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1篇
综合类   110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环境污染经济损失估算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污染物的环境污染损失机理性模型,Logistic方程及环境价值的相关理论,建立了环境污染经济损失估算模型.该模型不仅能反映出污染物浓度、污染物排放量、环境资源价值与经济价值损失间的关系,而且利用该模型可以定量地反映环境污染对环境资源价值造成的损害.将该模型用于估算福州市工业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其估算量与利用经济计量法计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二者评价结果较为一致,但前者略大.   相似文献   
32.
基于多目标决策的节能减排绩效评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构建评价模型,从资源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综合利用、环保治理及无害化等方面构建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福建省2001-2010年节能减排进行绩效评估.结果表明,福建省节能减排绩效的优劣顺序分别为:2010、2009、2003、2002、2008、2007、2004、2001、2006、2005年.2005-2006年福建省在废物综合利用、环保治理及无害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2001-2004年相比优势不明显,而在资源能源消耗与污染排放方面却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2007年以来,福建省正在逐步加大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力度,因此,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评价结果较好地体现了福建省节能减排的现状与不足,为推动节能减排绩效评估工作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3.
基于改进灰色聚类法的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传统灰色聚类法的基础上,以白化函数为突破口进行模型优化改进,并将其应用于马鞍山重点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中。结果表明:通过e型指数函数优化的白化函数评价范围更广,不遗漏任何重要信息;纳入生物毒性因子的双因子权重赋值法可挖掘出潜在的污染因子,使其评价应用更为合理;改进灰色聚类法较传统灰聚类法等更能综合地反映多种重金属联合作用下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使其评价结果更为客观。  相似文献   
34.
从风险评价系统的模糊性出发,结合区间数与三角模糊理论,将水环境中污染物浓度的不确定性用区间数表示,以隶属度反映区间数浓度值范围的置信水平,将模型的其他变量参数转换为三角模糊数,并对风险评价标准进行模糊化分级,构建了基于区间数的饮用水源地水环境健康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应用该模型对2009年FZ市5个饮用水源地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市的5个饮用水源地水环境健康风险水平总体上处于Ⅲ级,为中风险状态;随着置信水平a的降低,风险率范围值随之扩大,相关信息和参数的模糊性相应增加,选取a≥0.90对应的区间值作为环境风险决策管理的依据易于被接受.  相似文献   
35.
模糊物元法综合评价福州市大气环境质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气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是城市环境质量考核的重要内容,鉴于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将熵值理论与模糊物元分析法相结合应用于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可有效解决这种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应用该模型对福州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将评价结果与属性识别理论模型的评价结果相比较,二者基本吻合,结果证明该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36.
酸性预处理污泥厌氧发酵产氢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通过批量试验系统研究了酸性预处理污泥厌氧发酵产氢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酸性预处理,不仅对耗氢菌起到抑制作用,还能起到一定的融胞作用,使污泥中溶解性的糖和蛋白质的含量增加,促进厌氧发酵产氢;酸性预处理污泥厌氧发酵主要降解的有机物质为蛋白质,糖类次之.最佳的酸性预处理条件为调整原污泥pH=3.0放置24h;经过pH=3.0酸性预处理后调节初始pH=11.0的条件下厌氧发酵产氢,其最大累积产氢量最高,为14.66 mL.  相似文献   
37.
建立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属性层次模型,以土壤综合环境质量评价、评价指标及各样本建立层次结构,将层次分析法中的比例标度转化为相对属性测度得到各指标权重,再计算合成属性值来实现对各土壤样本的质量等级综合评判与排序.将此方法应用于某地区农业土壤环境8个样本、6项重金属污染指标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密切值法的评价结果相一致,与模糊综合评判法和分级贴近度法的评价结果略有差异;计算简单、合理,评价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38.
通过将多目标决策-理想区间法与熵值法相结合,建立了基于运用熵权来确定权重的多目标决策-理想区间法,应用一种新思路评价福州市山仔水库1998~2002年富营养化程度.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水库营养程度的优劣评价问题,且使评价过程大大简化,评价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39.
基于熵权的改进密切值法评价运河杭州段底泥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基于熵权的改进密切值法的建模步骤,将其应用于运河杭州段底泥污染的评价中,并将评价结果与属性识别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底泥各层(浮泥层、淤泥层、基底层)均属于轻度污染,与属性识别法的评价结果存有差异;底泥各层污染程度为浮泥层〉淤泥层〉基底层,与属性识别法的评价结果一致。通过分析各污染因子(As、Hg、Cu、Pb、Zn、Cd、Cr、OP)在底泥各层的污染程度、权重大小及对底泥污染的综合影响,说明基于熵权的改进密切值法的评价结果比属性识别法更合理、更为可靠,用于评价底泥污染类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0.
污染损失率法在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污染损失模型的理论思想和实践应用,结合土壤环境污染的特征,尝试将污染损失率法应用于福州市郊菜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中,并同时计算评价样本的密切值,发现污染损失率法与密切值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前者表现出对样本中超标较严重的污染因子有更强的分辨率。理论分析和实践应用证明,污染损失率法应用于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物理意义明确,计算过程简便,评价结果合理精确。本研究拓展了污染损失率法的应用领域,也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