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6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30篇
安全科学   106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50篇
综合类   397篇
基础理论   131篇
污染及防治   73篇
评价与监测   43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01.
小球藻高效净化猪场废水厌氧发酵沼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净化脱除养猪场废水厌氧发酵沼液中的主要污染物,本文利用臭氧氧化对沼液灭菌并且降解其中的大分子有机物(效果优于高压蒸汽灭菌法),然后高效培养小球藻转化为生物质变废为宝.研究了通入不同体积浓度CO_2以及在沼液中补充部分营养盐对微藻生长净化沼液的影响.当CO_2体积浓度从2%逐渐增加到30%时,微藻生物质产量和脱除污染物效率先升后降,并在体积浓度为15%时达到峰值.当沼液中补充添加营养盐10 mg·L~(-1)磷和1 mg·L~(-1)铁时,微藻生物质产量相对未添加条件进一步提高了29.1%,达到了5.81 g·L~(-1),相应的COD、TN、NH_3-N、TP和抗生素替米考星等污染物脱除效率分别提高到88.5%、91.2%、93.6%、98.9%和90.7%.因此,小球藻可高效净化猪场厌氧发酵沼液同时生产高值生物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02.
以黏土为载体负载纳米零价铁(nZVI,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可改善零价铁颗粒的团聚行为,增强其反应性.在负载过程中铁和黏土用量比例不同,对nZVI颗粒团聚和反应性的影响也不同.以有机凹凸棒石(CTMAB/A)为载体,采用液相还原法在1:3和1:5两种铁土质量比条件下制备负载型纳米零价铁复合材料CTMAB/A-nZVI-3和CTMAB/A-nZVI-5.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两种负载样品和不添加黏土载体时nZVI的分散差异,并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样品与Cr(VI)反应后的产物分布.结果表明:降低负载反应时的铁土比能明显改善nZVI粒子的团聚现象、减小nZVI平均粒径、提高小粒径颗粒占比、增强其反应活性.小于10nm的nZVI颗粒在CTMAB/A-nZVI-3和CTMAB/A-nZVI-5负载nZVI总数中占比分别为3.60%和7.60%,在不负载的nZVI样品中占比为0.铁的投加量同为0.75g/L时,CTMAB/A-nZVI-5中铁对Cr(VI)去除率为86.20%,CTMAB/A-nZVI-3中为78.00%.  相似文献   
803.
设计了一种可移动油泥制煤机一体化设备,可移动至含油污泥堆放的场地进行现场处理,回收油的同时将低含油率的污泥制成型煤,分离出来的水用于油田回注水,油可经处理后再利用.  相似文献   
804.
环境标准中测定固定源废气中铅是用硝酸-过氧化氢溶液消解滤筒,而镍、镉是用硝酸-高氯酸溶液消解,在监测过程需要采集不同的滤筒,致使整个监测过程成本较大,耗时较多.本文集中研究了可以用于同时测定这三种金属元素的消解液体系.实验结果表明,氢氟酸-高氯酸-硝酸体系用来消解滤筒测定这三种元素具有很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检出限分别为0.430 μg/m3(铅)、0.065 μg/m3(镉)、0.054 μg/m3(镍),各元素回收率在95.4%~10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  相似文献   
805.
为研究西安市城市降尘和土壤尘PM10和PM2.5中碳组分污染特征,丰富大气降尘的成分谱库,于2015年4~5月收集了西安市城区5个点位的城市降尘和周边16个点位的土壤尘样品,通过ZDA-CY01颗粒物再悬浮采样器获得PM10和PM2.5的滤膜样品,使用Model5L-NDIR型OC和EC分析仪测定了样品中的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定量分析了西安市城市降尘和土壤尘PM10和PM2.5中碳组分特征及其主要来源.结果表明,不同站点降尘PM10和PM2.5中OC的占比差异较大,分别为6.0%~19.4%和7.6%~29.8%.不同站点降尘PM10和PM2.5中EC的占比较小,在城市站点的占比分别为0.6%~2.2%和0.2%~3.6%,而在多数外围土壤尘中几乎检测不到EC的存在.PM10中含碳组分的占比为:城市降尘>外部对照>河滩土>土壤尘,PM2.5中含碳组分的占比为:城市降尘>土壤尘>外部对照>河滩土.不同站点降尘含碳气溶胶均以OC为主,在城市降尘中相对较低,在PM10和PM2.5中OC占总碳(TC)的比值分别为85.2%~95.3%和87.9%~98.9%;在土壤尘中OC的占比较高,均超过99%.含碳物质主要集中在细颗粒物中.不同城市站点降尘中碳组分的分布具有一致性,不同土壤尘中碳组分的差异较大.城市和土壤降尘中碳组分主要受生物质燃烧、燃煤、汽油车和柴油车尾气等污染源的影响,PM10和PM2.5中含碳气溶胶的来源贡献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06.
环渤海滩涂-浅海区域油气储量丰富,是目前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由于海洋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及海上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各种风险因素的存在,海洋石油开发面临巨大的安全环保风险。文章概述 了环渤海区域4家滩浅海油田的位置、储量、生产设施和生产现状;从风暴潮、海冰、风浪等三方面,总结了渤海 典型海洋条件及其对滩浅海油田油气勘探和开发的定性影响;结合工程管理实际,分析提出了滩浅海油田常 见的安全环保风险:人工岛岛体失效风险、海上平台失效风险、设备设施失效风险、海底管道失效风险、恶劣气象引发的风险,并从管理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风险管控措施。该研究可为防控海上油田安全环保风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07.
原文娟 《劳动保护》2022,(11):37-37
习惯性违章是指不遵守安全工作制度,长期反复发生的作业行为,实质上是一种违反安全管理要求的行为方式。若听其自然,任其发展,必然会酿成事故,铸成大错。违章是安全生产的大敌,是企业管理的痼疾,必须严肃认真对待,从思想根源上进行防范。企业为消除习惯性违章,想尽了各种办法,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管理监督等,但是无法在企业中根除这种行为。  相似文献   
808.
为了解当前不同来源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CO、SO2、NO)标气质量状况,选择12家主流气态污染物(CO、SO2、NO)标气制造商,分别匿名采购3种气态污染物标气,建立2家参考实验室共同测试的模式和计量溯源一致性评价方法,对标气进行测试后,采用En值法评价其定值准确性,同时评估其技术资料完整性。结果显示:12家制造商的72瓶有证标气中,有9瓶标气定值结果准确性评价为不合格,涉及5个制造商来源,其中NO作为反应性气体,不合格标气数量最多,占比达20.8%;12家制造商中8家技术资料完整。鉴于标准气体对气态污染物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可比性和可溯源性具有重要意义,建议进一步加强标气质量事中事后监管和行业评估,推动制造商不断提高标气生产水平。标气使用者则应尽量选择质量可靠的有证标气。  相似文献   
809.
江西省寻乌县位于赣南赣州市东南部,闽、赣、粤三省交界处,因独特的地理位置、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发达的水系河网,被全国两栖动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列为观测样区.根据地形、地貌和生境,选择河流、池塘、人工水渠设置12条调查样线,于2018年4月底、6月中旬和7月底进行观测.此次调查发现两栖动物755只,隶属于1目5科10属...  相似文献   
810.
基于2014~2020年浙江省62个县域碳排放及社会经济数据,针对浙江省县域碳排放的空间相关性与异质性进行分级。通过全域空间自相关检验分析县域碳排放的空间依赖性与时空演变特征,通过局域空间自相关检验分析县域碳排放的空间集聚性。采用空间误差STIRPAT模型对浙江省县域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浙江省县域碳排放总量波动但总体呈增长趋势,县域碳排放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且空间集聚态势相对稳定;高—高集聚类型县域主要集中在省内东北部地区,低—低集聚类型县域则主要集中在省内西南部地区;县域碳排放的空间相关性和集聚性符合地理极化效应假说,县域人均GDP与碳排放还未呈现“脱钩”关系,产业规模化发展与科技创新所带来的低碳效应尚未显现;单个县域碳排放受相邻县域碳排放的正向影响,且县域之间其他影响碳排放的社会经济因素也具有空间相关性。因此,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与实现“双碳”目标的政策除了从产业方面布局之外,还应注重从空间视角动态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