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1篇
综合类   72篇
基础理论   7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南黄海海水中各种形态磷的分布变化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 1998年 5月南黄海大面调查所得到的数据和相关的历史资料 ,对南黄海海水中P的现状及其分布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 :南黄海海水中P的含量底层略高于表层 ,且主要存在形式是DOP ;底层水中颗粒态磷和溶解态磷的形态间转化与表层不同 ,可能是通过DOP为煤介进行的 ;在南黄海海水中 ,溶解态磷酸盐的分布主要是受生物活动的影响 ,可以作为赤潮发生的一个预测因子 ;南黄海的大部分区域N、P供应充分 ,属于中等营养海区。  相似文献   
52.
黄海春夏季降水中常量离子化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集黄海千里岩岛春、夏季(2002年3月至8月)降水样品20个,测定了H 、F-、Cl-、NO 3、SO2-4、K 、Na 、Ca2 、Mg2 、NH 4,并对常量阴、阳离子的含量及组成特征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应用相关性分析及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分别对降水中常量阴、阳离子及常量阴、阳离子整体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常量阴、阳离子整体间具有较强相关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各常量离子化学特征可基本确定为两个因子,F因子(FA1)及Na-Cl因子(FA2),在主因子FA1-FA2空间,绝大多数样本点聚类,部分结果水平远离平均水平,样本点异常可归为两类,分别受F因子(FA1)及Na-Cl因子(FA2)影响.  相似文献   
53.
黄海西部大气湿沉降(降水)的离子平衡及离子组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黄海西部的千里岩、青岛的麦岛两个降水采样点1997、1998两年收集的113个降水样品进行了分析,测定了H^+、NH4^+、K^+、Na^+、Ca^2+、Mg^2+、F^-、C1^-、NO3^-、SO4^2-共10种离子成分的含量。计算了阴离子和阳离子的浓度总量,考察了∑-/∑+值,对所8测10种离子的含量顺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10个样品离子平衡(∑-/∑+在0.75~1.25之间),3个  相似文献   
54.
类脂分子标志物在海洋有机地球化学中的研究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分子标志物是海洋有机地球化学过程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它的开发和应用使得海洋有机地球化学的过程研究成为可能。类脂化合物作为一类最常用的分子标志物,在物质来源、有机质降解、早期 成岩演变、环境污染、古海洋学等诸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类脂分子标志物成功地应用在河口、滨海地区和深海海洋中有着物质循环、迁移和埋藏等过程的研究,为海洋有机地球化学过程提供定性或定量的描述。本文简要介绍了类脂分子标志物的特征、开发和利用,并讨论了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55.
黄、渤海区沉积物中磷的分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冯强  刘素美  张经 《海洋环境科学》2001,20(2):24-27,41
对1998年9月和1999年5月的渤海航次、1998年5月南黄海航次、1999年8月北黄海航次所采集的表层和柱状沉积物样品中总磷和无机磷的含量及分布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黄、渤海沉积物无机磷占总磷的70%-80%,以无机磷为主,有机磷次之。受海流及陆地河流注入的影响,渤海海区沉积物中无机磷的总磷含量的最大值出现在黄河口附近,而黄海海区沉积物中无机磷和总磷含量的最大值出现在南黄海的西南部;整个黄、渤海海区无机磷和总磷含量的最小值则出现在山东半岛的成山头附近与朝鲜半岛西海岸之间的海区。由于海流作用及生物扰动,所采集的柱状样品中磷的含量产生了一定的波动,但总体趋势还是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含量略高,向下销有减小。  相似文献   
56.
青岛地区大气沉降物中化学成分研究 2.常量组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原子吸收和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青岛大气干、湿沉降物中K、Na、Ca、Mg的含量及雨水中的阴离子SO42-、Ci-、NO3-、NO2-、PO43-、SiO32-等含量和pH。 分析表明,雨水中溶解态的金属元素和阴离子的浓度与降雨量反相关,其中金属元素浓度高于偏远沿海地区雨水中金属元素的浓度,而低于内陆雨水。近岸地区雨水中K/Cl、Na/Cl、Ca/Cl、Mg/Cl比相近,均高于大洋水的相应比值,而雨水中溶解态金属元素浓度低于海水和河水;阴离子浓度与河水相近,除SO42-、Cl-较低外,NO3-、NH4+、PO43-远高于海水。 在此基础上我们计算了青岛大气中K、Na、Ca、M9的干、湿沉降通量,结果表明湿沉降通量高于干沉降通量,湿沉降对于物质向大洋的输送起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7.
东海大气气溶胶的化学特征及来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2006年11—12月、2007年2—3月、2008年5月和2008年6月在东海4个航次中采集的总悬浮颗粒物(TSP)和Anderson分级样品,分析了其中可溶性无机离子的浓度,探讨了东海气溶胶中水溶性组分的化学特征、季节变化、粒径分布及来源.结果表明,气溶胶总水溶性离子的浓度为13.5~95.3μg·m-3,平均...  相似文献   
58.
通过培养实验测定了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DIN和PO34-的排泄率和生物扰动作用对胶州湾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通量的影响,探讨了菲律宾蛤仔养殖对沉积物-水界面生源要素迁移的影响.研究表明,菲律宾蛤仔能够排泄DIN和PO34-,但其生物扰动能够改变沉积物中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减少排泄物中的DIN和PO34-向水体释放.在生物扰动作用下,菲律宾蛤仔排泄的DIN和PO34-中,仅有37%(DIN)和34%(PO34--P)最终释放到水体中.在考虑生物扰动作用的影响后,养殖菲律宾蛤仔每年从水体滤除的生源要素中仅有19%的氮和17%的磷以无机营养盐形态完成再生过程返回到水层中,其余部分以渔获量、生物难于利用形态或埋藏的沉积颗粒形态从水层中清除.菲律宾蛤仔生物扰动条件下沉积物向水层释放Si∶N∶P的速率比约为5∶18∶1,其中Si∶N和Si∶P比远低于菲律宾蛤仔从水体中滤除的颗粒物.因此菲律宾蛤仔养殖能够加速生物硅沉积,加剧胶州湾水体中Si限制.  相似文献   
59.
冬、春季东海气溶胶和雨水中尿素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机氮是海洋大气气溶胶和雨水中的重要氮组分,其中的尿素氮由于具有生物可利用性以及广泛的自然源和人为源,故其沉降入海后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利用2006年11~12月和2007年2~3月在东海航次中采集的23个总悬浮颗粒物样品、 4套安德森分级样品以及10个雨水样品,分析了其中尿素氮、氨氮和硝氮的浓度.在冬、春季节,气溶胶中尿素氮的浓度分别为0.2~17.7 nmol·m-3和6.5~14.6 nmol·m-3,雨水中的浓度分别为7.8~18.1 μmol·L-1和12.1~35.3 μmol·L-1.在气溶胶和雨水中,尿素氮的浓度均表现为春季高于冬季.相对于氨氮和硝氮,尿素氮在气溶胶中对氮组分的贡献约为5%,在雨水中的贡献接近20%.与氨氮、硝氮的粒径谱分布不同,尿素氮在各粒径段所占的比例相差不大.春季,尿素氮在0.43~0.65 μm细粒子上的贡献稍高,为19.8%,冬季,在3.3~4.7 μm粗粒子上的贡献稍高,为20.0%.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气溶胶中尿素的浓度在冬季主要来自土壤尘的贡献,春季则主要与土壤中尿素的升华有关.  相似文献   
60.
东海近岸沉积物中酸可挥发性硫化物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东海近岸沉积物中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由于该区域水深较浅、水的垂直交换带来的氧的补充,表层沉积物中AVS的含量较低,大部分站位低于检出限.而对于AVS的垂直分布,其含量范围为0~5.82 μmol/g.不同站位检出AVS的深度不同,这主要是由有机质含量和沉积物的孔隙度控制的,高有机质含量和低孔隙度将有利于AVS的生成.从可检测到AVS的层次以深,AVS含量基本随深度增加,呈现出较稳定的沉积状态.通过与不同沉积环境的AVS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不同沉积环境下AVS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研究区域AVS的含量与珠江口附近沉积物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