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19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78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微波/活性炭强化过硫酸盐氧化处理垃圾渗滤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微波(MW)-活性炭(AC)强化过硫酸盐(PS)氧化处理垃圾渗滤液,研究不同因素对垃圾渗滤液处理的影响,比较不同组合工艺对渗滤液处理的效果及活性炭的多次使用情况.结果表明,COD和氨氮(NH4+-N)的去除率随着AC用量、PS用量(S2O82-:12COD0)、MW功率和辐射时间的增加而增大,pH值对COD的去除影响不明显, NH4+-N在碱性条件下得到更理想的去除效果;在活性炭用量为10g/L,PS用量为S2O82-:12COD0=1.2,pH=9,MW功率和辐射时间分别为500W和10min时,垃圾渗滤液中的COD和NH4+-N去除率分别为78.2%和67.2%,BOD5/COD由0.17增至0.38;不同工艺对垃圾渗滤液处理效果显示,MW-AC-PS工艺对垃圾渗滤液中COD和氨氮去除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且MW、AC和PS之间存在协同效应,MW热效应显著;活性炭四次实验后,COD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61.2%和46.1%.  相似文献   
122.
施工工期的风险是导致工程延误,造成项目进度、质量和投资目标失控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以台州大桥为分析对象,通过风险核查表对施工风险因素进行辨识,运用网络计划技术分析了施工工期风险的概率,并根据施工工期的风险因素情况给出相应的风险对策,达到降低工程风险损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3.
1960至1970年代初期,日本正在讴歌其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与此同时,增长伴随着"公害"产生了许多人为的环境危害。1960年代末期,公害患者与支援他们的司法团体接连提起了针对公害发生企业的诉讼。特别是新泻县新泻水俣病(1967年6月提诉)、三重县四日市公害(1967年9  相似文献   
124.
植物解剖学与生态学相结合势必解决测量与取样问题.目前,植物组织细胞各项指标的测量受显微工具的智能化水平限制,导致工作效率不高,尤其是对细胞横切面积的测量更显困难.生态学在测定、取样上要求满足统计学要求,常常采用大样本量进行测定.如以传统的显微物镜测量方法测量大量的定量指标,其工作量之大及工作效率之低可想而知.笔者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工具,对植物组织细胞显微图进行矢量化,快速而准确地获取了组织细胞的面积、细胞壁厚度和不同组织中细胞数量等指标,从组织与细胞水平上揭示了典型草原植物个体小型化的机制.较传统的测量法,该方法不仅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显著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这一方法使植物解剖学与生态学这两门学科相结合的技术难点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5.
本文以《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 192—2015)中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状况评价体系为依据,对呼伦湖、乌梁素海和岱海3处自然保护区2020年生态状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一湖两海”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状况指数(NEI)分别为77.42、82.20和78.94,生态保护状况等级均为“优”,属于主要保护对象的原生生境保护状况较好,有开发干扰现象,但程度较低的自然保护区。为擦亮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这几颗草原上的“明珠”,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了严格监管保护区人类活动,加强湿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升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6.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环境安全利用处置已成为当前环境管理部门和行业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为降低焚烧飞灰中重金属对环境的潜在风险,以水洗飞灰为原料水热合成托贝莫来石,探讨Ca与(Si+Al)的摩尔比[以Ca/(Si+Al)表示]对水热产物的晶相组成、微观形貌和表面官能团的影响,研究水热过程中重金属(Hg、Ni、Pb、Zn和Cr)的浸出浓度、浸出率、液相迁移率、形态分布和环境风险的变化。结果表明:Ca/(Si+Al)对水热产物的类型具有重要影响,Ca/(Si+Al)的增加有利于抑制沸石类结构的生成,促进托贝莫来石的形成。随着托贝莫来石的形成,水热产物中5种重金属的毒性浸出浓度和浸出率逐渐降低,相较于水洗飞灰,在最佳比例为1.10的条件下水热产物中重金属的浸出浓度分别下降99.5%、99.0%、99.4%、88.9%和63.7%,浸出率低至0.25%、0.08%、0.01%、0.01%和2.73%,同时重金属向液相的迁移率仅为1.41%、4.28%、0.29%、0.05%和0%,表明大部分重金属均稳定地存在于固相产物中,而不是迁移至水热液中。这归因于托贝莫来石的形成增加了5种重金属残渣态的占比...  相似文献   
127.
探究了纳滤膜浓缩液淋滤焚烧飞灰过程及淋滤灰渣在400—1000℃热处理过程中Pb的迁移转化特性.结果表明,淋滤过程中飞灰中大部分氯盐被溶出,有新的矿物相Pb2(SO4)O出现.后续的热处理中,在400—1000℃过程中Pb2(SO4)O分解成PbSO4,然后同Pb的磷酸盐稳定存在于灰渣中,碱式碳酸盐在400℃下完全分解.当温度达到800℃以上,PbSiO3含量随着温度升高逐渐降低,生成了Ca2PbO4且生成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28.
水中汞监测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中日合作 (JICA)项目资金 ,对测定地表水中汞存在的主要问题 ,如水样的保存和处理 ,水样的消解 ,测汞的冷原子吸收法和原子荧光法等进行了研究。通过对 33个环境监测站的样品考核 ,发现测定结果与标准值相比 ,偏高的数据达 75 %以上。提出了用 1%H2 SO4 和 0 1%K2 Cr2 O7保存水样最好 ;高锰酸钾 -过硫酸钾消解法适用于消解含有机物、悬浮物和组成复杂的废水样 ,高锰酸钾 -硫酸消解法适用于消解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废水 ,溴酸钾 -溴化钾消解法适用于消解地表水和含较少有机物的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研究表明 :尤以硫酸 -高锰酸钾 -过硫酸钾消解体系消解地表水和废水效果良好。对冷原子吸收法和原子荧光法中影响汞测定的因素 ,如空白值高、干扰物的消除、载气种类和流量、反应瓶体积和气液比以及反应时间等提出了详尽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