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62篇
安全科学   95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8篇
综合类   193篇
基础理论   28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超声波-TiO_2光催化联合处理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超声波强化TiO2光催化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研究了TiO2催化剂用量、光照作用、超声波作用、pH值、曝气作用等因素对垃圾渗滤液中COD和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TiO2粉末的投加量为2 g/L、pH值为11时,先采用功率为292.5 W的超声波辐射3 min,再以高压汞灯(250 W)照射3 min,垃圾渗滤液中的COD和NH3-N去除率分别达到50.1%和75%。若在同一条件下进行饱和曝气可以使NH3-N去除率进一步达到85.3%,但会降低COD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332.
采集了兖矿地区华聚能源各电厂附近的6种石灰石,在流化床反应器中对其进行固硫实验,研究探讨了石灰石品种、粒径及脱硫温度对石灰石固硫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兖矿地区石灰石粒径小于1.5 mm时,最佳脱硫温度在900℃左右.当粒径小于0.5 mm时,石灰石的钙利用率最高可达43.86%,并且钙利用率对温度的敏感度较高,不同...  相似文献   
333.
开展蔬菜生产基地环境质量评价是保证蔬菜生产无公害的基础。通过对遵义市董公寺镇无公害蔬菜基地大气、灌溉水及土壤各污染指标的监测,采用单项污染指数与综合污染指数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各污染指标进行环境质量评价。评价结果为大气质量单项污染指数只均小于Ⅰ,综合污染指数Ⅰi为0.55,小于0.6,符合大气质量Ⅰ级标准;水质单项污染指数只均≤Ⅰ,综合污染指数P综为0.71,在0.5~1.0之间,符合水质量2级标准;土壤单项污染指数Pi≤Ⅰ,综合污染指数P综为0.75,在0.70-1.0之间,符合土壤质量2级标准。表明基地大气污染程度为清洁,污染水平为清洁;灌溉水污染程度为尚清洁,污染水平在标准限量内;土壤污染程度属警戒级,污染水平属尚清洁,各项指标均合格,符合目前国家所规定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环境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334.
微生物降解蔬菜残留农药研究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4  
从富集培养物中筛选到以甲胺磷为唯一碳源生长的菌株NMJ5和以乐果为唯一碳源生长的菌株NML3,经鉴定分别为芽孢杆菌属(Bacilussp.)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sp.).它们利用甲胺磷、乐果生长的最适条件及在无机盐培养基中农药最大耐受浓度分别为pH7.5,t=35℃,ρ=1000mg/L和pH7.5,t=30℃,ρ=2000mg/L.在无碳基础培养基内单菌株培养8d,524mg/L的甲胺磷好气降解42.5%,厌气降解35.9%,250mg/L的乐果好气降解50.2%,厌气降解16.4%.小区试验表明,NMJ5、NML3的菌液制剂对普通白菜的变种南农矮脚黄(Brasicacampestrissp.chinensisL.var.communisTsenetLee)中残留的甲胺磷、乐果有明显的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335.
江苏省级区域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式效果评估   总被引:15,自引:10,他引:5  
采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开发的嵌套网格空气质量模式系统(NAQPMS),搭建江苏省级区域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式系统,并测试了该系统对2013年夏季江苏省PM2.5质量浓度未来24 h预报以及7 d潜势预测的效果。结果表明,该系统成功应用于江苏省的空气质量预报;所有地市的24 h预报效果均在合理范围内(平均分数偏差小于±60%且平均分数误差小于75%);7 d潜势预测效果比24 h预报效果略差,整体能准确把握PM2.5质量浓度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36.
基于多模式(NAQPMS、CMAQ、CAMx、WRF-Chem)空气质量数值预报业务系统的滚动预报结果,结合站点观测资料,评估了最优化集成方法在城市臭氧数值预报中的可行性和预报效果。一年的评估结果表明:当训练期为15 d时,最优化集成方法能够得到相对较好的结果。总体而言,最优化集成方法对城市臭氧浓度变化趋势和浓度水平的预报效果明显优于单个模式,且在大部分城市优于多模式的最优预报,其预报值和观测的相关系数提高0.11以上,均方根误差降低约10μg/m~3;该方法对城市臭氧污染等级的预报能力也明显优于单个模式,特别是轻、中度污染。此外,在模拟偏差较大的城市,最优化集成方法对预报效果的改进更为显著;在模拟偏差较小的城市,该方法仍可进一步提升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337.
为探究官厅水库及上游河流表层水中水溶态多氯萘(PCNs)的污染状况与分布特征,采用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对官厅水库及上游河流28个点位的表层水样75种PCNs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2种PCN同类物被检出,其中PCN-1的检出率为100%,PCN-5/7、PCN-14/24、PCN-42、PCN-37/33/34、PCN-44/47、PCN-45/36、PCN-27/30、PCN-38/40的检出率均高于80%.不同氯代同类物的浓度百分含量依次为:一氯萘占34.2%,二氯萘占35.9%,三氯萘占20.1%,四氯萘占9.7%,五氯萘占0.1%.表层水样中∑PCNs的浓度为0.31—30 ng·L-1,中值为7.5 ng·L-1,且中值呈现西库区(9.0 ng·L-1)>中库区(8.4 ng·L-1)>东库区(6.7 ng·L-1)>上游河流(5.6 ng·L-1)的趋势.与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值相比较,官厅水库及上游河流表层水...  相似文献   
338.
针对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高SO42-有机物废水,采用MBR工艺对其进行处理研究,分别考察了1.6%和2.6%SO42-浓度下反应器容积负荷和污染物去除情况.经过110天的运行时间发现,进水SO42-浓度为1.6%的系统能获得更高的容积负荷和污染物去除效率,其最大容积负荷为1.0 kg·(m3·d)-1COD,COD去除率为97.7%;而另一方面较高的无机盐环境进水SO42-浓度为2.6%SO42-系统下,获得的最大容积负荷仅为0.5 kg·(m3·d)-1(按COD算),COD去除率为96.4%.在2.6%SO42-浓度下,微生物受到的抑制更强,有机物降解效果低于1.6%SO42-的系统.此外,氨...  相似文献   
339.
农户系统的旱灾恢复性研究是当前旱灾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简要梳理了恢复性概念演进情况,从农户家庭生计系统的多样性、剩余劳动力资源配置、传统知识及灾害意识等方面阐述当前农户系统的旱灾恢复性的研究现状;界定了农户系统旱灾恢复性的形成过程,梳理了农户系统增强旱灾恢复性的主要途径。最后指出农户系统旱灾恢复性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及研究取向。  相似文献   
340.
为了进一步廓清迁地保护条件下孑遗植物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的光合生理生态适应性,在分析了瞬时光合效率的基础上,应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迁地保护试验区的四合木以及原生境伴生种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的光合作用日变化,并测定了其生长量。结果表明:四合木实生苗的生长南北冠幅大小依次为乌海四合木核心区实生苗(26.48cm×27.26 cm)鄂尔多斯实生苗(21.27 cm×21.75 cm)阿拉善实生苗(19.25 cm×18.27 cm)。在原生境地乌海四合木核心区种植的实生苗与阿拉善实生苗之间的生长量存在显著差异(P≤0.01),与鄂尔多斯实生苗之间的生长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迁地保护条件下四合木生实生苗植株叶片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不同试验区四合木光合作用日变化(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均表现出明显的分异。迁地保护四合木条件下原生境地栽培的四合木实生苗的光合速率鄂尔多斯栽培的四合木实生苗的光合速率阿拉善栽培的四合木实生苗。鉴此可以作进一步推论,孑遗濒危植物四合木从原生境地西鄂尔多斯核心区(乌海)东移进行迁地保护具有更高的生理生态适应性和生境适宜性。但完成"从种子到种子"进而实现"保存性和代表性",最终实现四合木迁地保护的"保持性和防止性",保持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稳定性,最终成功实现四合木的迁地保护仍有待作进一步探索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