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20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108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城市路面降雨径流污染特征及源解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路面径流是城市地表径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污染强度大、对地表水体的影响严重而被予以格外的关注。通过对国内外关于路面径流水质的研究进行总结发现:我国城市道路径流中COD、TP、TN和Pb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39.59、0.46、6.29和0.14 mg·L-1,超过了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Ⅴ类标准,TSS的质量浓度高达552.86 mg·L-1。因此,COD、TP、TN、Pb和TSS是我国路面径流的主要污染物。高速路径流污染物Pb、Cu和Zn的浓度明显高于普通道路,而普通道路径流污染物中COD和TSS要高于高速路。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物浓度偏高。多数研究表明:污染物的质量浓度与降雨量呈负相关关系,路面坡度增加了车辆与路面的摩擦力和燃料的消耗,进而导致路面径流污染物的浓度较高,路面清扫或许对污染物的浓度有不利的影响,主要由于道路清扫将路面中部分大颗粒破碎,释放出了细小的颗粒物(粒径〈43μm)并且不能将其清除的缘故。但是,降雨强度、干期、降雨历时和车流量对径流水质的影响存在一定的争议。通过对现有的研究总结发现:车流量≥30000的路面径流中COD、TSS、Pb和Cu的浓度是车流量〈30000的路面径流中的2.5、4.3、1.4和5.1倍;路面径流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车辆的交通损耗,有机污染物来源于车辆的交通活动和路面材质,营养污染物来源于大气干湿沉降。今后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研究:将多环芳烃、大肠杆菌等水质指标列入研究计划;深入分析影响降雨径流水质的因素及各影响因子间的交互作用;运用同位素溯源技术识别道路径流污染物来源。  相似文献   
22.
随着页岩油地质特点的差异化与压裂液体系的变革,亟需低成本、高效的返排液回用处理技术。文章基于不同压裂液体系的油田返排液,对比分析了常规与非常规返排液的特征,明确严重影响页岩油返排液回用处理的关键污染特性是黏度大、悬浮物、油含量高。针对关键技术难题,分别探究了氧化破胶技术与混絮凝剂的研究进展,发现任何单一处理剂均难以解决其破胶、脱稳与分离难题,需要研发并优化复合功能型药剂,确保页岩油压裂返排液高效资源化处理,支撑页岩油规模化绿色开发。  相似文献   
23.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区,而土壤盐渍化对该区的农业生产影响巨大,因此,及时获取该区农作物种植区土壤盐分含量及其分布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利用ADC便携式多光谱相机和EC110便携式盐分计,采集该区近地多光谱相片和土壤表层含盐量数据,结合两期遥感影像提取黄河三角洲冬小麦种植区面积分布,构建基于近地多光谱植被指数的土壤含盐量估算模型,进而将模型拟合反演到黄河三角洲OLI影像,得到黄河三角洲冬小麦种植区土壤盐分含量空间分布图,对麦区土壤盐分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含盐量最佳估算模型为以SAVI为因变量的线性模型(Y=-0.754x+0.870,n=80),估测R2为0.747,精度达到81.44%;研究区冬小麦分布由西南部内陆至东北部沿海呈明显递减的空间趋势;麦田土壤盐分含量主要集中在1.5~3.0 g/kg之间,占种植总面积的76.90%,而含盐大于3.0 g/kg的麦田占14.09%,宜采取针对性栽培管理措施。该研究探索了基于近地多光谱数据和OLI影像的土壤含盐量估算方法,为黄河三角洲麦田管理和土壤盐分含量估算提供了快速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4.
为了完善采油厂实现油气集输联合站变更管理的信息化,减少变更活动中人工操作的工作量。提出了基于Web的变更管理系统架构方案,并运用Java技术及SQL数据库技术研发出变更管理信息系统。系统能够实现变更申请审批、变更风险评估、变更现场监督、变更历史记录查询以及变更作业票管理等功能,并在某油田多个油气集输联合站得到应用。应用结果表明,基于Web的变更管理系统具有较好的现场应用性,能够切实提高联合站变更管理的效率,有效地发挥变更管理在规章制度更新、过程工艺改进以及工作场所变化等方面的优势,从而通过进一步完善联合站安全管理体系,最终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工具化支持。  相似文献   
25.
良好的接地保护是维护电梯正常运行的重要措施,同时为检修作业人员的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因此是电梯检验中一个重要的项目。文章先对接地保护的概念进行澄清,接着介绍低压系统的几种接地型式,通过比较得出适用于电梯的接地系统,最后结合检规的要求介绍了有关的检验方法并指出日常检验中接地线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6.
原水水质对输水管道硝化作用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配制水样模拟Ⅱ类、Ⅲ类和劣Ⅴ类地表水,利用管道模拟反应器研究不同原水水质条件下输水管道中硝化作用的形成及对输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水中氨氮(NH4+-N)及溶解氧(DO)含量对NH4+-N去除均有一定影响,DO充足时,去除率随原水中NH4+-N含量的增加而增加,DO浓度低时,DO成为影响NH4+-N去除的主要因素;原水NH4+-N含量对运行初期NO2--N积累有重要影响,NH4+-N含量越高,NO2--N积累量越大,随着生物膜的成熟,影响作用逐渐减弱;反应器中AOB数量主要受原水NH4+-N浓度的影响,随NH4+-N浓度升高而增加;NOB数量受NH4+-N和DO浓度的双重影响,DO含量低会抑制NOB活性,使NOB数量减少,导致NO2--N积累;输水管道中的硝化作用是水中及生物膜中硝化细菌共同作用的结果,但生物膜中硝化细菌存在水平高,其硝化作用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7.
彩叶植物是居住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居住区绿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昆明33个居住小区样地的调查表明:乔木类出现频度较高的有14种,红叶石楠的重要地位值最高;灌木类出现频度较高的有15种,金叶女贞重要地位值最高;草本类出现频度较高的彩叶植物共有9种,彩叶草重要地位值最高。通过分析发现,乡土彩叶植物种类较少,彩叶植物配置缺少新意,因而进一步完善居住小区绿地的功能结构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8.
黄河三角洲垦利县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34个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和模糊数学原理对研究区的可持续土地利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可持续土地利用性在1986-2003年期间逐渐提高.通过计算障碍度详细分析了研究区可持续土地利用的障碍因素.人均农业总产值、粮食单产、芦苇地占地率、农业用地率是可持续土地利用的主要障碍因素.芦苇地占地率在1996年以后始终是第一障碍因素.人均农业总产值的限制主要出现在1998年之前,之后对可持续土地利用未构成障碍.粮食单产和农业用地率的影响主要出现在1996年以后.林草覆盖率、公顷耕地农机总动力和农村电气化水平在一半以上的年份对可持续土地利用构成障碍.在1994年之前,农民人均收入障碍度较大,是主要的障碍因素.最后根据障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可持续土地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9.
为防控矿工不安全行为的传播,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采用传播动力学方法,在传染病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并构建了易染-潜伏-传播-管控-免疫(SEIMR)传播模型,借助MATLAB软件演化不同状态下矿工人群之间的动态转化关系,模拟转化率对矿工不安全行为传播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SEIMR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矿工不安全行为的传播过程,恶化率、改善率、醒悟率及遗忘率等因素对矿工不安全行为传播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提高改善率和醒悟率可以抑制不安全行为的传播,提高恶化率和遗忘率可以促进不安全行为的传播.因此,在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中,可通过调节控制这些因素来预测和干预不安全行为的传播.  相似文献   
30.
菌株Sphingomonas sp. FL降解溴氨酸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离了1株澳氨酸降解菌.其可以溴氨酸为唯一碳源进行降解并使其脱色,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比较和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将其归为鞘氨醇单胞菌属.溴氨酸降解和菌株生长的最适条件为:温度30℃,pH 7.0,摇床转速100 r/rain,(NH4)2SO4作为氮源,在此条件下,溴氨酸(100 mg/L)在14 h内的脱色率可达99%.低浓度NaCl(<2%)对脱色有促进作用,而高浓度NaCl(≥2%)对脱色产生抑制.以Haldane底物抑制模型表征溴氨酸初始浓度对脱色的影响.确定当初始浓度为1 393.5 mg/L时可取得最佳比降解速率1.4 h-1.菌株不能将溴氨酸完全矿化,至反应终点52.4%的有机碳得到去除.利用GC-MS和HPLC-MS分析代谢产物显示.溴氨酸降解的中间产物是邻苯二甲酸,终产物可能为2-氨基-3-羟基-5-溴苯磺酸或2-氨基-4-羟基-5-溴苯磺酸,邻苯二甲酸可经3,4-二羟基苯甲酸途径进一步降解而被菌体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