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0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2篇
综合类   42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2 毫秒
81.
电子束辐照分解甲苯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电子束辐照分解甲苯的静态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能够有效地分解甲苯,在850keV、11kGy电子束的辐照下,初始质量浓度为1 000~3 000m g/m3的甲苯去除率可以达到77%以上,且甲苯去除率随吸收剂量的增加而提高。甲苯辐照分解的主要产物是苯甲醛和甲酸,此外还有少量苯、苯酚等。进一步验证了.OH在甲苯分解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2.
张丹  李俊国  刘宝  徐建 《环境科学研究》2015,28(6):1008-1014
为评价AOD(氩氧脱碳炉)渣的淋溶毒性,采用连续20 d的静态淋溶试验,研究了中性和酸性淋溶液对AOD炉渣中Cr(铬)淋溶特性的影响,以累积溶出率构建了Cr淋溶动力学模型. 结果表明:在连续淋溶过程中,淋溶液pH(9.6~11.5)始终保持碱性,DO(溶解氧)基本处于饱和状态,淋溶液还原性呈降低趋势;随着淋溶时间的延长,淋溶液中Cr6+、TCr和Cr3+的累积溶出率呈增加趋势,不同初始淋溶液pH(2.0、3.0、4.0、5.0、6.0、7.0)下,连续淋溶20 d时Cr6+、TCr和Cr3+的累积溶出率分别是淋溶2 d时的10.1~22.2、7.5~15.6、6.3~17.1倍;与中性和弱酸性淋溶液相比,连续淋溶20 d,酸性较强的淋溶液中Cr6+、TCr和Cr3+的累积溶出率分别为其3.1~6.6、1.6~3.2和1.8~2.1倍;与短期静态淋溶相比,连续淋溶增加了淋溶液总量,尽管ρ(Cr)变化较小,但TCr累积溶出率显著增加;双常数速率、抛物线和指数模型均可拟合淋溶液中Cr6+、TCr和Cr3+的累积溶出率,其中,抛物线模型的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是最佳模型. AOD渣中Cr的连续淋溶动力学模型的构建可为不锈钢渣中Cr的淋溶毒性及其生态风险评价奠定试验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3.
随着环境污染和富营养化程度加剧,淡水流域中有害藻类水华尤其是蓝藻水华频繁发生.蓝藻水华会产生一系列的毒素,其中出现频率最高、产生量最大和造成危害最严重的是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现已鉴定了80多种不同结构的MC.目前对MC常用的检测方法有生物检测法和仪器分析法.生物检测法在MC的检测中广泛使用[1],但该类方法专属性不强,无法识别MC个体,同时容易出现假阳性.因此利用液相色谱或者液质联用技术的仪器分析法已逐渐成为实验室主流方法.液质联用技术灵敏度高,选择性好,能同时分析多种MC[2],但是仪器价格昂贵,不易普及和推广.液相  相似文献   
84.
依照《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对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环氧氯丙烷的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通过评定可知标准曲线配制过程所引入的相对不确定度最大,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模拟水样中环氧氯丙烷结果为(78±21)μg/L。  相似文献   
85.
千岛湖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采集于2012年12月的部分千岛湖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千岛湖表层沉积物中共检出属于美国EPA优先控制16种PAHs中的15种,各采样点位PAHs总量的浓度范围在258~906ng/g(干重)之间,平均值为558ng/g,属低污染水平.空间分布特征受周边区域内点源污染和河流输入污染物影响.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以高分子量组分为主,通过特征组分比例可确认其主要来源于周边地区煤炭、木材不完全燃烧及车船尾气排放.利用沉积物质量基准法、沉积物质量标准法分别对千岛湖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风险评价表明,千岛湖沉积物中不存在严重的多环芳烃生态风险,但部分点位按照质量标准法评价已经超过临界效应浓度值,需加强监测查明污染源,并采取措施控制污染物输入.  相似文献   
86.
杭州贴沙河微囊藻毒素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14年9月杭州贴沙河出现蓝藻异常增殖期间,利用固相萃取-液质联用法对水体中胞外微囊藻毒素(EMC)和总微囊藻毒素(TMC)进行监测。共检出以MC-LR为主的8种微囊藻毒素(MC)单体,TMC总的质量浓度为63.9 ng/L~1 090 ng/L,其中MC-LR质量浓度为31.6 ng/L~472 ng/L,毒性等效MC-LR浓度为51.8 ng/L~862 ng/L,检出的MC-LR浓度值均低于限值标准。采用USEPA推荐模型对水体中MC污染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各批次水样中MC-LR的非致癌健康风险指数(HI)为0.03~0.39,毒性等效MC-LR的HI介于0.04和0.72之间,均低于基准值,说明贴沙河作为饮用水水源尚无明显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