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30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61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柴油发电机组噪声与振动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2.
在2011年1月13日召开的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座谈会期间,西部省区的代表在提到重庆市的安全生产工作时,屡屡以"老大哥"相称,钦佩之情寓于其中。重庆市的哪些安全理念与监管经验影响了全国同行,  相似文献   
73.
74.
为筛选适宜的地下水中1,2-DCA(1,2-二氯乙烷)污染的修复方法,本文开展原位修复包括化学氧化清除技术、监测自然衰减技术及其集成技术的有效性研究。首先通过室内实验,研究高铁酸钾和过氧化氢这两种不同氧化剂对1,2-DCA化学清除的效率以及清除过程中对地下水化学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铁酸钾和过氧化氢均能有效的进行化学清除工作,且在60 d后对1,2-DCA的去除率都超过了95%。在反应最佳作用时间内,菌落总数会急速下降,随着时间推移和氧化剂的消耗,菌落总数重新大幅度的回升,这表明即使在化学氧化清除效果减弱之后,依旧可以进行自然降解修复。在此基础上,利用野外水文地质资料与水化学监测资料,建立地下水污染修复数值模拟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结果分析评价监测自然衰减、化学氧化清除和化学氧化-自然衰减三种不同修复技术的可行性及效果差异,为场地地下水有机污染修复技术的筛选提供不可或缺的依据。  相似文献   
75.
以宁夏高速公路为对象,利用1981—2018年25个常规气象站观测资料及交通相关数据资料,基于GIS、AHP等方法,从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孕灾环境的敏感性、承灾体的易损性三方面进行高速公路路面积雪灾害风险分析与区划研究。结果表明:全区年平均积雪日数在6.5~86.7d,年平均降雪日数在10.3~64.5d,最大积雪深度在8~35cm,自南向北减少(浅),南部山区明显多(深)于北部地区。路面积雪灾害主要出现在冬季、初春和晚秋,大到暴雪级的路面积雪主要出现在秋冬转换的10~11月和冬春交替的3~4月。风险分析与区划研究结果表明,高风险区位于福银高速(G70)、青兰高速(G22)六盘山区东南麓区段;较高风险区位于福银高速(G70)固原市原州区段、青兰高速(G22)固原市隆德西段段、固西高速、彭青高速路段;同心以北的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各路段风险总体较低。  相似文献   
76.
77.
78.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通过人为添加不同量的玉米干秸秆和磷,研究不同含磷量土壤对镉吸附解吸影响,以探讨磷—镉在土壤中的交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不同含磷量的土壤对不同质量浓度锌镉吸附解吸时,在低质量浓度镉(Cd3)条件下,土壤对镉的吸附量随磷质量分数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解吸量随着土壤中磷质量分数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而在高质量浓度镉(Cd30)条件下,土壤对镉的吸附量随磷质量分数的增加逐渐升高,在相同磷水平下,随外加锌质量浓度的增加,镉的吸附量明显降低,而解吸量则逐渐升高。不同秸秆量土壤对不同质量浓度镉吸附解吸时,在Cd3条件下,土壤对镉的吸附量随秸秆加入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而在同一质量分数磷情况下,吸附量逐渐下降;土壤对镉的解吸量在磷质量分数为120 mg·kg^-1(P2)时最低,而后随着磷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在同一质量分数磷水平情况下,随着秸秆添加量的增加,土壤对镉的解吸量逐渐增加。而在Cd30条件下,土壤对镉的吸附量逐渐增加,在同一磷水平情况下,土壤对镉的吸附情况是低量秸秆(C1)〉高量秸秆(C2),但在磷质量分数为240 mg·kg^-1(P3)水平下,不添加秸秆(C0)情况时镉的吸附量最大,而后降低。土壤对镉的解吸量随着磷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同一磷水平情况下,随着秸秆添加量的增加,土壤对镉的解吸量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79.
三江平原湿地不同土地利用生境地表甲虫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6月至9月,对三江平原湿地6种不同土地利用生境下地表甲虫群落结构的调查结果显示,所采集的1 646个地表甲虫标本隶属25科,其中步甲、隐翅虫和叩甲3科个体数量较多,分别占总数的52.9%、20.1%和10.8%,共同构成本研究区的优势类群。对该甲虫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的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田地表甲虫数量最多,松树林最少;物种丰富度以白桦-蒙古栎林最高,杨树林最低;多样性指数以田埂最高,杨树林最低;均匀度指数以田埂最高,杨树林最低。土地利用方式对地表甲虫数量、多样性有显著影响,对均匀度无显著影响;季节变化对地表甲虫数量无显著影响,但对地表甲虫多样性和均匀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0.
华北平原冬小麦季化肥氮去向及土壤氮库盈亏定量化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提高华北平原冬小麦种植体系的氮肥利用率、减少氮肥对环境的污染,本研究对前人的试验数据进行整理核算,分析肥料氮、作物氮和土壤氮三者之间的关系,探索冬小麦季化肥氮的去向及土壤氮库的盈亏情况.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冬小麦当季化肥氮的吸收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对土壤氮素的吸收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在秸秆50%还田和100%还田两种情况下,土壤氮库盈亏量与施氮量之间均呈线性极显著正相关,且土壤氮库达到平衡时的施氮量分别是 N 192和166 kg·hm-2;冬小麦对氮肥的吸收利用率推荐施氮远高于传统施氮,过量施氮不仅不会提高作物产量,还会降低氮肥利用率,增加土壤残留和损失;3种秸秆处理方式下的冬小麦氮肥各去向绝对量与施氮量(N 75~375 kg·hm-2)之间均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秸秆不还田条件下的地上部吸收率、秸秆吸收率和秸秆50%还田下的地上部吸收率及秸秆100%还田下的0~100 cm土壤残留率均与施氮量(N 75~375 kg·hm-2)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