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2篇
综合类   12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5月4日10时40分,一股黑烟从山西运城市富源煤矿井口腾空而起,井下的大量透水引起了瓦斯燃烧,20名正在井下作业的矿工生死未知,1名技术人员当场身亡,两名工人侥幸逃生.这把从地下冲出来的大火,把煤矿所在的小山包都烧焦了.  相似文献   
22.
影响玉溪地区三湖pH值的因素朱玉(玉溪地区环境监测站)1989—1992年玉溪地区抚仙湖、星云湖和杞麓湖pH值的年平均值在8.55—9.14之间,超过《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规定的6.5—8.5,引起了有关人士的关注。本文就pH值...  相似文献   
23.
抚仙湖被誉为“滇中明珠”,湖水清澈洁净。综合水质类别为2类。若不考虑pH和深层水溶解氧含量,该湖水质可定为1类。有些监测项目多年监测结果相对比较稳定,其中氰化物、亚硝酸盐氮、挥发酚、砷、汞、铅、镉、铜数年监测结果,小于分析方法检出限的1/2,属未检出。为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我站多次考虑到减少监测频次,但监测频次过少会使获得的数据失去一定的代表性和可靠性,在定量考核时失去可比性。为确定适当的采样频次,本文根据我  相似文献   
24.
25.
采用离子色谱法对水质硫酸盐含量进行检测,阐述检测能力验证过程并进行结果分析,结合能力验证检测,从方法比对、样品质量控制、样品前处理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实验室水质硫酸盐的检测能力,加强水中硫酸盐的检验和铁路卫生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26.
通过采用ACE装置与烟气NOx分析仪器联用的实验室评价方法,可在更接近实际催化裂化反应-再生过程的条件下,评价助剂对再生烟气中NOx的催化转化性能,同时还可考察助剂的加入对催化裂化产品分布的影响.采用该方法对几种降NOx助剂的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催化剂体系中含有Pt基CO助燃剂的情况下,加入4%的RDNOx助剂后,烟气NOx降低幅度约30%~40%,且催化裂化产品分布基本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27.
在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风险评价体系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基于B/S结构设计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风险评价信息系统,提高了监管部门和使用单位的风险评价效率,增强了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可操作性,有效地解决了监察力量人机不匹配的矛盾,为推动使用单位分类监管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8.
青岛沿海地区夏季和冬季新粒子生成特征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宽范围粒径谱仪(WPS)和电迁移率粒径分析仪(SMPS)对青岛沿海地区夏、冬两季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和粒径谱分布进行了实时测量,同时结合无机和有机气态前体物、大气颗粒物化学组分、气象参数以及后向气流轨迹,对新粒子生成(NPF)特征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在夏季,NPF事件发生频率较低,为18%.夏季NPF事件发生时,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可增加1~4倍,新粒子表观生成速率和增长速率(除7月20日特殊事件)分别为(5.2±4.3)cm-3·s-1和(6.5±2.2)nm·h-1,相关分析结果暗示生物源有机物(BVOCs)对新粒子生成有促进作用,人为源有机物(AVOCs)起抑制作用.冬季,NPF事件发生频率为27%,新粒子表观生成速率和增长速率分别为(3.3±3.1)cm-3·s-1和(5.3±3.3)nm·h-1,大气颗粒物总数浓度在NPF天和非NPF天无显著差异.与夏季相反,相关分析结果暗示冬季人为源有机物(AVOCs)对新粒子生成有促进作用,而生物源有机物(BVOCs)与新粒子生成的关系不明显.此外,新粒子增长到CCN粒径范围(>50 nm)的增长特征呈现季节性差异:在夏季,新粒子生成后可在光化学作用下直接增长到CCN粒径范围,而在冬季,新粒子需经历两阶段增长,第二阶段增长中颗粒态硝酸铵的生成方可使新粒子增长至CCN粒径范围.  相似文献   
29.
基于GIS的安徽省干旱遥感监测与评估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总结了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以NOAA/AHVRR资料为主要信息,结合下垫面资料,对安徽省区域内干旱发生的动态变化、空间分布、危害程度等进行监测与评估的技术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30.
增温和增雨对黄土丘陵区撂荒草地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明确气候变化背景下脆弱生境地区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对理解区域碳循环以及生态系统碳源汇功能转换具有重要意义.以陕北黄土丘陵区自然撂荒恢复12 a的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气候箱(OTC)和人工增加自然降雨的方式模拟了气候变暖、降水增加及其交互作用.通过结合野外监测与室内分析,探究了土壤水热、养分和土壤呼吸速率对增温增雨的响应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土壤呼吸改变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1)增温显著提高了5 cm土壤温度,在整个取样年平均增加1.34℃,而增雨显著降低了5 cm土壤温度,在整个取样年平均降低了0.88℃,同时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2018年和2019年增雨处理土壤水分含量分别高出对照13.12%和16.45%.此外,与对照相比,增温增雨的交互作用既增加了土壤温度,也提高了土壤水分,增温和增雨在影响土壤温度和水分含量上起到了相互拮抗的作用.(2)增雨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改变了土壤元素计量比以及活性-惰性碳组分的分配特征,而增温对有机碳的影响不显著.此外,土壤全氮全磷以及速效氮磷养分在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3)增雨显著增加了土壤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