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63篇 |
免费 | 115篇 |
国内免费 | 21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49篇 |
废物处理 | 49篇 |
环保管理 | 150篇 |
综合类 | 784篇 |
基础理论 | 122篇 |
污染及防治 | 129篇 |
评价与监测 | 91篇 |
社会与环境 | 69篇 |
灾害及防治 | 5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77篇 |
2022年 | 93篇 |
2021年 | 66篇 |
2020年 | 74篇 |
2019年 | 61篇 |
2018年 | 78篇 |
2017年 | 32篇 |
2016年 | 43篇 |
2015年 | 59篇 |
2014年 | 110篇 |
2013年 | 56篇 |
2012年 | 68篇 |
2011年 | 83篇 |
2010年 | 82篇 |
2009年 | 93篇 |
2008年 | 83篇 |
2007年 | 75篇 |
2006年 | 67篇 |
2005年 | 49篇 |
2004年 | 61篇 |
2003年 | 66篇 |
2002年 | 54篇 |
2001年 | 38篇 |
2000年 | 36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28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脉冲电晕法脱硫脱硝研究概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概述了脉冲电晕脱硫脱硝研究所得的重要成果,着重总结了国内外有关电晕特性、反应机理、电源与反应器系统研究所得的重要结论。重点对该技术的前景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52.
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方法,区分生产和生活两个体系,构建时空分解分析模型,追踪了福建省9个设区市2011—2019年水污染物排放变化的关键驱动力及其贡献的时空差异.结果显示:研究期内福建省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持续减少,并且各驱动力贡献的区域差距明显变小,趋于平衡;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量仍保持高位,各驱动力贡献的区域差距基本保持不变.其中,经济规模扩张是福建省水污染物排放的主导驱动力,主要源于福州、厦门、泉州经济赶超发展影响;城镇化发展对区域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的驱动影响表现为增排效应,以福州和厦门尤为显著;工业化发展对区域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的影响效应由正驱动逐渐转变为负驱动,这主要归功于三明和泉州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拉动 效应;技术效应一直是福建省水污染物排放控制的重要驱动力,但部分地区已逐渐步入生活污染物技术减排攻坚期. 相似文献
53.
54.
55.
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社会进步三方面构建乡镇环境规划指标体系,并引入“可持续发展度”、“因子贡献度”、“指标偏离度”、“制约度”,对瓜洲镇的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对限制瓜洲镇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规划基准年(2006年)瓜洲镇的可持续发展度为0.759,处于较强可持续发展阶段;影响瓜洲镇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集中于环境质量及污染物治理方面(占36.75%),其次为经济结构方面(占25.65%),接着为发展支持(占24.21%)、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占9.42%)、生活质量(占2.62%)、经济效益(占1.34%)。 相似文献
57.
本文阐述用优势微生物菌群消解有机污泥的作用效果及原因,指出了优势菌群的构成类别和消解特点。实验结果表明,污泥消解率可达到55%,且过程对出水水质不产生负面影响,水质指标均符合GB18918-2002要求。 相似文献
58.
城市内河沉积物中反硝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沉积物是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污染物的"汇"与"源",在外源污染有效控制后,城市内河沉积物将成为引发水体富营养化和黑臭现象的重要原因。反硝化作用是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核心环节,是去除氮污染的重要途径。文章综述了城市内河沉积物中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反硝化作用,着重介绍了测定反硝化速率的不同方法以及其优缺点,同时总结了影响反硝化作用的主要因素如DO浓度、有机质、温度、pH、NO3-等,并提出了该方向今后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9.
本文通过测定维管束植物桂花树叶片的氮含量和氮同位素组成,分析其对大气氮沉降的截留吸收机制。为期一年(2009.03~2010.03)的监测数据显示,桂花树叶片氮含量为1.33%~3.09%,平均值为2.18%;叶片δ15 N为+0.54‰~+3.78‰,均值为+2.29‰。桂花树叶片N%、δ15 N的季节性变化趋势,总体呈现春、冬高,夏、秋低的规律,这与已有的贵阳市雨水监测数据一致。对比不同树冠厚度的叶片样品,发现叶片N%随树冠厚度增加而降低,顶部叶片N%表现为最高(2.39±0.4%),说明桂花树的树冠层对大气氮沉降有明显的截留吸收作用。桂花树顶部叶片δ15 N最偏负,而上覆树冠层最厚的下方叶片的δ15 N最偏正,反映了树冠层在吸收大气氮沉降过程中存在选择性吸收,引起同位素分馏,即树冠层越厚,穿冠水δ15 N越偏正,且分馏程度与树冠厚度成正比,导致下方叶片δ15 N最高。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