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5篇
安全科学   48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114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本文测定了云龙湖底泥中铅(Pb)、锌(Zn)、铜(Cu)、锰(Mn)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运用了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4种重金属中Cu为中度污染,Pb为轻度污染,其余2种均未构成污染。云龙湖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表现为轻微的程度,生态风险顺序是Mn>Cu>Pb>Zn。  相似文献   
212.
海藻多糖稀土配合物对蔬菜有机磷农药残留的降解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白菜、甘蓝、芹菜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海藻多糖稀土配合物对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叶面喷施海藻多糖稀土配合物对小白菜、甘蓝、芹菜中毒死蜱、氧化乐果、敌敌畏等有机磷农药残留具有明显的降解作用;对甘蓝中毒死蜱和氧化乐果的降解效果优于小白菜,但对芹菜中毒死蜱的降解效果远不及甘蓝和小白菜,表现出一定的作物选择性.叶面喷施海藻多糖稀土配合物对敌敌畏等磷酸酯类有机磷农药的降解作用比毒死蜱、氧化乐果等硫代磷酸酯类有机磷农药的降解强烈,表现出一定的农药选择性;另外,喷水对叶片表面残存农药具有一定的冲洗作用,可减少叶面农药的残留量;叶面喷施海藻多糖稀土配合物对甘蓝和小白菜中有机磷农药的降解率远高于叶面喷水.以上结果表明海藻多糖稀土配合物确实具有降解有机磷农药残留的作用.在蔬菜生产中将海藻多糖稀土配合物作为农药残留降解制剂是可行的,有利于蔬菜安全生产和提高蔬菜产品的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213.
杨欢  杨森  申展  戴文俊 《装备环境工程》2023,20(10):139-146
目的 以不同浓度的双氧水溶液对活性炭纤维进行氧化改性,制备SO2、NOx腐蚀气氛吸附材料。方法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表征方式,揭示双氧水改性对活性炭纤维孔隙结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将装有吸附材料的防护包装贮存于湿热海洋气候环境中,验证腐蚀气氛控制效果。结果 双氧水改性活性炭纤维后,其表面官能团未发生变化,比表面积先减小、后增大。改性后,活性炭纤维表面活性位点有所增加,对应的吸附性能显著增加,30%双氧水改性活性炭纤维对SO2、NO2、NO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00、153、128 mg/g,与改性前相比,分别提高了67%、180%、137%。应用吸附材料的防护包装内部腐蚀气氛浓度在3个月内几乎为0。结论 双氧水改性活性炭纤维具有良好的腐蚀气氛吸附性能,在长贮微环境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14.
以成都市受农业面源污染影响严重的阳化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重点对该流域总氮(TN)、总磷(TP)、总有机碳(TOC)、化学需氧量(CODCr)四个指标的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及其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季和夏季的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浓度从上游到下游呈波动分布,总氮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总磷浓度波动不明显。且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平均浓度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水质标准限值,表明流域内有机污染和氮、磷物质含量高,有水华爆发风险。对四个指标的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阳化河中总有机碳与化学需氧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总氮和总磷相关程度高。  相似文献   
215.
ABR反应器处理低浓度污水启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了四室ABR反应器启动规律,以低浓度污水为研究对象,通过控制酸化菌INT比脱氢酶活性、酸化率、OLR和H RT来实现反应器内部微生物相分离。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3h,有机负荷2.4kgCOD/(m 3.d)条件下,酸化菌INT比脱氢酶活性与酸化率有关,且随流向逐渐降低,同一格室内中部比INT脱氢酶活性高于底部;一室、二室的酸化率占总酸化率的70%,确定一、二室为产酸反应器,三、四室为产甲烷反应器,实现了微生物相分离;反应器的启动时间为18d,稳定运行时,COD去除率可以达到35% ̄40%。  相似文献   
216.
采用离子色谱法对水质硫酸盐含量进行检测,阐述检测能力验证过程并进行结果分析,结合能力验证检测,从方法比对、样品质量控制、样品前处理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实验室水质硫酸盐的检测能力,加强水中硫酸盐的检验和铁路卫生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217.
基于LS-SVR、BP-ANN和MLR模型的PM10浓度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PM10和气象监测数据,分别采用LS-SVR、BP-ANN和传统MLR模型预测PM10浓度变化。结果表明,较BP-ANN模型、MLR模型,LS-SVR模型能更好地刻画PM10浓度与各气象因素间的非线性相依关系,更准确地预测PM10浓度。  相似文献   
218.
室内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为了解新装修室内大气中醛酮类化合物的污染特征及健康效应,实验对西安市三个不同装修材料及不同装修风格房间的大气环境开展研究。使用2,4-二硝基苯肼硅胶提取小柱(DNPH)进行采样,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对18种醛酮类物质进行检测,研究其污染水平及特征,并根据物质的光化学反应活性,计算其臭氧生成潜势(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OPF),评估其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非致癌和致癌健康效应。研究表明:(1)18种醛酮类物质在三个新装修房间空气样品中的总含量为79.9—194.4 μg·m−3,高于普通室内环境中的含量。且在供暖期含量显著增加,升高了23.9%—53.3%。其中丙酮、甲醛、乙醛、正壬醛是主要的污染物,其中丁酮在Room 2中显著高于其他两个房间。(2)甲醛和乙醛的光化学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物质,因而对OPF贡献较大。丙酮虽然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物质,但是由于光化学活性较低,对OPF贡献不显著。(3)乙醛超过了室内安全排放标准,且在Room 2和Room 3中的非致癌风险危险熵(hazard quotient,HQ)不容忽视。终身致癌风险评估(incremental lifetime cancer risks,ILCR)显示不同人群暴露甲醛的ILCR均大于1×10−6,存在潜在健康风险。人群暴露乙醛的ILCR值仅青少年和老年人在Room 1中低于1×10−6。由此可见新建住房室内空气中醛酮类物质的污染所产生的健康效应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219.
广东省属于突发环境事件多发区域,尽管“十三五”期间已初步遏制了突发环境事件的高发态势,但结构性生态环境风险问题依然突出。当前广东省已基本构建完成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体系,但相较于国内其他先行省、市仍存在案件数量较少、办案效率不高等问题。基于国内外尚无相关简易鉴定评估与磋商程序研究的现状,系统总结开展简易鉴定评估与磋商程序研究的必要性,针对珠三角典型地市办案情况进行实例调研分析,梳理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改革落实先行省、市开展相关工作的经验,结合广东省地方实际,详细研究讨论简易鉴定评估与磋商程序的关键环节(适用范围、适用情形、简易鉴定评估、简易磋商)。旨在进一步细化完善广东省及各地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体系,同时为其他省、市下一步制定及实施该简易程序提供具体思路与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20.
禁止进口固体废物是我国打击“洋垃圾”入境的重要举措。固体废物与再生原料界限模糊导致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执行难度,固体废物属性鉴别作为技术手段难以完全应对,进口制度需要进一步改革。通过对进口固体废物及再生原料管理政策分析,再结合固体废物属性鉴别过程中的实际难题,梳理出制度体系不完善、标准规范不健全、技术水平欠缺三方面的问题。为防止固体废物冒充再生原料入境,提出构建完善新型制度体系、建立健全标准规范、加强能力建设等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