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29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143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24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一稻两鸭共作对稻田土壤养分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稻共作是有效减少化肥和农药施用的重要技术,对稻田土壤养分消耗具有一定的缓冲和调控作用。但在鸭稻共作有机生产模式中,外源性化肥投入的缺乏常常成为水稻高产的限制因素。为更好地解决有机种植中土壤养分供应的问题,对常规鸭稻共作进行了调整,建立了2种"一稻两鸭"共作生态农业模式。通过田间试验对常规稻作、常规鸭稻共作、一稻两鸭轮养及一稻两鸭套养4种种植模式下的土壤养分进行定位监测。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稻作,3种鸭稻共作模式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全钾、全氮的含量,同时减小碱解氮的消耗。与比生产前期相比,生产结束后常规水稻种植模式下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所下降,而3种鸭稻共作模式下土壤有机质含量比生产前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4种种植模式下土壤全磷含量在生产结束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然而一稻两鸭套养和一稻两鸭轮养模式下土壤全磷含量的降低程度低于常规稻作。早稻生产结束后,一稻两鸭套养和一稻两鸭轮养模式下的土壤全磷含量比常规稻作分别高出13.53%和11.01%。与常规鸭稻共作模式相比,一稻两鸭轮养和套养模式增加了全氮以及全钾有机物的积累,同时减缓了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下降。晚稻生产结束后,一稻两鸭套养模式下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分别比常规鸭稻共作模式高出3.7%,10.39%和7.59%。产量测定结果表明,早稻时期一稻两鸭套养模式下的水稻产量比常规鸭稻共作模式高12.90%,晚稻时期则比常规鸭稻共作高12.19%。一稻两鸭共作模式中,由于两批鸭子的存在,其排便和中耕作用几乎贯穿于水稻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因此培肥效果与常规鸭稻共作相比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系统内的养分循环利用起到了更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2.
姜子英  潘自强  邢江  於凡 《中国环境科学》2015,35(11):3502-3510
应用全能源链分析(PCA)和生命周期分析(LCA)方法,采用第一手调查数据和一些新的参数,对我国核电能源链的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进行评价计算.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核电能源链(包括核燃料循环前段、核电站)的实际温室气体排放量为6.2g CO2,eq/(k W·h),若考虑核燃料循环后段(乏燃料后处理与废物处置)则总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11.9g CO2,eq/(k W·h).核电是低碳能源,发展核电代替一定规模的煤电提供一次能源,每1k W·h电力生产能够减排大约1kg二氧化碳.推进核电产业链的技术升级和持续节能降耗,鼓励材料再循环再利用,核电能源链的温室气体排放仍有进一步降低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3.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及其理论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评价指标、权重体系、评分方式等方面论述了国内外现有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理论分析表明:现有评价体系的主要特点为从全生命周期角度确定评价指标、用AHP确定评价体系的层次结构、特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指标合成方法由线性求和向加乘混合发展、评价结果都采用分级制以确定建筑实现绿色的程度。最后指出了当前绿色评价体系中存在的两点不足:评价结果存在较强的主观性;重视技术的应用,忽视实际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184.
简述了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制度内涵,分析了我国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制度建设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我国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制度建设的思路与具体建议,包括以法律和政策制定为抓手开展顶层设计,从机构设置、技术研发、构建标准规范体系和开发系统性的数据库与模型工具等方面提升风险评估能力,强化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结果在生态环境与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为我国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制度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5.
以污水厂长序列运行数据为基础,反推脱氮实际影响因素,开展反硝化脱氮试验。结果表明,在2019年4月前后TN出水平均浓度降低58%;受季节和污水厂升级改造影响,温度由15℃升高至25℃,混合液悬浮固体质量浓度(MLSS)由4300 mg/L增至8000 mg/L,活性污泥成分增加,脱氮效果提升;BOD 5/TN和pH值等变化相对稳定,温度、MLSS是影响该污水处理厂反硝化脱氮的主要因素;当反应温度为(25±5)℃,pH值为7.5±0.2,MLSS为4800 mg/L时,反硝化脱氮效果最佳,硝酸盐氮去除率达91%。  相似文献   
186.
环境中重金属抗性基因(Metal resistance genes,MRGs)的迁移转化作为环境及生态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近年来备受关注,但目前环境中重金属是否是MRGs的重要驱动因素则尚不明确.本研究采用宏基因组技术对华中地区水库沉积物MRGs进行了定量,并分析了不同形态重金属在MRGs迁移转化过程中起到的作用.结果表明,trcop (抗Cu基因)及arsM (抗砷基因)是水库环境中的主要MRGs,供水水库之间MRGs分布并无地域性差异.czrA (多抗基因)的潜在宿主菌较为广泛,trcop及arsM很可能位于同一种可移动遗传元件上进行水平转移.重金属总量与MRGs之间并无明显联系,而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B1)则是环境中MRGs的重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87.
长期开采磷矿所产生的重金属残留将给矿区复垦后的农业或林业生产带来环境风险。选取云南省滇池周边某磷矿区的复垦区作为研究区域,分析了复垦区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复垦年限下土壤中铜(Cu)、镉(Cd)、铬(Cr)、铅(Pb)、锌(Zn)、钛(Ti)、锰(Mn)、钒(V)、镍(Ni)、钴(Co)等10种重金属的含量,并利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程度与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综合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析结果均表明,Cd为各复垦区的首要污染物;而地累积指数法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复垦区域的首要污染物为Pb。综合而言,各复垦区的首要污染物为Cd和Pb。其中,停采恢复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最高,生态风险也最高。随复垦年限增加,农田和林地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均有所下降,这表明矿区复垦降低了土壤重金属含量与生态风险,改善了环境质量,但在较短的复垦年限下种植农作物或林木仍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各重元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复垦区土壤中Cd、Pb和Cr的污染特征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且在复垦区中常会出现其中2~3种元素的复合污染。因此,在对复垦区中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防控时,除需对首要污染物进行污染防控外,应根据复合污染特征考虑多污染物协同防控的效果和效益,降低污染防控的边际成本。  相似文献   
188.
基于知识图谱法的国际生态旅游研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采用“web of science TM核心合集”2005—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知识图谱法(CiteSpace)对国际生态旅游的研究文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国际生态旅游的研究规模逐渐扩大,且多集中在经济发达和生态资源丰富的地区。2)旅游、保护和管理是生态旅游研究的核心:“旅游”研究内容包括旅游资源、旅游活动影响和游客环境教育,“保护”研究内容包括生态资源保护和保护区研究,“管理”研究内容包括社区管理、管理指导原则和评价方法。3)学科发展经历了资源导向、社区经济和发展旅游三个阶段:资源导向阶段(2008—2010年),自然和文化资源是生态旅游目的地选址的重要条件;社区经济阶段(2010—2012年),广泛开始对社区生态旅游经济效益的分析;发展旅游阶段(2013—2014年),生态旅游市场研究、生态旅游者行为分析成为学科研究的又一重要方向。4)生态旅游活动的普及与地域性研究的深化、生态旅游市场化的研究和跨学科方法的运用将是未来生态旅游发展的三大趋势。  相似文献   
189.
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模型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界定环境保护投入产出核算的概念基础上,根据环保投资与治理费用作用于经济的原理,借鉴环境经济投入产出基本思想,构建了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模型,主要包括污染治理投资对经济的影响模型和污染治理运行费用对经济的影响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实证模拟分析,得出了相关结论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0.
外加有机碳源对 NO硝化去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亚硝酸钠为唯一氮源,研究了摇床上不同外加有机碳源对NO硝化去除的影响程度,以及两种溶解氧状态下有机碳源浓度对NO硝化去除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有机碳源对NO硝化作用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作为外加有机碳源对NO硝化去除的影响最大。在溶解氧充分条件下(DO≥2mg/L),外加低浓度葡萄糖(≤20mg/L),NO硝化去除率保持在90%以上,外加高浓度葡萄糖(≥100mg/L),异养菌的氧化作用和自养菌的硝化作用可以同时发生作用;低溶解氧条件下(DO≤2mg/L),由于异养菌生长优先利用了有限的氧,使硝化菌生长受到了抑制,在局部厌氧区域发生了反硝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