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16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我国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专项整治2年多了,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在整治内容上还留有盲点。笔者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基层工作人员,在此,就危化品安全管理谈几点粗浅看法。不足之一:监管机构不健全,人员不落实,行政执法力度不大。在机构上,目前有些地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是政府的  相似文献   
22.
“十一五”期间滴水湖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Σ)对"十一五"期间滴水湖富营养化状态、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了评价及分析。结果表明:滴水湖水质整体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石皮泐港进水口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大于湖区各点位;每年4月-5月和8月-10月两个时间段,滴水湖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较高;"十一五"期间,滴水湖的富营养化状态呈现不显著下降的趋势。建议加强对水体叶绿素a浓度等生物指标的监测,以更全面地评价滴水湖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23.
为获得新型絮凝剂的最佳制备条件,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NN)结合加速遗传算法(AGA)对絮凝剂性能影响因素进行全局寻优。在影响絮凝剂处理性能的主要因素Fe、Al与Si的摩尔比n(Fe+Al):n(Si),B、Mg和Si的摩尔比n(B+Mg):n(Si)以及熟化时间的有效作用范围内,用Box-Behnken Design(BBD)实验设计方法,产生15组影响因素组合作为输入样本,经对印染废水的絮凝处理实验得到相应的COD和色度去除率输出样本,由神经网络方法对15组输入、输出样本数据建模,得到反映絮凝剂制备条件和絮凝剂去除效果的响应关系,并采用加速遗传算法全局优化,得到最大COD去除率和色度去除率条件下的最优絮凝剂制备条件组合,即n(Fe+Al):n(Si)=5.08,n(B+Mg):n(Si)=0.55,熟化时间为2.1 d,对应的印染废水COD去除率为88.10%,色度去除率为95.37%。模型验证实验显示,实验值与模型预测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5%。相对于响应曲面法,用神经网络结合加速遗传算法优化得到的新型絮凝剂去除印染废水中COD和色度的能力更高,进一步验证了神经网络法在新型絮凝剂制备条件优化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4.
孔隙介质中生物膜空间分布及其对渗透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隙介质地下水污染的生物修复过程中,微生物附着在介质颗粒表面,造成生物堵塞,影响生物修复的效率.对二维砂箱中的生物堵塞实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表明生物膜厚度在空间上服从正态分布.现有的定量刻画多孔介质生物膜与渗透率的模型一般均假设生物膜均质等厚地覆盖在颗粒表面,与实验结果不符.为探讨多孔介质中生物膜厚度变化对渗透率计算结果的影响,本文选择常用的Taylor模型中二大类六种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计算结果表明:生物膜厚度参数对模型计算结果影响显著,利用最小生物膜厚度计算得到的相对渗透率比利用最大生物膜厚度计算时的结果大1~4个数量级;不同模型对生物膜厚度参数的敏感性不同,其中Mualem模型最为敏感;Mualem Model利用平均值计算所得相对渗透率与实验测量结果相符,基于正态分布的生物膜厚度统计均值具有一定的代表性;Mualem模型更适用于计算孔隙介质中生物堵塞时对渗透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以具有介孔结构的沸石分子筛ZSM-5m负载纳米TiO2制备出复合型光催化剂,用扫描电镜、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和X射线衍射对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通过序批试验考察了TiO2/ZSM-5m/过硫酸盐体系深度降解焦化生化处理出水中残余有机污染物(ROPs)的效果和机理.结果表明,在COD初始平均浓度为352mg/L,TiO2/ ZSM-5m投加量为1.6g/L,pH值为3.0,C(Na2S2O8)为0.8g/L,常温下反应180min,COD出水平均浓度为76.3mg/L,去除率达到78.2 %,在上述优化条件下可达到现行污染物排放标准.ROPs光催化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模型,推测具有微介双孔结构的催化剂表面电子易被S2O82-俘获,降低空穴与电子的复合率,促进了·OH 和SO4-·形成,对ROPs的吸附和光降解有较大的强化作用.用GC-MS对处理前后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测定以揭示降解与转化规律,发现苯类特征污染物能有效降解,但产生的中间产物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26.
制备了木屑多孔生物质混凝土(PBC),并通过清水浸泡和浸泡液的种子发芽试验,考察PBC浸泡后孔隙率变化及其浸泡过程对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最大抗压强度和孔隙率为指标,PBC较佳配合比分别为水灰比[m(水):m(水泥)]、水泥用量w和木屑添加量w为0.55、15%、1.0%和0.60、5%、2.5%两组.PBC浸泡液的p(COD)、pH值和电导率(EC)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浸泡40 d内的平均值分别为76.4 mg·L-1、9.93和4.4 mS·cm-1;同条件下普通多孔混凝土(PC)浸泡液的p(COD)平均仅为9.9mg·L-1,但其pH值和EC高于PBC.PBC和PC浸泡后孔隙率分别下降3.2和4.8百分点.种子发芽试验表明,PBC浸泡液对青菜种子发芽率无明显阻碍.分析认为,PBC能为水中微生物提供有效碳源,有利于降低水体pH值和EC,同时能有效减缓多孔混凝土的堵塞.  相似文献   
27.
针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酸抑制而造成的消化效率低和产气量低等问题,采用中温(35℃)厌氧消化研究了微量Co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过程中的pH值、挥发性脂肪酸(VFA)、COD、产气速率及产气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0.25~2.00 mg/(L·d)的微量Co均可以改善餐厨垃圾单相厌氧消化酸抑制的现象。至第25 d反应结束,C1~C4组(Co投加量分别为0.25 mg/(d·L)、0.50 mg/(d·L)、1.00mg/(d·L)和2.00 mg/(d·L))的COD的去除率分别比CK(对照)组的高5.75%、10.91%、7.97%和4.74%。CK的产气速率峰值和累积产气量分别为867 mL/(d·L)和13 798 mL/L,C1~C4处理的产气速率峰值分别为2 143 mL/(d·L)、3 193 mL/(d·L)、2 204 mL/(d·L)和2 510mL/(d·L),其累积产气量分别达到19 244 mL/L、24 433 mL/L、20 264mL/L和16 989 mL/L。C1~C4的产气速率峰值及累积产气量分别比CK的高147.17%~268.28%和23.13%~77.08%。其中,投加0.50mg/(d·L)的微量Co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酸抑制的缓冲作用最好且其COD去除率、产气速率峰值和累积产气量最高。因此,投加0.25~2.00 mg/(d·L)的微量Co均有利于缓解餐厨垃圾单相厌氧消化酸抑制的发生并提高厌氧消化效率和产气效率。  相似文献   
28.
通过对浦东新区9个点位PM_(2.5)中的多环芳烃为期1 a的采样分析,获得浦东新区PM_(2.5)中PAHs的时空变化特征。监测表明,冬季PAHs的浓度为夏季的7.9倍,空间上南部偏高;虽然不同季节不同环数的PAHs浓度变化存在一定差异,但均为5~6环占比最大,其次为4环,2~3环占比最少。结合PAHs呼吸致癌风险评估,浦东新区PAHs致癌风险值分布与实际肺癌发病率分布在冬季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9.
环境空气中臭氧API评价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环境空气中臭氧API评价应考虑臭氧超标影响范围、臭氧超标小时数和超标平均浓度对臭氧API修正。  相似文献   
30.
研究高效还原技术是去除废水中Cr(Ⅵ)的有效手段,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颖有前景的基于紫外(UV)活化甲酸(HCOOH)产还原性二氧化碳阴离子自由基(CO_2~(·-))去除Cr(Ⅵ)的方法.通过对比UV、HCOOH、UV/HCOOH三种体系对Cr(Ⅵ)还原效率和电子自旋共振(EPR)对体系中自由基的检测研究了其活化原理和还原机制.结果表明UV能显著活化HCOOH产生CO_2~(·-)(αH=19.08G,αN=15.86G,g=2.0036).此外,试验考察了主要影响因素对Cr(Ⅵ)去除效果的影响,包括初始Cr(Ⅵ)浓度、甲酸投加量、初始p H值、反应温度、有机污染物以及水中常见阴离子.结果显示当甲酸浓度为40mmol/L,Cr(Ⅵ)初始浓度为10mg/L,反应时间在60min内,UV/HCOOH体系对Cr(Ⅵ)的去除率能达到100%.在酸性条件下(pH≤3.5)能显著促进Cr(Ⅵ)的还原,且Cr(Ⅵ)去除效率随着初始HCOOH浓度和反应温度升高而增加.进一步研究表明,该体系下NO_3~-对Cr(Ⅵ)的还原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而Cl~-、HCO_3~-和对硝基苯酚(pNP)则有抑制作用.不同温度下Cr(Ⅵ)去除率与时间关系的拟合结果表明,当反应时间t≥40min,UV/HCOOH体系去除Cr(Ⅵ)过程遵循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根据不同温度下对应的反应速率常数k,结合阿伦尼乌斯方程,计算求得准一级反应的活化能为15.9k J/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