 ,污泥比阻 r=33.1× 1 0 1 1 cm/g太大 ,较难过滤 ;加药处理后 ,污泥比阻r=0 .0 6× 1 0 1 1 cm/g变小 ,可以采用较先进的机械脱水处理。  相似文献   
80.
利用1985年和1994年两期土地利用现状图及2003年遥感资料,在ArcGIS 9.0平台上,选取多样性、均匀度、破碎度、分离度和分维数等指数,分析了流沙河上游汉源县宜东乡的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景观整体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增大,优势组分有林地对景观的控制作用不断减弱;景观整体破碎度增大,斑块间离散度增大,景观形状变得较为复杂。影响因素分析表明,集镇和主要公路的影响使得其周围景观的分布以人为景观旱地为主。地形因素中,居民点、水田在坡度15^o以下区域和平地、阴坡上广泛分布;有林地、灌木林和荒草地等景观在15^o以上坡度级分布较广,其中有林地阴坡分布稍高于其余坡向,灌木林分布阳坡多于阴坡,旱地在半阳坡出现分布峰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