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203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308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74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以pH作为SBR法硝化过程模糊控制参数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实现SBR法处理啤酒废水硝化时间的在线模糊控制,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碱度类型和浓度对SBR法硝化过程中pH变化规律的影响,同时考察了DO和ORP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硝化过程中pH的变化可以分为下降型和上升型,下降型有ρ(HCO3^-)适量和不足两种情况,ρ(HCO3^-)适量时,pH在硝化结束时由下降转为上升;ρ(HCO3^-)不足时,pH在硝化结束时下降速率变小;根据pH这些变化特征控制硝化终点;下降型是最普遍的情形,上升型是ρ(HCO3^-)过分充足的情况,在硝化过程和硝化结束之间,pH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不能根据pH的变化来控制硝化时间,若ψ(曝气量)适宜,可以通过DO来判断硝化终点;上升型在实际中很少出现,pH以上变化规律不仅可以判断硝化时间,还可以判断硝化反应过程中ρ(HCO3^-)充足与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SBR法硝化时间的模糊控制规则。图7表1参16。  相似文献   
92.
实时控制技术在污水生物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污水处理厂采用固定时间控制策略所暴露出的问题,从污水生物处理反应机理上分析了溶解氮(DO),氧化还原电位(ORP)和pH值作为污水生物处理实时控制参数的可行性,得出污水处理过程中反应器内DO,ORP和pH的变化可以间接反应有机物降解和脱氮除磷过程,因此,在理论上可以应用DO,ORP和pH作为实时控制参数控制污水处理过程,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应用DO,ORP和pH作为实时控制参数控制污水处理过程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目前我国在此研究方向存在的问题,指出进一步加强对污水处理实时控制技术应用基础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使其与智能控制技术相结合,最终实现污水处理自动化,参27  相似文献   
93.
A2/O工艺强化反硝化除磷体系中微生物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直观地认识反硝化除磷体系中生物脱氮除磷机理及运行状态,本文尝试了对A2/O工艺强化反硝化除磷体系在稳定运行期的活性污泥采取直接染色的手段,观察聚-β羟基丁酸(PHB)和聚磷酸盐(Poly-P)的沿程变化状况,同时结合活性污泥的电镜扫描图像,考察该系统的微生物菌群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在厌氧阶段,微生物细胞内PHB的量大幅提高,上清液中磷酸盐的含量上升,聚磷酸盐含量明显下降,粒径为1~1.5μm、呈球状和棒状的菌群构成的葡萄状细胞簇占居优势;在缺氧阶段,微生物细胞内PHB的量下降,上清液中磷酸盐含量下降,聚磷酸盐含量上升,粒径为0.5~1μm的椭球菌与1.0~1.5μm的球杆菌占优势;在好氧阶段,微生物细胞内PHB的量较低或接近零,上清液中磷酸盐的含量接近零,聚磷酸盐含量明显上升,此时粒径1.0~1.5μm的球菌以单个或成对出现,球菌不再饱满,呈现接近消失的状态.相比之下,单纯的脱氮系统则不存在上述微生物特性的变化.图8参12  相似文献   
94.
着重研究了有限制有机物排放总量时,使其运行费用最低的最优周期控制问题。通过增加新的状态变量和用补偿函数法,将本课题的有约束条件问题化为无约束条件问题,并提出了最优长参数的动态搜索法来修改传统的梯度法,从而较完善地解决了多变量最优周期控制的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95.
分析了民丰造纸厂生产用水中存在菌尘的问题 ,认为水源污染、水温和浊度等因素是处理水菌类大量生长的原因。通过试验和实验运行 ,提出降低出水浊度和采用混合杀菌剂的解决办法 ,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6.
强化A2/O工艺反硝化除磷性能的运行控制策略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以啤酒废水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了如何强化A2/O工艺反硝化除磷性能,从而提高营养物去除效果、并实现节能的目的.试验中建立了3种运行控制策略:(1)根据缺氧区末端出水硝酸盐的浓度控制内循环回流量;(2)调节厌氧/缺氧/好氧区体积比以减少厌氧区出水剩余COD对缺氧磷吸收的影响;(3)向缺氧区引入旁流并调节旁流比.试验结果表明,当缺氧区末端出水硝酸盐浓度控制在1~3 mg·L-1时,不仅可强化反硝化除磷效果,而且可以节省内循环所需能耗;厌氧/缺氧/好氧区最佳体积比为1/1/2;旁流的引入可以提高低C/N比条件下TN的去除,最优旁流比为0.32.  相似文献   
97.
SBR法去除有机物、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中pH变化规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实现SBR法脱氮在线模糊控制 ,以啤酒废水为研究对象 ,通过不同进水氨氮浓度和不同进水有机物浓度的试验 ,研究了SBR法去除有机物、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中pH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有机物去除过程中pH呈现大幅上升的现象 ;有机物去除结束时pH停止上升 ,随着硝化反应的进行pH不断下降直至反应结束 ,然后pH突然快速上升或维持不变。在反硝化过程中 ,pH不断上升直至反硝化结束出现转折点 ,然后持续下降 ,指示反硝化已经结束。不同进水氨氮浓度和进水有机物浓度的试验进一步验证了pH特征点的重现性 ,可以作为SBR法去除有机物、硝化和反硝化的模糊控制参数  相似文献   
98.
99.
为分析盐度对硝酸细菌(NOB)活性的影响及其动力学特性,本文采用高浓度亚硝态氮污水富集培养NOB.对NOB富集污泥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分析表明Nitrobacter占细菌总数的(81%±6%).污泥的最大比亚硝态氮氧化速率为(42.5±0.9)mgN/(gVSS·h).用此污泥考察了盐度对NOB活性的影响,并测定了盐度为10g/L时NOB的动力学参数(Ko、KS).结果表明,与盐度为0g/L时的NOB活性相比,盐度为15g/L时NOB活性降低了3.3%;盐度为10和20g/L时的NOB活性分别降低了11%.盐度为10g/L时,NOB的最大比亚硝态氮氧化速率为(37.9±0.7)mgN/(gVSS·h),氧的半饱和常数Ko值为(1.51±0.06)mg/L,底物(亚硝态氮)半饱和常数KS值为(6.06±0.15)mg/L,Ko、KS测定值均高于ASM2模型中氨氧化细菌(AOB)推荐值.盐度对NOB的抑制降低了最大比亚硝态氮氧化速率,对氧传递和底物(亚硝态氮)传递均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100.
自发热持续高温好氧堆肥碳、氮、腐殖酸变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超高温自发热好氧污泥堆肥过程中有机碳、氮、腐殖酸变化过程,以1m3小堆体好氧堆肥的形式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水溶性COD从23.18mg/g增大到47.49mg/g,然后逐渐减少至30.67mg/g.总有机碳和TN在前7d减量最多,分别从207.45mg/g,45.40mg/g降到157.86mg/g,38.23mg/g,并在第35d趋于稳定.NH4+-N从9.89mg/g逐渐增加到14.04mg/g,堆肥过程中NO2--N,NO3--N含量极低,总含量低于0.07mg/g,不足TN的0.2%.TN损失达82.87%,主要通过氨气挥发的途径.腐殖酸含量前7d从115.12mg/g迅速上升至214.11mg/g,第21d缓慢下降至154.47mg/g,趋于稳定.腐殖度E4/E6在3.49~4.23范围内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不适用于本工艺腐熟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